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80篇
  免费   731篇
  国内免费   1164篇
自然科学   24475篇
  2024年   127篇
  2023年   435篇
  2022年   345篇
  2021年   414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303篇
  2016年   434篇
  2015年   573篇
  2014年   1102篇
  2013年   935篇
  2012年   1064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130篇
  2009年   1352篇
  2008年   1412篇
  2007年   1342篇
  2006年   1116篇
  2005年   1146篇
  2004年   1022篇
  2003年   1020篇
  2002年   931篇
  2001年   909篇
  2000年   714篇
  1999年   508篇
  1998年   485篇
  1997年   488篇
  1996年   494篇
  1995年   424篇
  1994年   381篇
  1993年   286篇
  1992年   263篇
  1991年   252篇
  1990年   222篇
  1989年   183篇
  1988年   114篇
  1987年   76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粘合剂和密封胶 国外已将纳米材料棗纳米SiO2作为添加剂加入到粘合剂和密封胶中,使粘合剂的粘结效果和密封胶的密封性都大大提高。其作用机理是在纳米SiO2的表面包覆一层有机材料,使之具有亲水性,将它添加到密封胶中  相似文献   
22.
张立德  瑞夫 《科技潮》2004,(10):14-15
纳米技术到底会为我们带来什么呢?下面我们举一个例子也许会让你获得一些感性认识。  相似文献   
23.
从理论上分析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下Bose体系的BEC理论,并由此来解释液^4He的超流性。通过深入对比理想Bose气体和弱相互作用下Bose体系发生BEC性质的不同,分析得出了凝聚体系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有无是导致二者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4.
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由于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具有高的测氧灵敏度和在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因而在节约能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首先介绍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测氧原理,然后阐述了ZrO2基固体电解质氧传感器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氧传感器导电理论,及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工作的氧传感器研究状况和氧传感器的应用研究,并对氧传感器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指出为了获得高性能的氧传感器应重点发展纳米材料氧传感器。  相似文献   
25.
SiO_2为柱的层状钛铌酸盐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文华 《科学通报》1993,38(14):1295-1295
一系列以八面体骨架结构为基础的层状钛酸盐、钛铌酸盐和铌酸盐能被有机胺撑开形成层柱化合物。这类材料在分离、吸附、传导和催化等方面都有巨大的潜在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科学家们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层间的有机物不耐高温,这类材料的应用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带。 TiO_2和Nb_2O_5作为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但与其它金属氧化  相似文献   
26.
本文对无穷级整函数引入超级与超型的概念,同时研究它们与Taylor展式的系数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7.
合成一些新的有机磷化物,组成为(ArO)PhP(s)Y(Y=Cl、NCS).测定了mP、IR、HNMR并进行了元素分析.Ia的除草活性尚好.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RE_Mg合金对固体粉末法硼、铬、铝共渗层成分、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发现随着RE_Mg合金加入量的增加 ,渗层中Al2 O3的量不断增多 ,当RE_Mg合金加入量为 5 %时 ,渗层中出现连续致密分布的Al2 O3黑区组织 ,对此进行了性能测试和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29.
30.
铜系导电涂料中纳米铜粉抗氧化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水合肼为还原剂、PVP(聚乙稀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采用二月桂酸二丁基锡对纳米铜颗粒表面进行活化处理,然后采用置换反应法制备得到了与原纳米铜粉粒径和形貌大致相同的核壳型铜-银双金属粉末,采用XRD,XRF,TGA等手段,分析了核壳铜-银双金属粉的抗氧化性能,并用TEM对粉末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经表面活化处理后得到的核壳铜-银双金属粉,在银含量较低(37.68%)时,也能形成完全包覆型结构,至700℃以下不被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