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4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摘要:针对一代双动半膝关节定制化程度不高,缺少有效的韧带附丽系统等问题,设计出具有有效韧带附丽的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并提出半膝关节韧带附丽概念。通过计算机软件技术设计路线,在一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的原理和基础上进行韧带附丽装置设计和高度个体化仿生设计。利用快速成型技术制造的树脂假体模型进行在此韧带附丽装置下韧带附丽点的选择、韧带的走行与规律、及假体初始安装角度等探索性实验。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能够有效进行关节韧带重建,并保持良好的稳定性和运动功能。实验表明,选取接近生理状态下的韧带附丽点,并使用LARS韧带进行韧带重建时,双动半膝关节假体的最佳初始固定角度是关节屈曲105°的状态,此时胫骨前向松弛度为5.96±0.05mm,后向松弛度5.00±0.03mm二代双动半膝关节假体设计较一代更为合理有效。韧带附丽装置和附丽概念为膝关节韧带重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412.
应用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技术分析中药治疗痛风的用药规律及作用机制。首先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治疗痛风的中药处方,建立中药治疗痛风方药数据库,规范中药名称后,应用 SPSS Modeler18 软件及SPSS Statistics 24 统计软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及聚类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筛选得出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在TCMSP数据库获取这些中药的活性化合物和相应作用靶点,并取这些中药与痛风的交集靶点进行蛋白质互作(PPI)分析、生物功能富集(GO)分析及相关作用通路分析。数据挖掘共纳入符合标准的处方302首,根据得到高频次中药及高置信度、高支持度中药处方,综合分析确定了茯苓、黄柏、牛膝、薏苡仁、苍术、萆薢、威灵仙、泽泻这八大治疗痛风的核心中药,并已这些中药为基础,分析了它们治疗痛风的作用机制,确定了核心作用靶点为AKT1、TNF、IL6、VEGFA、TP53、IL1B、PPARG、EGF、PTGS2(COX-2)、MMP9等,主要作用通路为癌症通路、糖尿病并发症中的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癌症中的转录失调通路等,主要调节过程包括白细胞介素、免疫系统中的细胞因子信号转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激活、基因转录途径等。中药治疗痛风的主要药物组合为黄柏、苍术;牛膝、忍冬藤;赤芍、山慈菇、秦艽;泽泻、地黄;茯苓、萆薢、威灵仙;红花、桃仁、川芎;当归、黄芪;甘草、白术、桂枝,作用机制主要依赖于对多种酶、炎症因子、炎症通路的调控,这些中药能够显著抑制炎症急性期反应、促进尿酸排泄,该研究拟为痛风的深入研究及相关中药的开发应用提供一定的基础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13.
李伟东  刘涛 《甘肃科技》2022,(17):105-107+110
观察活血通痹汤联合MTX治疗RA患者的疗效。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活血通痹汤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MTX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2组患者晨僵、疼痛、DAS28、HAQ、CRP、ESR、类风湿因子(RF)。治疗组晨僵、疼痛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后DAS28评分增高,DAS28评分降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RF、CRP、ESR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通痹汤联合MTX治疗RA能够显著改善RA的临床症状以及体征,缓解疼痛,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14.
近年来,美国的健身专家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健身运动——“手跑”。顾名思义,“手跑”即是以“手”为中心进行的健身活动。研究认为,“手跑”特别适合腿脚不便或有残疾的老年人,不仅能起到与慢跑相同的健身效果,而且还有助于防治老年人常见的肩周炎、网球肘、关节炎等疾患。此外“  相似文献   
415.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PCLAF)的术后康复期易发生膝关节不稳定、活动受限等并发症,预后不佳,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固定术是治疗PCLAF的新型技术。以PCLAF患者为对象,旨在明确急性期行双排锚钉缝合桥PCLAF固定术的安全性、疗效及功能预后。利用后抽屉试验(PDT)、后移距离评估膝关节后向稳定性,检测膝关节活动度(ROM),采用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Lysholm评分及重返运动率评价患者的预后。康复评定结果显示,术后3个月CT示骨质愈合良好,术后1年与1.5年的PDT阳性率、后移程度、ROM、Lysholm、IKDC评分较术前均恢复良好,且未见差异,但术后1.5年的重返运动率显著高于术后1年。说明PCLAF患者在急性期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缝合桥手术的骨质愈合好,康复进展顺利,术后1年即可恢复膝关节功能,预后佳,术后1.5年时76.5%的患者已重返体育运动。  相似文献   
416.
