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21篇
自然科学   55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研究COD测定废液中Ag2SO4的回收和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利用效率,节约实验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方法以COD测定废液为研究对象,将Ag2SO4通过NaCl转化为AgCl沉淀,再用Zn粒在酸性介质中进行还原,使AgCl转化为银粉;所得银粉在少量HN03存在的条件下,用浓H2S04氧化,将其转化为Ag2SO4,重新用于COD测定实验。结果通过一系列实验研究表明,有70%的银可以得到回收,所得Ag2SO4再次用于COD测定实验,标准样品的COD测定误差在许可范围之内;实际污水中COD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g2SO4循环使用的测定误差平均为7.4%。结论实验证明回收的Ag2SO4可以作为COD测定实验的催化剂循环使用,可操作性良好,在节约实验成本的基础上,对于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量方面有显著效果。但是COD测定结果的偏差较大,重现性有待进一步改进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优化合成条件,合成高结晶度的管状金属银。方法以乙二醇为溶剂和还原剂,通过考察反应时间、反应温度以及表面活性剂对产物形貌的影响,确定合成管状金属银的最优化条件。并利用XRD、SEM等技术对所得产物进行表征。结果合成了高结晶度、形貌完美的管状金属银。结论在醇热反应体系中,当反应温度高于90℃时,可以获得到纯态的金属银;通过向反应体系中加入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有效改善产物形貌,合成管状金属银。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邻甲苯胺在制备银纳米棒中的作用.在邻甲苯胺存在下利用乙醇还原硝酸银制备了银纳米棒.产物经过XRD、TEM表征.对比实验表明不加邻甲苯胺或当邻甲苯胺形成配合物(2-(2-甲基苯基)氨基-4-(2-甲基苯基)亚氨基-2-戊烯)后,在类似条件下得到银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14.
采用液相化学沉积法,以硝酸银为原料,水合肼为还原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在室温下将硝酸银溶液滴加到还原性溶液中得到银颗粒的悬浮液,并经微孔滤膜过滤后制得用于印制电子业的超细银粉.用TEM、XRD与粒径分析等手段对产物的粒径与性状进行了表征,并进一步研究了PVP与硝酸银浓度对银粉粒度及产率的影响.这种制备工艺避免了传统机械研磨工艺中银粉纯度低、技术指标不一致的缺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为赋予水凝胶的抗菌性能,该文对含有纳米银的水凝胶进行了研究。首先在硝酸银溶液加入硼氢化钠还原剂和聚乙烯砒咯烷酮分散剂,合成纳米银;然后将不同体积的纳米银分散液加入到卡波姆溶液中,搅拌下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制备含纳米银的水凝胶。紫外-可见光谱法的结果表明硝酸银被还原成纳米银,X-射线粉末衍射法证实纳米银被分散在水凝胶中,并通过Scherrer公式计算出纳米银的尺寸约为5 nm。溶胀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水凝胶的溶胀率约为900%。抑菌性能测试结果显示,当水凝胶中纳米银浓度为10 μg/mL(低于纳米银的安全浓度25 μg/mL),水凝胶能有效抑制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所制备的抗菌水凝胶可望应用于创伤皮肤和皮肤疾病的外用治疗。  相似文献   
16.
作者研究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Sm、Ag共掺杂的TiO2,并用XRD、TEM等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形貌、结构及吸光性能,样品的表征与光催化活性测试结果表明,Sm离子的引入使催化剂增加了储氧能力及热稳定性和选择性,Ag离子的掺杂显示了电荷分离抑制了光催化的促进作用和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作用.两种离子的引入使TiO2样品的拓宽了光响应范围,使可见光吸收强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李洁  尹海顺 《科技信息》2009,(27):I0039-I0040
本文首先利用正交试验确定了液相沉淀法合成纳米AgO粉体的最佳制备条件。接着研究了最佳条件下制备的纳米AgO粉体的性能。UV—vis DRS分析结果表明,反射率随着AgO含量的增加而降低,高纯度AgO在400nm-1100nm波长范围内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TG—DTG分析结果表明,在N2气氛下,AgO热分解为Ag2O。的温度范围为100℃—200℃,Ag2O热分解为Ag的温度范围为400℃-450℃。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工作区的地质概况,利用激电中梯扫面和温纳测深对河北杨树沟银多金属矿进行了物探,其中激电中梯扫面圈定了构造带的位置,温纳测深准确测定了矿化体的空间赋存形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氧化增重法(TGA),研究了添加少量仲钨酸铵(APT)对Ag-Sn合金粉末的氧化作用,用X射线衍射仪、电子探针和金相观察分析了粉末氧化前后相的转变、氧化物的分布、形貌。结果表明,Ag-Sn APT混合粉末的氧化规律服从Wagner理论;APT的分解产物及形成的新相Ag_2WO_4作为活性氧原子源,促进Sn的氧化;添加剂APT在0~2.26wt-%成分范围内和相同温度、相同氧化时间条件下,氧化速率随添加量增加而加快;随氧化温度的提高,氧化速率加大,如在800℃下的氧化速率大于700℃下的氧化速率。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