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自然科学   131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11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3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2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1.
杨明 《科学大观园》2013,(23):58-58
林心如,36岁,除了做演员,她还成立了工作室、当制片人、做珠宝设计师。她曾经在英国买了一本畅销书,刚翻了个开头,她就被吸引住了.但只看了三分之一,回国后因为事情多,书被放下了。这一放就是小半年.等到她再想起这本书时,找出来一翻开顿时傻了眼:书页上竟然一个字也没了,曾经引人入胜的爱情小说变成了一本只有封面的空白笔记本。  相似文献   
92.
《科学大观园》2012,(11):50-51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讲述了年轻人的生活、青春、爱情、友情、梦想,成长的道路总有逃不过的劫难。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很多:关于友情,关于爱情,关于梦想,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93.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随后X线很快应用到医学领域。利用X线,人们能够看到身体内部的许多组织结构,从而可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由此医学领域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放射诊断学。X线的发现是对人类的巨大贡献,它有力地推进了医学进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超声、核医学、CT、MRI等众多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诊断,以及介入放射学的发展开启了医学影像学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94.
假如生命是一种权利,那么健康就是生命权利的基石。现任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诊断学教研室主任、心内科主任的陶贵周教授,自1984年以优异的成绩从辽宁医学院(原锦州医学院)毕业并留院,成为了一名心内科医生开始,就从未停下探索医术、锤炼医技的脚步。守护心脏健康,捍卫生命权利,是陶贵周的理想和奋斗目标;而医者仁心,则是老百姓给予陶贵周的最高褒奖。  相似文献   
95.
“把握今天”是先哲们一再告诉我们的名言。因为人世无常,谁也说不准明天的事情,只有“把握今天”才是最愉快、最幸福、最安稳、最科学的一种活法。 “今天”在你眼里是什么呢?你如何为“今天”设计出整个人生的光彩?智者是这样做的:我只为今天而快乐。 然而焦虑未来.预支痛苦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96.
中国诗歌创作的主流意识是反映积极的人生理念 ,表现健康的思想情调 ,而诗歌创作在艺术上应力求达到“入神”的最高境界 ,从而使诗歌创作达到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完美的统一 ,充分发挥诗歌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97.
18年前,在我第一次来到海南省工业学校的时候,面对的是一块荒芜的长满了野草的蛮荒地和几间破旧的瓦房。然而18年后的今天,当我又一次走进校园的那一刹那,立刻感受到了我一直在寻找的那种凝重和豪迈:整齐亮丽的建筑、宽敞洁净的教室、功能齐全的校园、别具风格的环境、鲜花盛开的园地,  相似文献   
98.
被王国维视为“悲剧中之悲剧”的《红楼梦》,寄寓了作者对人生命运的深刻追问和独特思考。借助小说文本与脂砚斋批语的互证,从三个层面对其所表现的人性悲剧进行理解,阐释个体价值的悲剧、爱情理想的悲剧、人生普遍的悲剧,并进而探求其悲剧思想于人性关怀和审美意义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9.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寻找发现美的眼睛。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寻,用心去感悟,就会发现美就在我们身边。寻,用心去寻,我发现了花儿的美丽。瞧,春天,桃花开放,向我们传达着春的气  相似文献   
100.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多地被广大学者所关注,大学生的社会环境和其生理年龄的特殊性,决定了大学时期的人生发展的过渡时期,也是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特殊的教育形式,完善他们的个性修养,造就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