基于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CPTO)治疗内翻型膝骨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案,采用有限元方法研究CPTO治疗中两种常用的内固定钢板系统对其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建立胫骨近端联合截骨术植入Tomofix和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钢板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膝关节的刚度和楔形位移,以及植入器械的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相比使用Tomofix内固定系统的膝关节刚度增加了23.8%,平均楔形位移降低了85.5%,骨骼平均应力降低了36.5%,钢板和螺钉的最大应力分别增加了16.6%和4.6%。因此,在CPTO手术中使用Tomofix亚洲型内固定系统能较有效地提高膝关节结构的稳定性,减小楔形微动,为骨愈合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在内固定系统的高强度支撑下骨骼应力降低较明显,有引发应力遮挡效应进而导致骨质疏松的风险。  相似文献   
417.
通过前瞻性临床研究,将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了国产3D打印矫形鞋垫和药物保守治疗对不同程度KOA患者的疗效和预后,指标包括胫骨内翻角(TBVA)、膝关节活动度(RO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主观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临床有效率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KOOS)。结果显示,矫形组的TBVA、KOOS-症状、KOOS-日常活动及KOOS-生活质量均显著小于服药组,而IKDC评分显著高于服药组,对于中度KOA患者,矫形组的ROM及临床有效率显著高于服药组。说明国产3D打印矫形鞋垫治疗中重度KOA的疗效及预后优于药物保守治疗,且其对中度KOA患者的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418.
探讨分析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流行病学的调查现状。选择2018年1月—2020年12月膝关节骨关节结核患者90例,均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并对其进行治疗前后的效果进行评价。该疾病可发生于各个年龄段,高发年龄段为30~40岁且以男性居多,常见滑膜结核(无软骨损伤)、滑膜结核(有软骨结合)及全膝关节结核,其中全膝关节结核是较为常见的疾病病变,结核菌细菌培养率为100%,单纯依靠临床症状诊断率较少,联合诊断率则达66.67%。治疗方式中以病灶清除关节融合术、脓肿切开引流术较为常见。进行病灶清除治疗后Lysholm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核患者膝关节破坏得较为严重且以男性居多,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临床上需要综合确诊且主要以关节镜手术结合规范药物治疗为主,一般能够获取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19.
年龄预测是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和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最近,由于传统影像学检查中电离辐射的缺点,越来越多的研究使用磁共振影像进行年龄预测.本文基于膝关节MRI数据集,提出了一种新的端到端网络,结合卷积神经网络和Masked-Transformer网络互补地来提取局部特征和全局依赖,并使用一个特征聚合模块来聚合不同局部膝关节MRI切片的特征.通过整合卷积神经网络的特征图和视觉Transformer分支的特征编码,特征提取模块可以互补地提取局部和全局信息,更好地提取与年龄相关的特征.同时,该网络使用由图注意力网络组成的特征聚合模块,用于在特征级别集成不同MRI切片的局部特征,实现多切片局部特征之间的交互.大量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在膝关节MRI年龄估计任务中达到最先进的性能.具体而言,本文方法在MRI数据集上进行了测试,该测试集包括44个年龄在12.0~25.9岁之间的膝关节MRI样本,其中五折交叉验证的最佳结果是年龄平均绝对误差为1.57±1.34岁.  相似文献   
420.
中老年太极拳练习者中常发生膝关节损伤,本文根据中老年人膝关节解剖生理特点,分析了太极拳练习中膝关节损伤机理,提出了预防损伤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