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13篇
自然科学   3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01.
杉木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潜伏侵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杉木针叶上炭疽病菌(Glomerella cingulata)的潜伏侵染研究结果表明:(1)杉木不同冠位、不同枝段和不同叶片部位的潜伏侵染率不同;(2)当年针叶5月中旬开始受侵,8月末达侵染高峰,当半个月平均气温低于10℃时不发生侵染,(3)针叶潜伏侵染率随杉木林地位级升高而增加,发病程度随地位级升高而降低,(4)病害症状于4~6月表现在先年枝梢的顶端,病害程度同针叶潜伏侵染率无关;(5)针叶中还原糖含量高似乎是影响病菌打破潜伏侵染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2.
森林的人为更新从根本上改变了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模式和平衡的状态,从而影响土壤的质量性状.实地对比研究表明,在现行林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下天然常绿阔叶林在人为更新为后,其表层350kg/m2土壤的物理性状、有机质、N素和CEC等质量性状产生极显著退化,杉木人工林下这些土壤质量性状的取值在天然常绿阔叶林的自然变化范围之外.毫无疑问这种退化一方面会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土壤C库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释放;研究还表明,土壤全P、全K、碱解N、速效P、BS等土壤质量性状未园林木的更新而出现具有统计意义的变化,但是,土壤养分的异地迁移和富集作用对于异地环境的影响是一个不可以漠视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3.
长岭岗林场杉木幼龄材与成熟材密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和比较了长岭岗林场32a生杉木人工林的幼龄材和成熟材的密度.结果表明,该场杉木幼龄材全干密度为0.384g/cm^3、气干密度为0.382g/cm^3、基本密度为0.323g/cm^3,成熟材全干密度为0.435g/cm^3、气干密度为0.428g/cm^3、基本密度为0.392g/cm^3;经方差分析对各密度指标的显著性测验,幼龄材和成熟材全干密度、气干密度、基本密度都具极显著差异;而单株间各密度指标稳定一致.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密度对杉木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林木根系与土壤环境相互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林木根系与土壤环境因子相互作用的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总结了土壤温,水分,通过性等物理因子,以及土壤矿质养分,CO2浓度等化学因子对根系生长的作用过程。着重介绍了土壤中Al^3 ,O3、盐分及干旱胁迫对根系的作用机理,分析了根系对土壤环境的作用方式和机理,包括根系分泌物的作用及细根在养分循环中的作用。最后提出了根系与土壤因子相互作用研究的几个重要方向,为今后开展根系与林木生长和产量形成相互关系的生理,生态学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5.
106.
杉木多代连栽地营造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和杉木多代萌芽林(杉木纯林)两种模式碳贮量和碳吸存的差异作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碳库总量为133.845 t.hm-2,比纯林增加了6.54%,其中活植物体部分碳库和土壤碳库分别为78.919 t.hm-2和54.926 t.hm-2,分别占碳库总量的58.96%和39.78%.混交林乔木层10~11年碳净固定量为10.686 t.hm-2,折算成CO2为39.182 t.hm-2,是纯林的1.11倍.因此,与多代连栽杉木林对比,营造杉阔混交林有利于提高生产力,培肥地力,增强生态系统碳吸存能力.  相似文献   
107.
杉木杂种群体分子框架遗传连锁图初报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利用随机扩增DNA多态性分子遗传标记-RAPD,以杉木J0和F11两个亲本杂交形成的F1群体为作图群体,从10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8个引物,对78个F1群体及双亲样本进行了RAPD扩增,共获得129个RAPD标记,首次构建了杉木分子遗传连锁框架图,其中J0亲本包含8个连锁群,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约为595.2cM,F11亲本包含4个连锁群,标记覆盖的基因组总长度约为315.3cM。129个RAPD标记中偏分离标记占14.7%。本图谱为构建饱和的杉木分子遗传图谱提供了框架结构,为进一步开展杉木分子遗传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8.
杉木连栽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福建省南平市花岗岩母 林地上,应用生态系列法对不同栽植代数、不同立地待人接物不同林分年龄的系列杉林样地土壤的物理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杉木连栽对土壤容重和孔隙状况的影响主要在林分的中龄林时期。随着载植代数的增加,土壤容重趋于增加;对于幼林和成林,由于受整地、抚育和林下植被的恢复及枯枝落叶的分解,不同栽植代数对土壤孔隙状况的影响不甚明显;不同载植代数对土壤水分性能的影响主 表现在中龄林和成熟林时期。表层土壤的持水能力一般随栽植代数增加而下降,土壤的渗透性能超于降低,地位指数愈高,这种下降趋势愈明显。  相似文献   
109.
杉木根精油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常压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了杉木根精油,用GC、IR、NMR、GC-MS等方法对该油进行了定性定理分析。在分出的112个色谱峰中共鉴定出52个化合物,占该精油总量的96.87%。其中含有α-蒎烯、柠檬烯、对伞花烃、α-松油醇、α-柏木烯、α-白草烯及β-榄香烯等,其主要尬发为柏木醇(39.48%)。  相似文献   
110.
正科学家重建柏科早期化石类群系统发育树分子系统学研究显示,杉木属是现生柏科中最早分化出的类群,然而尚未有研究揭示这些类似杉木的早期柏科化石类群在柏科系统树中的精确位置。它们是位于柏科系统树基干的不同演化等级,还是属于一个包括现生杉木在内的单系类群,仍然是一个疑问。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史恭乐与国外同行组成的"蒙古白垩纪植物"研究团队系统研究并整体重建了产自蒙古国早白垩世的化石新种"周氏似纵(Elatides zhoui sp.nov.)"。研究成果10月8日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