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自然科学   2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当代出舱活动技术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出舱活动技术有多种分类方法和广泛用途,并需使用气闸舱、舱外航天服等一些先进而复杂的硬件设备.40多年来.经过苏联/俄罗斯、美国等国的专家的不断开发.出舱活动技术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俄美两国在出舱活动系统方面各有特色,在出舱训练技术方面也各有千秋.中国航天员将进行首次出舱活动,成为世界上第3个完全独立实现出舱活动的国家.  相似文献   
22.
导致7名宇航员丧生的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已经过去了2个月,关于失事原因,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综合国外媒体的追踪报道可以看出,失事原因的焦点越来越向航天飞机的左起落架舱集中,尽管造成事故的元凶是保温板还是宇宙垃圾,目前尚不十分清楚,但是起落架舱的温度异常却是最先暴露的疑点。从保温板到隔热瓦,一个是对外燃料箱的低温保护,一个是对重返大气层时高温的防护;保温板脱落于飞离大气层之前,留下的祸根危害于重返大气层之后,这一前一后再次验证了起飞与着陆是航天飞机最危险的时段。  相似文献   
23.
采用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冬季夜间乘员舱内热环境不均匀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不同送风模式下乘员舱内温度、速度不均匀度.接着基于Stolwijk人体热调节模型,采用Berkeley热舒适评价模型对乘员热舒适状态进行模拟,对比分析了2种送风方式下的人体热舒适性.最后通过对实际送风工况、基于相同送风焓值的等温送风工况以及基于驾驶员前方等效来流的均匀热环境工况的研究,发现在不均匀热环境下人体更易处于不舒适的状态.  相似文献   
24.
太空环境中舱外航天服的外层防护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舱外航天服是人类太空探索和活动的基本条件,这里着重论述了太空的各种环境及其对出舱人体外层防护的要求和应用研究并针对太空环境的特点,讨论了各种条件下的防护机制、有效防护的实现以及防护材料应该具备的性状。尤其是文中穿插了实际研究的一些想法和结果.这为出舱人体防护材料的综合功能设计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5.
船舶减摇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船舶常用减摇装置的研究现状,指出单一减摇装置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和大型船舶采用综合减摇装置的必要性,通过对目前出现的综合减摇装置和技术的研究现状分析,得出综合减摇装置的减摇性能远远好于单一减摇装置的性能,船舶减摇技术将来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大力发展综合减摇技术.  相似文献   
26.
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的建模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气体的受力分析,推导了气阀的控制方程。在查德惠克U型被动式减摇水舱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船舶一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的数学模型。研究了气阀最佳控制策略的理论依据,并运用常规控制策略和最佳控制策略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作用下的“船舶一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系统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采用最佳控制策略对气阀进行控制,能够取得理想的减摇效果。可控被动式减摇水舱只要控制气阀的时机得当,在非谐摇区尤其是低频段区域能有效地减小船舶的横摇运动,比被动式减摇水舱有更宽的减摇范围。  相似文献   
27.
贾有福 《甘肃科技》2002,18(4):46-46
高压氧治疗是临床医学的一门新的学科。由于高压氧治疗是一种自然医疗方法 ,因而被越来越多的人喜爱和接受 ,现已成为多种疾病救治的一个重要措施。高压氧的治疗方法是通过一个密闭的空间而实现的。在接受治疗时 ,各科室的多种疾病的病人聚集在一起 ,老弱病残者交错于一处 ,所以预防氧舱内的交叉感染是高压氧治疗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已引起有关学者和医护人员的广泛关注 ,我科自开展工作以来 ,由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未发生舱内感染的现象 ,现将我们的作法和体会介绍如下。1 卫生管理1 1 重视治疗前检查 :虽然高压氧治疗的适应症较为…  相似文献   
28.
本文就其发展历史,基本结构,实验内容与结果,发展前景等进行了深入的概述与分析。它对我国开展这一新领域的研究相信会有借鉴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由多种有机烃类及其衍生物构成的塑胶跑道所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的种类和浓度特征至今不甚明了。方法:设置1 m3环境舱的温度60 ℃、相对湿度15 %、气体交换率1 h-1以进行塑胶跑道VOCs的释放,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进行VOCs的定性定量检测。结果:塑胶跑道共释放了92种VOCs,VOCs单体的检出率≥55.56%,VOCs单体的平均质量浓度介于0.13 ~ 36.46 μg.m-3之间,且平均质量浓度<3.00 μg.m-3的有55种。结论:塑胶跑道释放的VOCs覆盖了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卤代烃、含氧类有机物和含氮类有机物等七大类、十四小类,其主要成分为高碳烷烃(C6 ~ C12)、卤代烷烃及苯系物,其主要来源为聚氨酯材料、胶粘剂、橡胶颗粒以及添加剂、稀释剂;其VOCs的类别相同,但种类数量有一定的区别;其VOCs的总体质量浓度水平较低,苯系物、低碳烷烃(C2 ~ C5)及高碳烷烃(C6 ~ C12)的平均质量浓度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30.
本文通过对井下防热舱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新的设计方案,即采用玻璃钢做支撑件,纳米及相变材料做关键隔热层。据此设计的井下防热舱的成功应用,对类似防热舱结构的设计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