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自然科学   9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纳米晶表面和体内原子数与形状的关系以及德拜温度和超导转变温度的计算公式基础上,以铟纳米晶为例,研究了形状、原子数对纳米晶的德拜温度和超导转变温度影响.结果表明:纳米晶会出现所谓双向微结构现象,即扁平状和细杆状的直角形纳米晶有相同的原子配位数和热力学性质;纳米晶的德拜温度与原子相互作用势和形状有关.它随温度的变化与块状晶体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取最小值的温度比块状晶体的值要低;在直角形纳米晶中,以立方形的德拜温度为最低;原子数较少时,铟纳米晶的超导转变温度随原子数的增多而升高,立方形超导转变温度高于扁平状和细杆状的值;而原子数较大时,情况相反.如将纳米晶原子数(线度)减小到一定值时,将纳米晶制成立方形会提高超导转变温度.  相似文献   
72.
以NH4 VO3、LaCl3· nH2 O等为原料,采用水热法合成了铕掺杂LaVO4纳米粉体,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荧光测试仪等对制备的粉体进行了表征,考察了不同水热体系pH值(4-13)对产物晶相、微观形貌及荧光性能的影响,探讨了LaVO4晶体的生长机理。结果表明:产物的微观形貌为纳米颗粒或纳米棒,pH值低于10时,产物为单斜相LaVO4纳米晶,荧光强度较低;当pH值为11-13时,产物为四方相和单斜相两相,表现出较强的荧光性。  相似文献   
73.
以In2O3和活性炭混合物为蒸发源,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在硅衬底上制备了In2O3纳米线.对In2O3纳米线的生长机理进行讨论,认为在衬底表面维持一定的氧化铟基团浓度是导致出现In2O3纳米线的原因,因此可以通过调节氧化铟基团的浓度去控制准一维In2O3纳米结构的生长.  相似文献   
74.
在四水合三氯化铟催化下,于苯中加热回流,脂肪及芳香醛与二元醇的缩醛反应形成相应的缩醛,产率76%~85%.用同样方法,能够获得缩酮,产率达75%~82%.  相似文献   
75.
本文报导最近6年(1988-1993年)中分光光度法测定铟的新进展.文中综合了32篇文献中报导的25种显色剂和30种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近6年来分光光度测定铟的科研工作现状,并用表列出了每种方法的显色条件、最大吸收波长、摩尔吸光系数及符合比尔定律测铟的适宜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76.
本文报道了利用一系列碱性染料与硫氰酸铟配阴离子反应的水相直接光度法测定铟的分析方法,在水溶液中,甲基紫、乙基紫、结晶紫、甲基绿、灿烂绿、孔雀绿、碘绿和罗丹明B,罗丹明6G、乙基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与硫氰酸铟配阴离子均形成高灵敏度离子缔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均高于10~5数量级,最高可达8×10~5,是目前最灵敏的铟的测量方法之一。这些测定方法可用于痕量铟的测定  相似文献   
77.
利用四水合三氯化铟与金刚乙胺缩水杨醛Schiff碱(即配体L)进行反应,合成了新的配合物.用核磁共振、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等测试手段,对新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测试了四个不同浓度下配体及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  相似文献   
78.
汽车前挡风玻璃用ITO薄膜的隔热与节能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隔热、节能实验,深入分析了ITO薄膜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的可能性,结果表明,ITO薄膜应用于汽车前挡风玻璃,既能保证超过80%的可见光透过率,又能在炎热的夏季降低驾驶室的温度约5℃(上午)或2.5℃(中午),节约能耗达34%。  相似文献   
79.
有机发光器件ITO阳极表面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量TIO接触角的基础上,应用调和平均法计算了不同表面处理ITO阳极的表面能和极性度。结果表明:ITO的表面能和极性度随其表面处理方式而变化,并且表面能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极性分量的增减;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ITO具有最大的表面能和极性度,这一结果对于优化ITO阳极/有机层界面的性质,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研究了溶剂萃取法从盐酸溶液中分离锌、铜、铟、的过程。发现N 235,N 263从低酸度的盐酸溶液中优先萃取锌,MIBK优先萃取铟。N 235从含铜、铟的水溶液中提取Zn~(2+)的最佳工艺条件为:10%N 235-10%癸醇-80%煤油;2mol/L HCl;20~25℃;负载有机相中的杂质离子Cu~(2+),In~(3+),用2~3mol/LHCl洗涤除去;Zn~(2+)用0.1mol/L HNO_3反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