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0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44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随着中医现代研究的广泛开展和逐步深入,证实质的研究已经成为当前中医现代研究进一步深化所必须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32.
从五个方面论述了唐宗海对血证诊治的贡献。1.气乱为基本,调气贯始终。2.血与水相关,调水以活血。3.急则治其标,审因而止血,4.防患于未然,消瘀宁补血,把消瘀,宁血、补血之法运用于血证的治疗,丰富了血证治疗的内容。5.血证之禁忌,在于避冲气。对于血证,论理精当,法则完备,方药效验,对于中医学院血证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3.
大补阴丸在血证中的临床运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兵 《中医药导报》2003,9(12):29-29
采用朱丹溪补阴之代表方大补阴丸治疗咳血、尿血、肌衄等血证 ,取得了良好疗效。认为细审病因病机 ,对症下药 ,才能喜获良效。  相似文献   
34.
略论泻火止血在血证治疗中的意义及其运用庞宇舟广西中医学院530001南宁市明秀东路21号关键词血证;火热;泻火止血血证是中医内科常见的急症之一。自1983年全国血证研究协作组成立以来,成都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广州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浙江省中医院、贵阳中医...  相似文献   
35.
内科血证治疗规律的探讨洪广祥(江西中医学院南昌330006)关键词内科血证病因病理辨证论治理论探讨凡血液不循常道,溢出脉络之外,而表现有出血证候者称为血证。在内科范围内,常见的有咳(咯)血、吐血、衄血(鼻衄、齿衄)、便血、尿血及皮下出血(紫癜)等。出...  相似文献   
36.
唐宗海,字容川,晚清著名医家,四川彭县人(1862~1918)。唐氏著有《中西医汇通五种》。其中《血证论》为其代表作。此书为罕见的血证诊治专书。血证虽与心、肝、脾均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唐氏尤重视肝对血证的影响。下面将唐氏血证从肝论治归纳为十二法。  相似文献   
37.
浅谈《血证论》治肺10法卢跃卿1)陈玉龙2)任小巧2)关键词唐容川血证血证从肺论治《血证论》是清末名医唐容川论述血证证治的专著,其中从肺治血独到新颖,治肺法也随机而立。笔者将治肺法归纳为4类10法,介绍于下。1和法和法为治疗血证第一良法,唐氏尤为推...  相似文献   
38.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属中医“血证”范畴。笔者用自拟紫癜汤治疗本病39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①一般情况:本组男16例,女23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56岁。入院时,病程最长5年,最短4天。各病例均符合首届全国血栓止血会议上原发性血小板紫癜的诊断标准,其中急性ITP,18例;慢性ITP,21例。 ②症状与体征:以皮肤瘀点为主要表现者14例,皮肤瘀斑者13例;以皮肤外表现为首发症状者,有妇女月经过多16例,鼻衄2例,牙龈出血2例,肉眼血尿2例。  相似文献   
39.
杨世权 《中医杂志》2005,46(1):73-73
答:气与血的关系极为密切,气血之间,气为主导,在病理层次上是气浅而血深.  相似文献   
40.
《中国乡村医药》2004,11(6):63-64
血证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所见到的出血证,包括咳血(咯血)、吐血(呕血)、衄血(鼻衄、齿衄)、便血(肠风、脏毒)、尿血、皮下出血(紫癜、肌衄)、妇科崩漏及外伤出血等,中医统称为血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