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4篇
  免费   416篇
  国内免费   145篇
医药卫生   5815篇
  2024年   78篇
  2023年   240篇
  2022年   201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95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92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00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264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207篇
  2008年   265篇
  2007年   179篇
  2006年   235篇
  2005年   193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212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33篇
  1998年   111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7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49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
作为"后天的来源"和"气血生化的来源",脾脏参与并维持着身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脾胃虚弱则运化失司、健运失职,引起多种疾病发生,其中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易损伤脾胃之气,若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则患者会出现腹泻现象。针对本病治疗,临床多采用益气健脾、祛湿止泻的方法。研究显示,部分脾虚患者普遍存在肠道菌群失调现象,而AAD的发生与肠道菌群失调关系密切。故笔者将以肠道菌群及中医"脾"的相关理论为背景,运用脾-肠间的相关性联系,结合健脾祛湿法治疗脾虚湿盛型AAD的临床实践及其生物学内涵两个角度,探讨通过调节"脾主运化"功能,达到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以治疗AAD的发生,并为今后临床治疗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益胃消癌汤治疗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疗效及对机体免疫功能、血清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重组人Dick-kopfx相关蛋白-1(DKK-1)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江苏省淮安市肿瘤医院接受诊治的脾虚痰瘀型胃癌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OLF化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服用益胃消癌汤,2组均治疗9周。观察比较2组的近期疗效、中医症状积分、免疫指标及血清中LAG-3、DKK-1水平和QLQ-C30量表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随访至2018年12月31日患者生存期。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为57.1%(29/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18/49)(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CD8+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患者CD3+、CD4+和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LAG-3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增加(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DKK-1水平相比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均<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QLQ-C30表中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和整体生活质量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在治疗期间,研究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血红蛋白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和周围神经毒性Ⅲ、Ⅳ度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胃消癌汤联合化疗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DKK-1水平,升高血清LAG-3水平,同时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抗肿瘤疗效和患者生活质量,且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扶正升压片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方法:(1)采用慢性放血法造成大鼠低血压模型,观察扶正升压片大(10.0g/kg)、中(6.0g/kg)、小(3.0g/kg)剂量组的升压作用。(2)通过对小鼠碳粒廓清指数K(吞噬指数)的观察,了解对免疫功能的作用。(3)以20g/kg的容积灌胃,连续观察7天,检测出半数致死量(LD50)值,并在小鼠可接受的最大容积下进行最大耐受量(MTD)实验。(4)生理盐水及扶正升压片大、中、小剂量连续灌胃给药90天后,于给药前后分别称体重和采血检测肝功、肾功、胆固醇、血糖,并于停药后处死动物,取心、肺、肝、肾、脾等脏器进行病理检查。结果:扶正升压片有明显升压效果,并有一定的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作用,毒性极小,安全性高,各剂量组对大鼠体重和肝功、肾功、胆固醇、血糖指标均无明显影响,对心、肺、肝、脾、肾组织无明显影响。结论:扶正升压片有明显升压作用,且作用平缓而持久,并有一定的调节免疫功能,长期口服无明显毒性,可在临床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30例均来自我院门诊收治的高脂血症患者,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龄35~72岁,平均50.1岁;病程1~9年之间。诊断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标准。脾虚湿盛型临床表现:头重头昏,困倦疲惫,脘闷饱胀,四肢沉重,大便不实,黏滞不畅,舌苔白腻,脉濡沉。排除肝炎、肾炎、甲亢、糖尿病和胰腺炎等相关疾病。2治疗方法采用健脾理气、祛湿化痰法,方用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加减:人参6g、白术10g、苍术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10g、泽泻10g、山楂15g、薤白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早晚温服。15天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3治疗结果3.1疗效标…  相似文献   
15.
通常成年人凡血压在90/60mmHg以下者,称为低血压,低血压患者常有头晕、眼花、乏力、易疲劳、手足发凉、食欲减退,且有突然站立时眼前发黑、头晕欲倒等症状。低血压者尤以女性居多,属中医先天不足,后天失养的气血两虚、心脾气虚、眩晕等范畴。笔者从2003~2005年采用自拟升压汤加减治疗低血压患者6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黄荣宗教授从医和执教数十年,学验俱丰,临床上善治肠病.老师云:慢性结肠炎病因虽多,归根结底还是以免疫力差为主.据临证所见,其病机以脾虚气弱,运化失职为本,湿滞、热郁、气血不调为标.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3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善才 《新中医》2005,37(6):52-5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脾虚痰阻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10天左右加用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63%,对照组为76.66%,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CT复查血肿吸收情况,治疗组有3例全部吸收,吸收范围>51%有16例;对照组无全部吸收病例,吸收范围>51%有8例,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虚痰阻型脑出血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8.
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6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肠道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肠道功能性疾病,是一种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的,独立性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壁无器质性病变,但整个肠道对刺激的生理反应有过度或反常现象,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有时粪中带有大量黏液,腹胀,肠鸣等症状,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2002年以来,笔者采用痛泻要方加味直肠点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取得满意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人在大病初愈之时,以谷、肉、果、菜等调补滋养,可谓天经地义。但如果调养失宜,往往事与愿违,反致疾病复发,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组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的临床症候群,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黏液便等,经检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临床分为肝木乘脾型腹泻、脾胃虚弱型腹泻、脾肾阳虚型腹泻、肝郁脾虚型便秘四型,根据临床辨证分别施以不同治法,不同方药治疗,有显著疗效。同时,教育患者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饮生水,不食生冷瓜果,忌食辛辣、油腻、肥厚之品,保持心情舒畅,怡情悦志,注意保暖,可加强疗效,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