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38篇
  免费   308篇
  国内免费   55篇
医药卫生   12001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407篇
  2022年   295篇
  2021年   343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249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221篇
  2015年   338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600篇
  2012年   717篇
  2011年   823篇
  2010年   793篇
  2009年   750篇
  2008年   872篇
  2007年   567篇
  2006年   553篇
  2005年   505篇
  2004年   371篇
  2003年   311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182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24篇
  1995年   169篇
  1994年   170篇
  1993年   133篇
  1992年   77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吴佩衡学术思想探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 2.4熟谙热药反应 郑钦安擅用姜附,对热药之反应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也是其擅用姜附的重要体现。笔者在探讨郑氏学说时,曾专门作过介绍。吴氏对姜附等热药的反应也有深刻体会,临床应付裕如,有些且为郑氏所未言及。归纳吴氏对姜附等热药反应的认识,最常见的就是呕吐痰涎,大便泄泻,其次是周身浮肿,以及原有症状如疼痛加重以及出血等等,有些经验可补郑氏未备,下面举例证之。  相似文献   
102.
加强医学计量促进医疗质量提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主要叙述医学计量的特点,“医用三源”强制检定的重要性,加强医学计量是建设现代化医院,提高医疗质量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03.
<正> 从10月25日至11月5日,江苏省物价局在网上和媒体公示医疗费调整项目和价格。这次价格调整规模大,涉及137种日常医疗服务项目,其中涨价125项,最高涨幅为18倍。比如,“免疫固定电泳”检查从每次20元涨至360元;血清药物浓度测定从100元涨至300元。对此,大多数民众表示难以接受。江苏省卫生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医疗服务价格调整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以往医院“以药养医”的局面,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价值,变“以药养医”为“以技养医”。(10月25日、26日《扬子晚报》)“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在中央要求坚持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老百姓希望把医药费用降下来的大背景之下,江苏省调  相似文献   
104.
医德为先 防治结合——记儿科名医王仆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3):140-141
王仆诚(1877-1961),原名联福。早年在药店学习医药。1903年起开业行医,擅治小儿疾病,驰誉成都,人称之为“王小儿”。1953年,四川省行署授予他“中医专家”的光荣称号。1955年,奉调到京,参加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建院初期的医疗和教学工作。一生崇尚“为医者以德为先”,对待患者尽心竭力。在中医儿科的临证工作中历来主张防重于治。并根据中医理论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治护理方法,一生造诣颇深。  相似文献   
105.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12):715-717
高凤桐(1887—1962年)字云麟,北京市人。早年师从名医吴希之、焦茂斋、杨浩如等。学习中医内科与针灸。凡经典著作及历代名著,几皆研读;尤对叶氏温病学派著作,研究较深。解放前,供职于北京外城官医院多年,并任北平国医学院教授与北平中医考试委员。解放后在参加北京市中医门诊部及北京医学院等工作中。积极拥护党的中医政策。提倡中医与现代医学结合。高氏精通中医药及针灸,对何时宜药,何时宜针,何时针药并用,何时先药后针,何时先针后药,临证运用十分精当。临证重视辨证,认为只有辨证准确,方可言立法选药;重视脾胃,认为只有脾胃充盛,五脏方可不虚。强调医者医人。临证不得只看到疾病。而忽视了每一患者个体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06.
徐江雁 《北京中医》2006,25(10):587-589
孔伯华(1885—1955年),名繁棣,山东省曲阜县人。少时随祖父宦游,秉承家学,14岁时,因母病医药无效,就定下“不求科考举子业、专攻医学志在济人”的决心。1910年受京师之邀来到北京,在京悬壶应诊,投无不效,名噪京师,被人称为“京城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在临床及学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擅长治疗温病,由于善于运用石膏,人们又称其为“石膏孔”。对《内经》病机十九条关于火与热的论述有独特的发挥,他推崇金代刘河间“寒能胜热、辛凉解表”及朱丹溪“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的功能,强调重视肝脾关系,认为脾湿与肝热是湿热病的主要病理基础,在认识上形成了“湿热彰盛”的湿热病学说。孔伯华一生忙于治病救人,无暇著述,去世后由后人将其经验整理为《孔伯华医集》出版。  相似文献   
107.
“控制点”理论与健康教育杨善发(安徽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合肥230032)西方心理学研究中的"控制点"(LocusofControl)理论,已在国外心理学界引起普遍兴趣。成为心理科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课题。各国的研究者们提出了大量理论性评论和实验性报...  相似文献   
108.
2月末,北京乍暖还寒,台北却已是一片春光明媚。大陆中医药界、中西医结合学者陈可冀一行7人跨海入台,下榻于台北圆山大饭店。来自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中医学院、成都中医学院5个大陆中医药教育、科研机构的7位教授,是应台湾私立中国医药学院院长陈梅生博士邀请,赴台参加该院主办的"海峡两岸中医药教育及学术交流工作研讨会议"的。会后,他们又参观访问了台北荣民总医院、阳明医学  相似文献   
109.
从养生、易理、案式及治疗几方面探讨了韩氏学术思想。尤认为其首创病案格式之功甚伟。  相似文献   
110.
吾师王仲青主任中医师,在其62年的行医生涯中,对仲景学说造诣颇深,临证群治,每遵件师法度,经方运用得心应手,屡起沉疴顽疾。兹举其经方治验数则,以窥豹斑。1表寒里热案王某,男,75岁,1982年初冬就诊,诉10日前因感受风寒而恶寒发热,周身疼痛,曾服西药,病未缓解,又服中药数剂,亦无效,乃边王老诊治.症见发热恶寒,胸闷咳嗽,咯痰白粘不爽,纳呆,时有恶心,肢体关节疼拥,精神萎靡,神志恍惚,心烦,汗出不畅,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恶寒过后颜面潮红,舌淡首白,脉浮而缓。证属表寒外束,里热佛郁。治当以小汗法解其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