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2篇
  免费   702篇
  国内免费   582篇
医药卫生   7676篇
  2024年   7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40篇
  2021年   285篇
  2020年   233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257篇
  2016年   311篇
  2015年   29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430篇
  2012年   539篇
  2011年   583篇
  2010年   511篇
  2009年   525篇
  2008年   457篇
  2007年   426篇
  2006年   354篇
  2005年   265篇
  2004年   184篇
  2003年   148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78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9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p16基因异常与脑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利用PCR及PCR-based甲基化技术检测了56例不同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组织p16基因缺失及5'CpG岛甲基化状况。结果18例高病理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发生了p16基因缺失,而低病理级别的脑星形细胞瘤无一例发生缺失(P<0.05);6例脑星形细胞瘤发生了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结论p16基因失活可能参与脑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发生、恶性进展。p16基因纯合缺失是p16基因失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62.
165例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异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检测恶性淋巴瘤(ML)中p16基因的缺失、甲基化及p16蛋白的表达,探讨p16基因异常在淋巴瘤中的意义。方法 收集淋巴瘤鹇组织标本50例,存档石蜡包埋组织标本115例,均包括T、B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及霍奇金淋巴瘤(HL)。用PCR、甲基化特异的PCR方法检测新鲜组织中的p16基因的等位缺失及5‘CgG岛异常甲基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石蜡标本中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另外,分别选取9例反应性增生(RH)组织的标本作对照。结果 12/50例(24.0%)新鲜标本中检出p16基因纯合性缺失,16/50例(32.0%)检出p16基因异常高甲基化;石蜡包埋标本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为41.6%,其中B-NHL为46.0%,T-NHL为54.5%,HL为31.6%。恶性程度较高的淋巴瘤类型中p16蛋白的失表达率也相应较高,各类型之间比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和滤泡性淋巴瘤(FL)的p16失表达率存在组间差异的显著性。所有RH标本均未见p16基因或蛋白表达的异常。结论 恶性淋巴瘤中p16基因的异常是一个频发事件,p16基因表达异常参与了淋巴瘤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63.
目的比较分析5种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与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间的相关性。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中有基线外周血全基因组甲基化检测数据的研究对象980人, 计算Horvath时钟、Hannum时钟、DNAm PhenoAge、GrimAge和Li时钟5种甲基化年龄。根据甲基化年龄对实足年龄回归的残差值计算甲基化年龄加速。研究的生活方式因素包括吸烟、饮酒、饮食习惯、体力活动、经BMI和腰围联合定义的体型。心血管代谢因素包括血压、血糖和TC。利用一般线性模型分析生活方式和心血管代谢因素与各甲基化年龄加速指标的相关性[β值(95%CI)]。结果 GrimAge加速指标与吸烟、饮酒、体力活动水平及BMI存在关联。与不吸烟、不饮酒或BMI为18.5~23.9 kg/m2 者相比, 吸烟者(每天吸烟1~14、15~24、≥25支者对应的β值依次为0.71(95%CI:0.57~0.86)、0.88(95%CI:0.73~1.03)、0.99(95%CI:0.81~1.18)、重度饮酒者[每日纯乙醇量≥60 g:0.33(95%CI:0.11~0.55)]、BMI<18.5 kg/m2者[0...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究T细胞内抗原1(T-cell intracellular antigen 1,TIA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和TIA1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并分析乳腺癌多层螺旋CT征象与TIA1甲基化状态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浙江省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所有患者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TIA1表达水平。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MethPrimer预测TIA1启动子区域发现存在cPG岛。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ethylmion Specific PCR,MSP)检测肿瘤组织和癌旁组织中TIA1甲基化状态,采用多层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观察肿块大小、形态、钙化区域、淋巴结转移及边缘,分析TIA1甲基化状态与CT征象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乳腺癌组织TIA1表达水平低于癌旁组织(0.50±0.12 vs 0.95±0.10,P=0.00),但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高于癌旁组织(64% vs 42%,χ2=4.86,P<0.05)。乳腺癌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在肿块形态和有无钙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直径≥2 cm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肿块直径<2 cm患者(78.57% vs 45.45%,P<0.05),且淋巴结转移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79.17% vs 50.00%,P<0.05)。肿块边缘有毛刺的患者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显著高于无毛刺的患者(80.77% vs 45.83%,P<0.05)。结论乳腺癌CT显像与TIA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之间存在相关性,这可为乳腺癌恶变程度和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DNA甲基化是一种表观遗传修饰,它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方式。抑癌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可以使其表达失活,导致肿瘤发生。胃癌的发生与多基因异常表达密切相关,其中抑癌基因甲基化是胃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6.
