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自然科学   14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利用示踪分析方法对半封闭采空区内的瓦斯运移方向和运移速度进行了现场试验研究.估测出采空区内某一点瓦斯气体的流线位置和运移速度.同时分析了试验工作面引排风筒对上隅角瓦斯的排放作用。  相似文献   
122.
人工示踪试验是目前用于测定大坝渗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在瞬时投源测定渗漏量的基础上,建立了连续投源情况下的渗漏量计算模型,推导了相应的渗漏量计算公式.并结合现场试验,验证了模型和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3.
用放射性同位素^198Au示踪法研究了乙二醇(GLY)、二羟乙基硫醚(DGTE)等对季铵盐载金有机相的反萃,考察了反萃剂的浓度、有机相与反萃剂的体积比(R)、加入乙醇等对反萃率(S)的影响。讨论了有机相反萃后继续萃取的问题。结果表明,GLY,DGTE在较高体积分数时都是很好的反萃剂。当GLY体积分数大于90%、DGTE体积分数大于70%时,其反萃能力均可达到90%。反萃剂中不含乙醇时,反萃后有机相具备连续萃取的能力。实验还发现,NaClO4和NH4SCN也有很好的反萃作用 。  相似文献   
124.
杨凤 《应用科技》2005,32(3):57-60
在综合研究了各方面的问题后,提出了一种根本改善再热机组液压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措施,用简便的装置—同步跟踪器不仅能使系统有良好的稳定性,而且使系统有良好的甩负荷特性,增强了液压控制系统在大功率机组中的生存活力.  相似文献   
125.
不同供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32P示踪研究了不同磷水平番红花植株中磷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磷水平的番红花植株吸收磷的总量与相应所施磷量基本上呈倍数关系,低于Hangland营养液磷水平处理的植株处于磷饥饿状态;地上部磷含量与地下部磷含量的比值也随磷水平的降低而下降;随磷水平的下降,植株地上、地下部干质量降低,单株生物量减少,最终影响番红花球茎的生长的品质。  相似文献   
126.
井间示踪剂分析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根据现有示踪剂解释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描述示踪剂运移规律的半解析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了两类示踪剂的弥散、吸附滞留以及分配示踪剂滞后等特点,并吸收了示踪剂解析法和数值法的优点,将三维问题转化为一维问题。由于解析法求解浓度不存在任何截断误差,且浓度的解总是位于合理解的范围内,故采用解析法求解产出液浓度。该方法可用于模拟任何可能的地层分布情况,不存在辅助算法的不稳定性等问题。利用计算机完成繁杂的解释任务,可以避免人为的反复调参过程。运用所建立的解释方法对开发试验区资料进行了解释,解释结果与取心井资料的解释结果基本一致,且解释结果已应用于后续的开发调整。  相似文献   
127.
岔河集油田井间动态连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CRM模型(Capaticance-Resistive Model)可利用注采开发数据定量地反演油藏的井间动态连通性。结合油田开发特点对CRM模型进行了改进,通过对井底流压波动影响的简化计算使模型的多解性大大降低;而且采用粒子群算法对模型各特征参数进行了优化求解,提高了计算效率。在实际应用中,首先通过对概念模型的数值模拟,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然后将其应用于岔河集油田岔15断块15—141井区,反演结果与示踪剂资料等现场认识结果一致,为该区后期开发调整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8.
基于温度示踪法的堤坝渗漏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度是地下水渗流的天然示踪剂。地层温度的分布在正常情况下是连续有规律的,温度是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在有地下水渗流的影响下,地层的温度分布会产生异常现象。通过采集钻孔中的温度数据,绘制温度曲线;根据温度的异常变化判断地层渗流的情况,如确定地层集中渗漏通道以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等信息。利用温度示踪法对西部某水电站进行了地下水探测分析;根据地层中温度的异常,探测出集中渗漏水是从水平排水条带汇集到坝后量水堰,由此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9.
流速是反映岩土体渗透特性、判断水利工程防渗效果的最直观参数;而现场岩土体中的流速却很难直接测得。自行设计室内试验装置,将食盐溶液作为示踪剂,使用电导率仪采集测试管中电导率。通过拟合得出电导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遵循指数分布,利用稀释定理计算得出测试土体中的渗透流速。将测试流速与实际流速进行对比得出,在各水利梯度下,试验中测试流速均比实际流速偏大,其误差在20%~30%。  相似文献   
130.
针对目前渤海油田化学示踪剂存在检测精度低、用量大,微量物质示踪剂成本高等问题,研究了一种新型氟苯甲酸示踪剂的适应性,主要在研究了检测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四个油田的水样对2-氟苯甲酸、2,6-二氟苯甲酸、2,3,4,5-四氟苯甲酸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配伍性、相互干扰性、耐盐性、热稳定性、静态吸附性等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2,3,4,5-四氟苯甲酸的各项性能较好,满足渤海油田现场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