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7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67篇
自然科学   194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53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71.
《创新科技》2010,(4):29-29
现代羽毛,无论属于何种鸟类,其发育过程总是一致的。然而在羽毛出现之初,其发育过程是什么样的?是否与现代羽毛一致?我同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早期羽毛的发育现象.并提出完全依据现代羽毛发育资料建立的羽毛演化模型需要修订。这一成果发表在4月29日出版的英国《自然》杂志上。  相似文献   
72.
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中生精细胞的自发性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7组出生后不同发育阶段的昆明种正常小鼠睾丸组织为材料,采用TDT原位末端标记法在其石蜡组织切片上进行凋亡细胞原位检测,探讨小鼠睾丸发育全过程中生精细胞的自发性凋亡规律.结果发现:小鼠生精细胞从生后开始就存在自发性凋亡现象,生后1~15 d,凋亡精原细胞数目不断增加;至生后第15天时达到峰值,且15 d起个别初级精母细胞也开始出现凋亡;至27 d时,极少数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出现凋亡;至30 d时凋亡细胞基本为精原细胞;而33 d时各类型生精细胞均存在凋亡现象;至36 d时凋亡细胞又重新集中于精原细胞,并延续于此后各期.上述结果表明:小鼠睾丸发育过程中凋亡细胞主要为精原细胞;自发性凋亡活跃期发生于生后1~33 d,与生精细胞的首次发育成熟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73.
降雨因素对土壤表面结皮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降雨因素在土壤表面结皮发育过程中的作用,结合物理模型实验方法和基于物理概念的水文响应数值模拟,以土壤表面的饱和水力传导系数Ks值作为评价指标,研究分析了雨强和累积降雨量两个降雨因素对结皮发育程度的影响。结果显示:Ks值随累积降雨量的增加而减小,且在累积降雨量较小时,Ks的减小速度更快,约为后期速度的23倍;最终累积降雨量近似的情况下,雨强较大时Ks更容易达到一稳定值;在降雨过程中,雨强与Ks的关系前后不一致。研究结果表明:降雨过程中结皮发育是个复杂的动态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74.
利用微创手术检查方法对7龄人工养殖施氏鲟的性别和性腺发育时期进行了鉴别,按照性别及卵子的颜色和大小,将施氏鲟分为雄性(M)、雌鱼Ⅱ期、Ⅲ-A期、Ⅲ-B期、Ⅳ-A期和Ⅳ-B期6个组.采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了6组施氏鲟血清中睾酮(T)和雌二醇(E2)的含量.同时利用PIT标记亲鱼,跟踪检测T和E2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施氏鲟血清T含量雌雄差异明显,M组与雌鱼各发育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M组E2含量除与雌鱼Ⅱ期无显著性差异外(P>0.05),与其他时期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鱼血清中T含量Ⅱ期、Ⅲ-A期、Ⅲ-B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与Ⅳ-A、Ⅳ-B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Ⅳ-A与Ⅳ-B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PIT标记亲鱼显示,随着雌鱼性腺的发育,T和E2含量均逐渐上升,产卵前达到最高.根据血清中T和E2含量,建立了施氏鲟性别判别和雌鱼性腺发育时期的判别函数,对性别和性腺发育时期的判别准确率为100%.  相似文献   
75.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是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族中的一个大类,MHC分子作为个体标志抗原早已为大家所熟悉,因而在脊椎动物进化中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完成了包括从真兽亚纲(胎盘动物)到非哺乳动物的部分物种,包括鸟类、硬骨鱼及软骨鱼(如鲨鱼)的MHC的基因结构图,但是由于在非哺乳动物和哺乳动物中MHC的基因结构和复杂度不一样,所以很难对非哺乳动物向哺乳动物进化的这一时间段进行有效的进化史或系统演化史研究.研究人员推测,原始MHC分子的进化最初是与发育调控需求相关的,就其进化机制及进化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6.
用灭活迟缓爱德华氏菌菌株AL60306NA1免疫Balb/c小鼠,采用杂交瘤技术制备抗迟缓爱德华氏菌的McAb,获得3株可持续分泌抗迟缓爱德华氏菌McAb的杂交瘤细胞株3A7、4F11和4C9;腹水效价分别达到1.0×10-6、1.0×10-6和1.0×10-5;细胞亚型分别为IgG1、IgG2b、IgM.交叉反应结果...  相似文献   
77.
以永安石林地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为背景,利用不平衡铀系法,对区内不同高程的钙华沉积物岩样进行年龄测定,确定了永安石林形成年代为中更新世以来,距今约50万年.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历史及沙溪河谷地貌发育演化过程,认为:永安石林的形成始于早更新世;主要是因地壳间歇性抬升运动且大湖盆地开始处于剥蚀环境,石炭二叠纪碳酸盐岩的上覆岩层逐渐被风化剥蚀后形成.  相似文献   
78.
图书推介     
正流式细胞术杜立颖,冯仁青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1月第1版,定价:58.00元。流式细胞术是现代生物学和医学的常用技术,一经发明就被逐渐应用到细胞生物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生理学、植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以及农林畜牧养殖、药品检验、食品检验、环境检测等领域。作者结合10多年流式经验,注重理论和实际、基础和应用相结合,重点介绍流式细胞术的原理、技术及方法,及时跟踪展现了其最新成果和发展趋势。书中列举了大量有代表性的应用实例,详细描述了其操作过程、实验结果及详尽的  相似文献   
79.
苏维涛 《科技信息》2011,(23):I0381-I0381,I0364
通过对邢台矿区各矿已揭露陷落柱的特征分析,总结了各井田陷落柱的群体发育规律,并结合邢台矿区的探测经验阐述了陷落柱个体发育特征的预测探查方法。  相似文献   
80.
黑城子煤田由于地质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比较宽缓的背向斜。煤田为燕山山脉构造运动形成的为北东向轴向断陷盆地,使张家口组产了如今的褶皱。形成了现今的煤系地层的成状基底。至白垩世早期,断陷盆地以下降为主的趋势运动有所加强,在闪电河断陷盆地中沉积了厚达900m以上的含煤岩系(黑城子煤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