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6篇
自然科学   22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针对燃烧室发散冷却性能的研究,设计了3头部扇段模型燃烧室进行冷热态对比实验.通过对模型环形燃烧室内外环面上的温度进行测量,讨论冷热态时综合冷却效率分布差异,并考察了冷却空气量与主流空气量之比对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发散冷却在冷热态时的综合冷却性能差异显著,主要是由于燃烧反应的发生改变了燃烧室内流场和温度场,进而引起壁面热负荷变化;无论冷态还是热态,在旋流主流的作用下,内环面上的发散气膜相比于外环面更易吹离壁面.随着无量纲流量比的增加,面积平均综合冷却效率均随之增加,但增加幅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2.
为研究超燃燃烧室中小肋片长、宽、高对流场特性的影响及参数择优问题,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比分析25种不同小肋片参数组合情况下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效率、总压损失、穿透深度之间的差异。研究表明,小肋片高度对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效率影响程度最显著,其次是宽度和长度;长宽高对超燃燃烧室中总压损失、穿透深度影响程度不显著。经过优化后的小肋片燃料和空气的混合效率(0.712 439)高于正交试验里的所有结果,其总压损失(0.130 3)通过损失2%的总压换取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效率37%的增强,其穿透深度(10.023)通过损失1%的穿透深度换取了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效率9%的增强,为小肋片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方法借鉴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3.
1926年3月16日,美国火箭研制的先驱者、科学家罗伯特·戈达德制造的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火箭升空。汽车、轮船、飞机的发动机简单来说都是利用转动产生能量来驱动车轮,获得动能。而飞上太空则需要利用完全不同的原理获得。就像把吹满气体的气球放开,气球就被喷出的气体推得满屋乱飞一样,飞向太空的火箭也是利用气体产生的推力获得第一宇宙速度甚至第二宇宙速度脱离地球的束缚。最早发明火箭的中国,就是运用  相似文献   
94.
驻涡燃烧室内涡系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清晰了解驻涡燃烧室内流场的涡系分布,对中心驻体为67%燃烧室当量宽度的驻涡燃烧室流场,在驻涡腔无喷射和有喷射两种状况下分别进行冷态数值模拟,详细研究流场内旋涡分布情况.结果表明:流道前部存在4个影响很小、沿流动方向运动、分布于驻体与端壁角区的螺旋状旋涡;流道后部存在1个由2个旋涡构成、面积较大的回流区;流道中部的驻涡区旋涡情况复杂,在驻涡腔无喷射情况下,主流与驻涡区之间悬挂驻留2个稳定的驻涡,驻涡腔内存在不稳定且数目不确定的旋涡;当驻涡腔前驻体有喷射存在时,驻涡腔内形成4个均匀且稳定的旋涡.  相似文献   
95.
柴油机缸内流场的三维瞬态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AVL Fire软件对3105柴油机的进气、压缩过程进行了三维瞬态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形状燃烧室详细的流场结构。在进气冲程和压缩冲程初期,燃烧室对缸内气流运动影响不大。在压缩上止点附近,燃烧室形状对缸内气流运动有重要影响:A型燃烧室(直口‘1)形)内挤流速度明显低于B型燃烧室(带有凸台的微缩口形),说明减小燃烧室开口直径能有效的增强挤流;A型燃烧室在压缩终了形成了两对不对称的挤流涡团,B型燃烧室形成了几乎对称的两对挤流涡团,可见中间凸台对气流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6.
<正>焦炉热工管理中,对蓄热室顶部吸力的调节,是日常炉温管理的主要手段。蓄顶吸力调节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煤气和空气在立火道中的流量分配,导致焦炉温度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发生变化,还会对焦炉的高向和边界加热产生很大影响。将蓄顶吸力逐个调节均匀,就可使进入燃烧室的气体量均匀一致,从而达到炉温均匀的目的。  相似文献   
97.
柴油机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及燃烧室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柴油机燃烧室内混合气的形成状态和燃烧质量,对改装DLH1105型直喷柴油机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进行了动态数值模拟,并在压缩比不变的情况下设计了3种不同结构的燃烧室,分别为敞口型、直口型和缩口型.通过STAR-CD软件对3种结构的燃烧室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获得了柴油机的缸内流场、燃油质量分数分布和温度场.结果表明:模拟出的缸内喷雾和燃烧过程与可视化试验的结果吻合,计算模拟的方法可靠;缩口型燃烧室有较强的挤流强度,较长的涡流持续期,使混合气质量和燃烧性能优于直口燃烧室和敞口燃烧室,缸内压力和平均温度最高,Soot生成量最少,同时NO的生成量最大.  相似文献   
98.
论述了1105柴油机的改进原理,对改进前的花瓣型燃烧室和改进后的盆形燃烧室建立了几何模型并划分动态网格.利用仿真软件STAR-CD对改进前后的1105柴油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三维数值模拟,计算了两种不同燃烧室的缸内气相流场及其燃烧的温度场和压力场,并进行了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改进后的盆形燃烧室的1105柴油机有更好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表明在模拟精度达到一定水平时,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的三维仿真计算可用来降低产品的研制周期和费用,是一种有效的研究和设计手段.  相似文献   
99.
开缝V形火焰稳定器的冷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了一种新型加力燃烧室稳定器——中心开缝的V形钝体.在开式风洞中,对两种不同形状的新型V形稳定器在不同缝宽下的阻力特性和尾迹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对比分析表明:流线型稳定器的阻力特性优于非流线型稳定器,但反流区大小却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00.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多种载荷间的交变作用是影响其工作稳定性及疲劳寿命的重要因素。应用有限元方法开展了燃烧室多场耦合数值研究,对比分析了不同网格质量、湍流模型、流体速度及材料属性等因素对模拟产生的影响,并运用ANSYS Workbench 14.0分别采用单向与双向耦合方式仿真分析了热-声-结构耦合作用下的结构动力特性。通过试验数据与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网格质量对计算时间和准确性影响较大,湍流模型主要影响温度、压力与速度等流场结果,而流体速度对流场温度和结构振动频率等具有较大影响;耦合作用产生的根源为燃烧不稳定性,热载荷较之声载荷对结构振动影响更大且在频率为275 Hz和385 Hz附近时耦合对振动影响较强。研究工作对燃烧室设计等具有重要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