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9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51篇
自然科学   308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6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4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42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99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31.
低速非达西渗流储层产能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低渗透油藏低速非达西渗流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具有启动压力影响的不稳定产能评价方法,实现了将地层参数代入相关方程计算产量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及不稳定IPR曲线,对于工业油层预测了生产时间为180天时油井的极限产量(流压为0.101MPa时的产量),对这类井的开发投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2.
考虑裂缝变形的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玉门青西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地质条件的复杂性,通过实验研究了该类油藏开采过程中裂缝的变形特征及其对渗透率和油井产能的影响;研究了水驱过程中的渗吸采油机理.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将裂缝变形与基质渗吸作用集为一体的变形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该模型开展了裂缝变形、渗吸采油、周期注水对开发效果影响的模拟研究.采用变形双重介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青西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多方案开发指标进行了预测,给出了该油藏优化的开发方案.  相似文献   
33.
油、气、水三相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关于水平井流入动态(IPR)的研究仅限于溶解气驱的情况,还没有适合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首先对现有的4种溶解气驱IPR方程进行了筛选,以Cheng和刘想平的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适用于油藏压力高于饱和压力的不含水组合型水平井IPR模型。采用纯油与纯水IPR曲线加权平均得到综合IPR曲线的方法,将组合型IPR方程扩展到油、气、水三相的情况,建立了适用于油、气、水三相和整个油藏压力范围的水平井IPR模型,并对水平井流入动态预测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可以计算采液指数、产量和井底流压以及绘制IPR曲线等。模型及软件已应用于大庆肇州油田低渗水平井的流入动态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4.
用常规方法确定岩性油藏含油边界需要一定的井孔资料,导致勘探成本较高,为此引入神经网络方法。先对地震资料进行解释,提取地震特性参数,与已知井的试油结果一起组成神经网络的学习样本集,经训练并绘制测线剖面或平面图,最终确定出含油边界。应用该方法对准噶尔盆地玛北油田二叠系乌尔禾组和三叠系百口泉组油藏进行了含油边界的确定,结果表明,用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在剖面图上确定油藏的含油边界,这样确定的含油边界能够满足储量计算的要求,且该方法较传统方法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5.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胜坨油田二区三角洲砂岩油藏剩余油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研究表明,宏观影响因素主要有7种,其中有4种因素影响较大。侧缘微相带由于注水状况差,易于形成剩余油;小鼻状微型构造高部位剩余油相对富集,且向上驱油对油井生产有利;靠近断层的地带封闭性好,剩余油相对富集;注水井网不完善易于形成相对富集的平面剩余油潜力区。微观影响因素主要来自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原油性质和注水压差,剩余油主要是在多孔隙网络体系条件下形成,其形态多以油珠、油丝、小油块和孤岛状分布。剩余油形成过程中,宏观因素对微观因素有4个方面的控制作用,它们决定油层孔喉结构及润湿性,提供水驱油动力,控制水驱油过程,影响水驱油的速度。此研究结果有助于研究区的剩余油挖潜。  相似文献   
36.
西维来司钠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维来司钠是全球首个治疗伴有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症的急性肺损伤的药物为了找到一个更适合工业化生产西维来司钠的合成方法,在对文献中几条路线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发现了一条较为理想的路线,该路线以甘氨酸苄酯对甲苯磺酸盐、对羟基苯磺酸、特戊酰氯和邻硝基苯甲酸为主要原料,通过酰氯化、酰氨化、还原、酯化、去苄基、和氢氧化钠成盐等一系列反应来制备总收率由文献的35.24%提高到41.2%,并且简化了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37.
铝对大豆质膜透性和POD、CAT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土培方式,研究了铝对9703、浙春2号和浙春3号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MDA(丙二醛)含量及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大豆叶片的质膜透性增大,MDA含量增加,CAT、POD的活性在813.5 mg/kg 铝处理时上升,而在较高浓度铝处理时下降.  相似文献   
38.
三维两相流数值试井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基于混合PEBI网格的三维两相流数值试井模型,内容包括:物理模型的建立,网格剖分方法,控制方程的离散格式以及内、外边界的处理方法。用单相流双重介质和双渗介质解析解对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对3层油藏两相流试井曲线特征分析发现,多层两相流动试井曲线特征与单相流动双重介质的曲线特征相似。因此。有可能寻求一个参数关系将双重渗透介质试井问题与三维两相流试井问题联系起来,从而减小多相流试井分析的难度和多解性。径向PEBI混合网格与数值试井模型的结合应用,给出了三维两相流、有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的不稳定渗流产量隐式表达式。  相似文献   
39.
采用离体大鼠皮为皮肤模型,自制透皮吸收装置,研究了在欣乐片剂中加入不同比例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后,它们对有效成分厚朴酚和和厚朴酚透皮吸收的影响。检测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较高浓度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和表面活性剂对有效成分的透皮吸收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0.
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流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变形双重介质分形油藏渗流问题的压力不稳定响应 ,考虑了储层的双重介质特征和分形特征以及应力敏感地层中介质的变形问题 ,建立了新的应力敏感地层双重分形介质数学模型 ,包括只有裂缝发生形变和裂缝与岩石同时发生形变时定产量生产的两类数学模型。渗透率依赖于孔隙压力变化的流动方程是强非线性的 ,故采用数值方法求解了这些数学模型。探讨了分形参数、变形参数和双重介质参数变化时压力的变化规律 ,给出了典型的压力曲线图板。这些结果可用于试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