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7篇
自然科学   191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07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86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水驱油孔隙动用规律的核磁共振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常采用室内岩心分析来进行水驱油研究,但是常规方法无法给出水驱油过程岩石不同大小孔隙的动用情况.借助于核磁共振T2弛豫谱技术,将含油孔隙区间划分为弛豫时间小于10ms、10~100ms、大于100ms三个孔径区间,对长庆油田地区5块岩心样品进行了水驱油后不同大小孔隙动用规律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5块岩样水驱油剩余油主要存在于弛豫时间小于10ms的小孔隙和10~100ms的中等孔隙中,大于100ms的大孔隙内剩余油含量很小.提高水驱油压力梯度后,增采油量主要来自10~100ms的中等孔隙和大于100ms的大孔隙,小于10ms的小孔隙增采油量很小.  相似文献   
992.
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特低渗弱亲油储层水驱油过程、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运用岩心实验和真实砂岩模型实验研究方法。结果西峰油田特低渗弱亲油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平均49.3%,无水期驱油效率21.3%;孔隙中水主要是以活塞式驱油为主,非活塞式驱油少见;微观残余油主要以绕流和油膜形式存在;提高注水压力可使该类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提高12%,并且当注水倍数大于2PV时对最终水驱油效率影响不大;表面活性剂能够提高此类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10%左右。结论弱亲油储层与亲水、弱亲水、中性特低渗储层的微观水驱油效率相当或无显著的差别,但无水期微观水驱油效率明显低于亲水性储层;孔隙结构是决定特低渗储层微观水驱油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3.
以6种La(NO3)3离子浓度处理4种紫花苜蓿种子活力及膜透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当La3+浓度小于600μg/mL时,La3+可促进种子的活力,达900μg/mL时,对膜透性影响最明显.说明经La3+处理后,苜蓿种子活力与膜透性没有直接的影响.膜透性的显著变化,表明La3+在达到最大致死剂量时,膜结构受到了破坏,而La3+对种子活力的影响是综合作用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94.
吡嘧司特钾的合成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以氰乙酸乙酯为起始原料合成吡嘧司特钾的生产工艺.重点考察了氰乙酸乙酯与原甲酸三乙酯的摩尔比对中间体(2)收率的影响;有无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对中间体(3)收率的影响以及氢氧化钾浓度对吡嘧司特钾(1)收率的影响.确定了该合成工艺的优化反应条件:氰乙酸乙酯与原甲酸三乙酯的摩尔比为1:2,中间体(2)收率为88.0%;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中间体(3)收率为53.0%;用2mol氢氧化钾制得精品吡嘧司特钾(1),收率为81.0%.  相似文献   
995.
多层非均质油藏双分支井产能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双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分支之间存在干扰,分支夹角越小产能损失越大;两个分支所在地层的条件差别越大,产能高的分支越不易发挥最大潜力,从而影响总产量;井筒中摩擦压降和汇合点处的压力损失对分支井的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双分支井时,应尽量增大分支之间的夹角,分支汇合点尽量远离油层;分支井的井底流压不大于任何一个分支处的地层压力;两个分支应尽量选取生产压差接近的油层,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分支都能发挥产能潜力。  相似文献   
996.
余刚  刘岩  张辉  顾璠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0):1711-1714
通过实验和有关分析研究了火烧油层采油技术中所涉及的多孔介质油层着火与燃烧特性.在进行火烧油层实验的基础上,测得了油层中7个测点的温度变化,利用红外CCD拍摄了4个顺序时刻的辐射图像.结果表明,散热条件及油层的透气性等条件影响了油层的着火和燃烧区域的走向,燃烧区域向保温条件好和透气条件好的方向移动,油层的着火特性与点火器的功率有直接的关系,提高燃烧器功率可以促进着火的成功率.对实验测得的燃烧温度做Hurst指数分析,得出油层燃烧的分数维近似为1,结果表明油层的燃烧不同于流化床燃烧等常规的火焰燃烧,燃烧的紊乱程度明显低于常规的燃烧,其热量传递方式主要以辐射和导热为主,对流作用很少,提高燃烧温度对燃烧的稳定和平稳推进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997.
用于地层酸化的复合缓速体系的试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用于地层酸化的复合缓速体系。该体系由PAM、SAS和ZrOCl_2复配而成,最佳复配浓度分别为0.80%、0.20%、0.05%。试验证明,比相同条件下的PAM或SAS有更好的缓速效果。文中分析了复合缓速体系的作用因素及交联剂ZrOCl_2对PAM的交联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电解质浓度及PAM分子量对缓速效果都有影响。温度越高,缓速倍数越大;电解质浓度越大,缓速效果越差;PAM分子量越大,缓速效果越好。在复合缓速体系中加入交联剂ZrOCl_2后,缓速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998.
本文介绍了油层爆燃压裂器,探讨了它的增产原理,说明由它所产生的多条径向裂缝与油层原生裂缝沟通可以使油层增产;通过自行支撑的非填砂裂缝来保持良好的导流能力,以延长增产周期,指出了良好解堵作用产生的原因,文章还介绍了六个井次的油井初步试验情况,表明它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油层增产和油层解堵新工具。  相似文献   
999.
基于AE的深部复变环境下急斜特厚煤层开采动力失稳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亭煤矿5#煤是赋存在深部的急斜特厚煤层,其开采扰动极其频繁,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相差较大,开采过程中频繁出现动力失稳并诱致衍生灾害.基于声发射的煤岩动力失稳行为实验与现场相关测试的比较,综合分析了复杂变化环境下煤岩在不同的动态拉伸比能、压缩变形阻力和剪切应力作用下的失稳声发射能率和总事件等定量规律.  相似文献   
1000.
定向凝固技术的发展及在特厚钢板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定向凝固技术是制备具有单一取向组织和高力学性能材料的有效方法。就定向凝固技术的原理、发展状况及其在特厚钢板生产中的应用作了综合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