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1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91篇
自然科学   144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81.
喷嘴内液固两相射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连续介质理论,考虑了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给出了喷嘴流道内液固两相射流的控制方程,利用标准的k-ε两方程模型对磨料射流喷嘴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并对模型中的主要参数进行了优选。研究结果表明,水与磨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滑移,在相间力的作用下磨料颗粒一直作加速运动,颗粒速度逐渐趋向水的速度;进入喷嘴收缩段后,水与磨料颗粒同时得到加速,但由于惯性力的作用,达到相同速度磨料颗粒的加速过程要长;进入直柱段后,液相速度继续增加至最大速度,此后缓慢降低,而磨料颗粒在整个直柱段内一直加速,液固两相的速度差逐渐减小,直至从喷嘴喷出;喷嘴出口处液固两相的速度剖面近似为抛物线形,在喷嘴截面中心处速度最大,沿径向逐渐减小,离壁面越近,速度降低的幅度越明显。与前人的研究结果对比发现,模拟所得的结果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82.
描述了岩石材料在磨料射流的冲击下破坏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应力波就是岩石局部受到拉伸和剪切井最终使岩石发生破坏的根本因素,在这一假设的前提下采用波动理论建立了岩石受应力波作用的力学模型即射流波动的基本方程,在已知的边界条件下推导出了由波动引起的最大正应力的计算公式。通过该公式对具体实例进行了理论计算,并把该计算结果与在河南油田所进行的地面磨料射流割缝的现场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证明两种结果吻合的较好.说明这种理论分析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3.
珠江虎门口动力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虎门口是珠江八大入海河口之一,其形成是上游河流携带泥沙在两基岩岛侧淤积延伸的结果,属潮汐优势型河口。口门上、下游方向水面放宽,形成了独特的双向不对称射流体系,通道口以北为涨潮优势流,通道口以下南为落潮优势流;基于几个重要的河口参数和滤波技术,从双向射流,密度环流及其对沉积物输运等方面分析了虎门口的动力结构特点:虎门动力环境中,非线性作用和摩擦力的影响均不能忽略,在密度梯度力驱动下,枯季发育了密度环流,这从浅表层沉积物的输运和低频水流的输运上得到了验证,同时,密度环流与双向射流相互交汇,更增加了射流系统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84.
快速点磨削是一种新型高速/超高速磨削加工技术,由于砂轮极高的线速度会在砂轮周围产生高速旋转的空气带,对磨削液注入磨削区产生阻碍作用,降低磨削液进入磨削区的比率,因而会对磨削过程和加工的绿色度产生影响.在对磨削液喷射过程的射流结构与特性分析的基础上,对圆形紊动射流速度分布场进行了解析与仿真.根据等压力原理,建立了磨削液能够冲破高速空气带而进入磨削区所必需的喷嘴出口速度模型.通过射流核心区速度的分析,建立了磨削液喷嘴极限位置的工程计算公式,并给出了快速点磨削实验机床磨削液供给参数的设计实例.  相似文献   
85.
在应力代数模型基础上引入密度状态方程建立了变密度的各向异性湍浮力射流模型,并给出了浮力系数的简单计算式.对存在密度差的射流进行了数值计算,所得轨迹线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应用有限体积法对流动环境中不同喷角二维立面射流流场特性进行了数值分析,对涡心及分离点位置与喷角关系的结果分析表明喷角为90°时回流区域最大.提出了面积湍动能kA概念,以此分析了流体间的掺混强度与喷角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喷角为90°时最有利于射流水体与环境水体间的掺混.  相似文献   
86.
为研究旋转气流对液体射流分裂与雾化的影响,建立了旋转气流中的空心柱形黏性液体射流三维模型,对气流旋转强度在射流分裂与雾化的作用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低速射流的分裂破碎机理与高速射流的雾化机理不同.在低速射流中,内部气流旋转强度对射流的稳定性影响不大,但外部气流旋转强度却起着稳定性的作用;在高速射流过程中,内部气流旋转强度始终起着不稳定性的作用,而外部气流旋转强度对轴对称扰动的影响不大,但对非轴对称扰动均起着不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7.
系统考察了聚苯乙烯(PS)微球制备过程中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离子强度对于界面张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与苯乙烯的界面张力随十二烷基硫酸钠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再升高,然后趋于平衡.离子强度与苯乙烯/H2O界面张力之间也存在同样的变化关系.根据离子强度对乳液的影响,选择了最佳的离子浓度,采用膜二次射流法制备乳液,然后将乳液加热聚合制备出大小均一的PS微球,粒径约为200 nm.  相似文献   
88.
以聚乙烯型尾形链为例,在Θ条件下根据链的实际键长、键角和不同直径的受限管,用条件概率生成样本链分子,进行了Monte Carlo模拟,计算了聚乙烯型尾形链在受限管中的均方末端矩及其分量、构象数,讨论了在大小不同受限管中均方末端矩分量随链段数N及受限管直径D的变化情况,并对受限于管中尾形链的标度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9.
水力喷砂射孔机理实验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根据材料冲蚀磨损理论和磨料射流切割原理,对利用水力喷砂射孔技术切割套管和近井地层岩石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水力喷砂射孔地面模拟实验,并在胜利油田现场进行了施工工艺设计和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压力为23-24MPa的条件下,水力喷砂射孔能有效地穿透套管并在天然砂岩上射出直径30mm以上,深达780mm的孔眼,现场试验证实水力喷砂射孔油井增产效果明显,水力喷砂射孔增产的机理主要是解除近井地带污染,松弛密实圈,避免炮弹射孔的压实污染,增加地层渗透率并扩展油流通道。  相似文献   
90.
在Mach数为 0 .1自由射流风洞上 ,对影响出口流场畸变的埋入式进气道的唇口、内通道形状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结果表明 ,合理设计埋入式进气道的内部型面 ,可使出口流场畸变指数大幅降低 ,达到实际应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