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171篇
医药卫生   35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151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207篇
  2010年   192篇
  2009年   219篇
  2008年   316篇
  2007年   239篇
  2006年   232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148篇
  2003年   158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比较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儿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DCM患儿20例分为治疗Ⅰ和Ⅱ组,分别在传统抗心衰治疗基础上加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心功能,检测治疗前后左房横径(LA)、左室舒张期内径(LV)、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脏指数(CI),并计算其治疗前后变化。所有病例随访1年,计算1年存活率。结果治疗Ⅱ组心功能明显优于治疗Ⅰ组(P均<0.05);两组LA、LV、LVEF和CI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均<0.05);治疗Ⅰ组各参数变化明显低于治疗Ⅱ组(P均<0.05),其1年存活率明显低于治疗组Ⅱ(P<0.05)。结论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和大剂量IVIG均能改善DCM患儿心功能,但IVIG疗效优于泼尼松联用硫唑嘌呤。  相似文献   
22.
使用肝细胞生长素(HGF)治疗重型肝炎26例,并以同期综合治疗的24例作对照。结果表明,治疗组在提高存活率、降低转氨酶、降低胆红素、改善凝血机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HGF能促进肝细胞生长,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3.
尽管急性排异率已经显著降低,并且肾移植后移植物的短期存活率已经改善,但是在过去的十年里长期存活率几乎没有改变。这强调了需要关注改善长期净健康收益的新免疫抑制策略的紧迫性而不是把重点放在短期收益的一个方面,如早期排异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24.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对肾移植术后影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infection on the clinical outcome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METHODS: The recipient/graft survival, the incidence of acute/chronic rejection and cause of death in 86 HCV-infected recipients of renal transplantation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in another 86 recipients without HCV infection. RESULTS: HCV-infected recipients had significantly shorter 5-year survival (74.4%) than those without HCV infection (87.2%, P<0.01). The 1-year (94.2%/90.7% vs 96.8%/96.0%) and 3-year recipient/graft survival rates (88.4%/79.1% vs 90.7%/87.2%), the incidence of acute/chronic rejection (31.3% vs 21.2%, and 12.5% vs 6.5%) and the 5-year graft survival (73.3%/81.4%) were comparabl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Hepatic disease was identified as the primary cause of mortality. CONCLUSIONS: HCV infection may affect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the recipients with kidney transplantation,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relative contraindication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相似文献   
25.
早产儿早期血生化营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早产儿存活率明显上升,其中营养条件改善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主要探讨早产儿生后即刻血生化指标与体格发育的关系,利于正确评价早产儿出生时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26.
目的 进一步探讨室管膜瘤的临床、病理特性、手术后的治疗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系统分析21例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特征、病理性质、手术后治疗、随访材料报告等.结果 本组室管膜瘤全切10例(47.6%),次全切9例(42.9%),大部分切除2例;手术死亡2例,存活19例,随访18例,1例失访.8例在术后不同时期(平均15.5个月)死于肿瘤复发,存活10例平均存活43.3个月.除1例遗有偏瘫症状,需卧床,其余患者恢复工作,参加劳动.结论 幕下室管膜瘤的预后远优于幕上,间变性室管膜瘤全切和次全切以及放疗效果均差.在不加重病残前提下,对幕下室管膜瘤进行全切并给予临床放疗将提高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7.
杜静  赵秋 《胰腺病学》2006,6(1):62-64
胰腺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近20余年来我国胰腺癌发病率有大幅度上升。受胰腺解剖学和胰腺癌生物学特征的影响,目前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多数新发病例已存在周围器官侵犯和(或)远处转移,即使经外科手术与术后放化疗,其5年存活率仍〈2%。研究发现,胰腺癌是一个多基因突变所诱发的事件,编码各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多种癌基因在胰腺癌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本就与胰腺癌相关的多种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8.
目的 探讨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不同表现模式对肾移植受者长期存活的影响。方法 对 62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者及 1 96例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全阴性者肾移植术后的肝功能、人肾均存活的存活率等指标进行随访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早期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组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组比较 ,肝功能异常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术后中远期 ,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者的肝功能受损率明显高于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阴性组及HBsAg、抗 HBe、抗 HBc阳性者 (P <0 .0 5) ,其人肾均存活的存活率也最低 (P <0 .0 5)。结论 对HBsAg、抗 HBe及抗 HBc阳性者进行肾移植应慎重 ,而HBsAg、HBeAg及抗 HBc阳性者则不适宜接受肾移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了解随机HLA配型的供-受配合率的多寡,为器官移植的广泛开展提供一些基础性资料。方法 对336例肾移植供-受随机的HLA-A、B和DR抗原配型进行分析。结果 HLA6个抗原完全错配率为24.40%(82/336),5个抗原错配率为33.33%(112/336),4个抗原错配率为27.68%(93/336),3个抗原错配率为11.91%(40/336),2个抗原错配率为2.68%(9/336),1个抗原错配率和0个抗原错配率为0。随机HLA-A、B和DR1个抗原配合的在HLA-A抗原为49.7%(167/336),B抗原为27.7%(93/336),DR抗原为31.8%(107/336)。2个抗原配合的在A抗原为4.76%(16/336),B抗原为2.08%(7/336),DR抗原为3.27%(11/336)。结论 完全配合的HLA抗原和5个HLA抗原配合的几率极低。在随机肾移植供-受中,HLA抗原A、B和DR抗原位点的2个等位基因完全配合的几率很低。  相似文献   
30.
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通过人胎盘膜,吸取含马来丝虫微丝蚴的新鲜兔血而获感染。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75-85%的实验条件下,观察了中华按蚊感染马来丝虫主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微丝蚴密度最高组蚊的存活率比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