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2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3篇
自然科学   71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62.
牛海绵样脑病(BSE)是动物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中的一种,潜伏期2~6年,临床上常表现出神经紧张、不安、恐惧,具有攻击性,BSE病牛的病理组织学变化多局限于中枢神经系统,用SAF的抗体对病牛脑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检出变性的PrP 神经元的特征性病理变化常出现在延髓、小脑腹侧角处延髓、脑桥中 诊断方法有PrP的生物学测定法、组织病理学检查、PrPSc的免疫学检测(细胞免疫化学染色、免疫印迹、组织印迹、ELISA)、SAF检查和PrP基因分析等,其中的PrPSc检测对TSE的诊断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63.
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人体生理pH值条件下,3-甲基-6-氨基-5-氰基-4-(4-对甲氧基)苯基-1-苯基-1,4-二氢吡喃并[2,3-c]吡唑(Ⅰ)与牛血清白蛋白(BSA)分子间的相互结合反应;获得了不同温度下Ⅰ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并根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理,计算出其与BSA相互作用时给体-受体间距离r为5.01 nm及能量转移效率E为0.280.证实了Ⅰ与BSA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静态猝灭过程,确定了其与BSA分子间有较强的结合作用,且结合力以疏水作用力为主.  相似文献   
64.
The presence of several high affinity binding sites on human serum albumin (HSA) makes it a possible target for many drugs. This study i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loe-emodin on HSA by fluo-rescence, CD spectroscopy and molecular modeling. 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measurements sug-gested that the hydrophobic interaction was the predominant intermolecular force stabilizing the AE-HSA complex, which wa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result of molecular modeling study. And the enthalpy change ΔH0 and the entropy change ΔS0 were calculated to be -7.041 kJ·mol-1 and 76.619 J·mol-1·K-1 according to the Van't Hoff equation. The alterations of protein secondary structure in the presence of AE in aqueous solution were quantitatively calculated from CD spectra, and the content of α-helices obviously increased.  相似文献   
65.
日粮蛋白质水平对鹅生长性能及肉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取28日龄、体重相近的合浦灰鹅60只,随机分为3个组,采用精料 青料(黑麦草等)混合的方式进行饲喂试验,试验期为42天。第70d采血测定血清中尿素氮、转氨酶活性、血脂和脂蛋白等生化指标,并进行屠宰测定和肌肉营养成分含量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生长前期(28~49日龄),第2组日增重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后期(50~70日龄)第1组日增重较高,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鹅的血清尿素氮含量随饲粮粗蛋白质水平的降低而下降(P<0.05);血清转氨酶活性、脂类和脂蛋白含量等组间无显著差异。(3)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肉鹅屠宰性能无显著影响,鹅肉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肌内脂肪、肌苷酸含量与蛋白质有正相关,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蛋白质水平提高,肌肉的营养和风味有改善的趋势。  相似文献   
66.
目的:用DENA为诱变剂,建立不同时期SD大鼠肝癌动物模型,系统的观察肝癌癌前病变发生发展过程中血清Cu,Zn,Fe,Ca,Mg含量的变化.方法:DENA连续灌胃至11周,分别在14 d、28 d、56 d、77 d采血,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血清中Cu,Zn,Fe,Ca,Mg 5种元素含量,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显示:在诱癌第14 d,实验组血清Fe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28 d差异极显著(P<0.01);而血清Zn含量在第28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它元素实验组与对照组结果无差异.第56 d和第77 d实验组血清Fe、Zn含量都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56 d之后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整个诱癌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Mg含量结果无差异.结论:从14 d到77 d,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Cu,Ca含量逐渐升高,而Zn含量逐渐降低,Fe含量先升高后降低,Mg含量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67.
牛血清白蛋白在不同pH的溶液中存在N(Native,pH~7.0),B(Basic,pH~9.0),E(Expanded,pH3.5以下)等几种结构形态.用光谱技术研究了染料甲基红(Methyl red,MR)和BSA的结合机理,研究了MR和BSA在不同pH的三酸缓冲溶液中的结构和构象变化,荧光猝灭方法测得两者在pH3.0,4.9,7.0,9.0溶液中结合常数分别为7.544×105 L/mol,7.594×105 L/mol,4.728×105 L/mol,4.880×105 L/mol;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7.89,0.978 3,3.079,8.865.同步荧光显示MR加入对Tyr残基微环境没有影响,但对Trp残基产生微扰,使其最大发射波长发生蓝移.图5,表1,参20.  相似文献   
68.
应用荧光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的方法研究了2-氨基-5-苯亚甲基-4H-咪唑啉-4-酮衍生物(BPH5)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BPH5能强烈猝灭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其荧光猝灭机理为动态猝灭.在此基础上计算了二者相互作用的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及△H,△G,△S等热力学参数等.结果表明BPH5与BSA以1∶1结合,其反应主要是熵驱动的,相互作用力主要为疏水作用力.根据F(o)rster无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给体(BSA)与受体(BPH5)之间的结合距离.  相似文献   
69.
通过共振光散射(RLS)技术, 将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PDDA)作为探针应用于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在一定的人血清白蛋白(HSA)浓度范围(2.35×10-8-~1.17×10-6mol/L)内, HSA PDDA体系的RLS强度随HSA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并具有一定的线性关系. 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人血清中总蛋白含量的测定, 其结果与考马士亮蓝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 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70.
碱性介质中茜素黄R与牛血清蛋白相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碱性条件下,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茜素黄R(Alizarin Yellow R)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反应。研究表明,AYR—BSA二元配合物的最大吸收波长为386 nm,比AYR紫移约108 nm;建立了碱性条件下以AYR测定蛋白质的光谱分析法,对样品分析表明,回收率为96.4%~106.6%,相对标准偏差为0.28%~1.13%;采用双波长法、平衡透析法和单波长法对AYR与BSA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在386 nm处,AYR—BSA配合物的结合比为nAYR:nBSA=5 1,摩尔吸光系数ε=9.12×103L.mol-1.cm-1,相互作用的条件平衡常数K=8.13×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