衰老对DNA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衰老的生化影响非常复杂,伴随着发生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的生物学明显改变,这些改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DNA的甲基化,DNA甲基化是基因表达修饰的一种机制,基因调节元件内或附近序列的甲基化能通过DNA结合蛋白和染色质结构抑制基因的表达,依赖组织和基因伴随衰老发生甲基化的升高和降低,这些改变能产生病理效果包括恶性肿瘤发生,与衰老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其它可能的疾病.因此,虽然衰老会影响DNA甲基化,但DNA甲基化改变也会影响衰老.本篇综述概述伴随衰老一些特异基因甲基化状态改变的事实以及DNA甲基化型式改变的机制.因为这个领域仍然在发展中,可以预计这一领域的新知识会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诱导的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观察脱氧核糖核酸(DNA)甲基化酶和端粒酶的变化。方法:采用TGF⁃β1诱导A549细胞建立体外肺纤维化模型,分为对照组、TGF⁃β12μmol/L干预组、TGF⁃β15μmol/L干预组和TGF⁃β110μmol/L干预组。采用β⁃gal染色法检测细胞衰老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逆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表达变化;RT⁃qPCR检测I型胶原蛋白(COL⁃I)、纤维连接蛋白1(FN1)、张力蛋白C(Tensin⁃C)、DNA甲基转移酶(DNM)T3a、DNMT3b、钙黏蛋白(CDH1)及端粒酶逆转录酶信使核糖核酸(mRNA)的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结果:对照组几乎未见衰老细胞,干预组细胞衰老程度随TGF⁃β1浓度升高而增加;TGF⁃β1干预组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含量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A549细胞形态呈典型的上皮细胞样形态,TGF⁃β1干预组出现典型的间质细胞样形态,Masson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几乎未见蓝色胶原蛋白,而TGF⁃β1干预组蓝染胶原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COL⁃I、FN1、Tensin⁃C、DNMT3a、DNMT3b mRNA表达明显升高(P<0.05),端粒酶逆转录酶和CDH1基因mRNA的表达降低(P<0.05),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端粒酶逆转录酶蛋白表达降低(P<0.05)。结论:TGF⁃β1导致A549细胞发生衰老,并促进炎症因子和致纤维化因子高表达发生纤维化改变;TGF⁃β1促进了DNA甲基化酶的表达,抑制了端粒酶逆转录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PAX1、ZNF582甲基化检测及人乳头瘤病毒(HPV)定量检测、HPV16/18分型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在HPV阳性患者分流中的效能。方法 选取HPV检测阳性患者行PAX1及ZNF582甲基化检测、HPV定量检测、液基细胞学检测。根据宫颈活检病理结果将患者分为CIN1-组、CIN2+组、CIN2-组、CIN3+组。探讨不同检测方法对HPV阳性患者的分流效能以及对CIN2+及CIN3+的诊断效能。结果 PAX1、ZNF582甲基化检测较细胞学检测具有更高的特异度以及阳性预测值(PPV)。PAX1、ZNF582甲基化检测、HPV16/18定量检测在CIN1-组与CIN2+组间、CIN2-组与CIN3+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AX1、ZNF582甲基化检测与宫颈活检病理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在HPV检测阳性患者中,PAX1、ZNF582甲基化检测、HPV16/18定量检测具有一定的分流效能。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P15基因通过甲基化失活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MD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消化 ,结合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结果 :2 0例MDS患者中发现有 9例 (45 % )存在P15基因高度甲基化 ,且多为高危MDS (RAEB、RAEB_t) (P <0 .0 5 )。结论 :P15基因可通过甲基化而失活 ,可能与部分MDS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70.
胃癌中MTS1基因异常甲基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肿瘤抑制基因 (multipletumorsuppressorgene 1,MTS1)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与原发性胃癌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PCR 甲基化检测法研究 31例胃癌标本和 19例正常胃组织中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情况。【结果】有 35 5 % (11/ 31)的胃癌标本和 5 3 % (1/ 19)正常胃组织出现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 ,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MTS1基因 5′端CpG岛异常甲基化是其在原发性胃癌中的主要灭活机制 ,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