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自然科学   37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81.
竹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酮类化合物是竹叶中含有的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成分,具有很大的开发应用价值.对竹叶黄酮类化合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分离测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旨在为竹叶黄酮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2.
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1  
对22种药用蕨类植物的总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展黄酮类化合物普遍存在于蕨类植物中,不管是地上部分还是地下部分,不同蕨类植物中总黄酮含量差异显著,分析的22种中就有8种蕨类植物总黄酮含量超过3%,说明蕨类植物是富含黄酮类化合物的极好的植物资源,应该重视开发利用,并发现乌蕨总黄酮含量高达34。42%,是迄今为止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植物,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成分及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83.
研究了联样时期,联样部位及烘干温度对薜荔叶片黄酮含量及提取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胆,薜荔叶黄酮含量在一年中波动显著,光照条件和植株类型对薜荔叶黄酮含量的显著,老龄叶的黄酮含量的于幼龄叶,不同烘干温度对叶黄酮提取率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84.
葛根黄酮对糖基化终产物致细胞损伤的修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血管内皮细胞(VEC)的作用,以及葛根黄酮对AGEs致VEC损伤的修复.以体外培养的新生小牛胸主动脉VEC为材料,检测了AGEs (4 g/L)作用于VEC 24 h后,细胞内一氧化氮(NO-2/ NO-3)、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和脂褐素(LPF)含量的变化;细胞乳酸脱氢酶(LDH)的泄漏量;AGEs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及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显示AGEs (4g/L)可使细胞增殖率、LDH、MDA及LPF含量显著升高(P<0.01),NO-2/ NO-3和GSH含量显著降低(P<0.01).细胞形态收缩变形,胞内出现脂滴和空泡.同时加入葛根黄酮,可使以上指标及细胞形态均接近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因此,葛根黄酮可作为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外源性氧自由基清除剂.  相似文献   
85.
为了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该文以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超声处理功率和超声辅助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以槲蕨总黄酮产率为研究目标,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运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优化槲蕨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并探讨了超声波提取的槲蕨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辅助乙醇提取槲蕨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30.00(g·mL-1)、超声功率为450.00 W、乙醇体积分数为68.00%,在该优化条件下槲蕨总黄酮的产率为1.452 mg·g-1.抗氧化研究表明:槲蕨总黄酮对羟自由基、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和超氧阴离子(O-2·)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这说明槲蕨总黄酮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86.
87.
为促进日本落叶松废弃物的再利用,本研究以日本落叶松凋落针叶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浸提法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初步研究.通过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分析,得到日本落叶松凋落针叶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为:乙醇浓度60%、液料比33∶1 mL/g、提取温度80℃、超声功率270 W、超声频率40 kHz、提取时间58 min.总黄酮不同萃取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从大到小依次为正丁醇相水余相乙酸乙酯相石油醚相,其中正丁醇对DPPH自由基的半抑制率IC_(50)值为7.438μg/mL,略弱于维生素C(7.259μg/mL);清除ABTS自由基的IC_(50)值为6.425μg/mL,表现出了比维生素C更高的清除能力.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总黄酮得率高,抗氧化活性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日本落叶松废弃物有开发成植物源的天然抗氧化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88.
Summary Quercetin is an effective inhibitor of human myeloperoxidase (MPO) activity, both with purified enzyme (IC50=3.5 M) and in a system using stimulated human neutrophils. Quercetin is significantly more potent than three other related compounds (rutin, rutin sulfate and troxerutin) and than methimazole, a previously-known myeloperoxidase inhibitor. The inhibitory activity of quercetin is of the competitive type. Moreover, quercetin is directly able to scavenge hypochlorous acid (HOCl), a chlorinated species generated by the, MPO/H2O2/Cl system.  相似文献   
89.
刺五加为中国北方特有的药食同源型植物资源,为促进刺五加资源的利用,将刺五加发酵制成刺五加发酵茶。首次尝试利用红曲霉、米曲霉和产朊假丝酵母对刺五加鲜叶进行固态发酵,通过测定发酵期间的黄酮含量变化和茶叶感官得分,筛选菌种的添加比例并优化发酵工艺条件;比较发酵前后刺五加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较佳菌种添加比例为米曲霉∶红曲霉∶产朊假丝酵母=1∶2∶1。15%的接种量,51%的水分含量,发酵温度36℃,发酵4.5d条件下得到的刺五加发酵茶感官优良,黄酮含量较未发酵刺五加相比提高32.37%。发酵后的刺五加比未发酵刺五加抗氧化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90.
藏药异叶青兰的黄酮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从藏医药异叶青兰中分离得到两种黄酮类化合物和一种无机物,根据化学反应及光谱分析,并与已知化合物比较,可认定三种化合物为:产物I为含有3-0-糖甙结构单元的二氢黄酮醇,产物Ⅱ是含有3-0-糖甙结构单元的黄酮醇,产物Ⅲ为氯化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