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26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78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26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56篇
  2003年   144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2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还乡/逃亡”和“死亡”是苏童小说中两个常见的母题,透过这两个母题可以透视作者的一种精神的危机感、焦虑感以及历史循环论的消极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32.
在英国文学中,对于亨利·菲尔丁的《约瑟夫·安德鲁传》小说艺术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小说的现实主义特征方面,而对于这部作品在小说创作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却缺乏深入的探讨。本文系统地分析了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尤其是小说的“史诗”风格和“喜剧”特色。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同时也是对菲尔丁小说创作艺术伟大创新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33.
34.
王安忆小说打动了千万读者的心,其厚重的心灵一路坎坷,人物形象或歌或泣,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王安忆不断突破自己、不断开拓新的艺术境界,无不折射出深刻的"灵"与"魂"的交突,这是一部厚重的心灵文化史。  相似文献   
35.
中国现代乡土小说中的知识者,始终以不同的方式“在场”,情形之一为他们借助叙述者的职能将其立场和观点置于权威的地位;情形之二是通过知识分子身份的人物形象,表达对乡土中国的关注与自我在其间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36.
轻骑飞起来 跳高的男生真舍不得这位“天赐”的老师。他们相约一起去散步。  相似文献   
37.
张爱玲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异数”,作为一个在“乱世”之中追求个性、自由、自主写作的独特的一个,作为一位不属主流又漠视政治潮流,而被中国现代正统文学史排挤在边缘的文学家,在近几被“发现”了,甚至成为一些所谓“新都市”作家追慕的“典范”。她的被“发现”,得自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海外学者的推崇。在中国大陆80年代以前的文学史上,根本没有张爱玲的名字,即使提及也多当作“反面教材”,而在海外研究者眼里,她却有极高的位置。如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给了鲁迅26个页码,却给了张爱玲43个页码。有人甚至认…  相似文献   
38.
魏晋南北朝,不仅小说的虚构观念开始明确出现,而且方术之士在编撰志怪小说时也开始了有意的虚构。但是,虚构不是作为一个积极的概念问世的,而是在一片批评和谴责声中出现的。虚构作为小说的一种艺术手段在魏晋南北朝并没有得到确立和认同,六朝人反对虚构,崇尚真实。小说记事真实与否,几乎成了评价其成败优劣的唯一标准。此外,关于魏晋南北朝小说的虚构与真实问题,还存在极为复杂的关系,我们难以分清小说的故事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也难以分清小说是在原初的故事的产生和传播过程中有了虚构,还是小说家在整理加工时进行了虚构,小说家是进行了无意的虚构还是进行了有意的虚构。  相似文献   
39.
铁凝一直标榜一种无性别立场的写作,认为惟有如此才能跳出性别赋予的天然的自赏心态,女性的本相和光彩才会更加可信,才可能对人性、人的欲望和人的本质展开深层的挖掘。但通过解读铁凝的小说,我们发现她小说中最光彩四溢、微妙灵动的女性、男性形象,却是其用女性目光叙述的作品,无意识的女性意识的觉醒,使她作品主人公焕发出动人的魅力。  相似文献   
40.
京派小说还乡的情节类型,即归来的模式与归来——离去的模式,这种情节模式蕴涵着反思启蒙理性的文化诗学内涵以及京派作家徘徊于都市与乡村的文化心态,进而总结其对现代小说美学的意义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