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6篇
  免费   107篇
  国内免费   49篇
医药卫生   241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2篇
  2010年   12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26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23.
砷剂针剂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已得到广泛肯定。目前,关于砷剂针剂对其他恶性血液病及实体肿瘤的治疗作用正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1]。而有关口服砷剂治疗恶性血液病长期疗效的报道尚不多见。继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具有难治疗、易复发的特点,患者大多预后不佳。我们观察到1例继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经口服砷剂治疗长期生存,现报道如下并做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被认为是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一种特殊的类型,出血常较明显并导致病人迅速死亡。近年来对APL的治疗有了长足的进展,使其完全缓解率(CR)有了大的提高。我院从1985年7月至1991年12月共收治APL病人35例,除去6例治疗不足一疗程外,对其余29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5.
原发白细胞增高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蔡大利肖卫国张丽君翟明(第一临床学院血液科,沈阳110001)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全反式维甲酸;白细胞淤滞;治疗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应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早期外周血会出现白细胞升...  相似文献   
26.
沈美凤  薛永权 《江苏医药》1998,24(4):274-274
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TRA)的高缓解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I,)广泛受到血液界关注。目前APL诊断主要依据形态学分类及染色体以15;17)易位的存在,其中以15;17)易位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因素,也是目前ATRA应用的主要指标。然而,有部分病例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但ATRA治疗仍然有效,仅个别病例ATRA治疗无效。作者对上述病例进行了逆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分析,并就APL诊断与治疗提出了看法。资料与方法对象:本组共10例,男4例,女6例,年龄19~55岁。按FAB标准形态学诊断为APL。均在初诊后使用ATRA,…  相似文献   
27.
28.
应用FISH、FCM检测APL PML/RARA融合基因及临床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应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 (FISH)、流式细胞技术 (FCM)检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PML/RARa融合基因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的意义。方法 应用CG、M -FISH、FCM对 30例APL患者初发和缓解期的骨髓标本进行分析 ,分别检测t(15 ;17)易位和PML/RARa融合基因及残留白血病细胞的存在。结果 对初发期骨髓标本进行CG和FISH分析发现 ,10 0 %具有t(15 ;17)易位 ,阳性核型占 6 8%~ 10 0 % ,其中有 8例还伴有其他异常 ;10 0 %具有PML/RARa融合基因 ,且阳性中期相的比例高达 96 %~ 10 0 % ;结果具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对CR期的骨髓标本进行CG、FISH分析 ,CG为正常核型 ,FISH仍可检出 0 %~ 4 5 %的PML/RARa融合基因。对CR后 12个月的标本进行CG、FISH分析 ,CG均为正常核型 ;FISH仍可检出 0 %~ 37%的PML/RARa融合基因 ,较CR期有所降低。对这 30例APL患者初发期、完全缓解期及完全缓解后 12个月时进行了FCM检测 ,并得出定性结果。完全缓解期检测结果与M -FISH分析一致 ;对完全缓解后 12个月时M -FISH结果进行定性分析发现 30例患者中有 6例为融合基因阴性 ,相应的FCM定性分析结果却发现只有其中的 2例呈现阴性 ,其余 4例仍然为阳性。随访至CR后 2年 ,发现 7例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中期相比例较高 (CG分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一例核型为47,XY,t(5;17),+22的少见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临床和实验特征.方法 在常规核型分析的基础上,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和多重荧光原位杂交(multiplex 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M-FISH)技术进一步检测该病例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并结合文献分析此类少见变异易位的临床特点.结果 FISH检测PML-RARa阴性,但77%的细胞显示存在17号RARa基因的重排或复制;BCR-ABL阴性,但74%的细胞显示有22号染色体的复制或重排.M-FISH明确RARa基因重排系5号与17号染色体易位所致,并证实了22号三体的存在.结论 变异型t(5;17)易位,形成NPM-RARa融合基因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APL中少见的类型.骨髓形态表现为奥氏小体缺如,核型中常伴有其它附加染色体异常,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acid,ATRA)联合化疗有效,但易复发,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高白细胞者预后凶险.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D -二聚体含量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经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前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发生率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21例APL患者(包括7例合并DIC患者)发病时及应用ATRA治疗后D -二聚体水平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21例APL患者治疗前血浆D -二聚体水平(2.38±0.98)mg/L较正常对照组(0.25±0.09)mg/L明显升高(P<0.01) ,其中7/21例并发DIC者(2.52±0.12)mg/L明显高于14/21例不并发DIC者 ,(2.18±0.96)mg/L。结论APL患者D -二聚体检测值随维甲酸治疗逐渐降低 ,并可预测ATRA治疗过程中DIC变化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