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22篇
医药卫生   886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建立高盐沉淀法提取视紫红质(RHO)基因DNA方法,并进行序列检测,结果显示正常人RHO第5外显子基因序列与Nathans-Hogness报道的基因序列一致,核苷酸同源性达100%。该法与经典酚提取法相比,检测敏感性和特异相当,而且操作简便,时间缩短数个小时,成本降低50%,无环境污染,可作为经典酚提取法的替代方法在一般实验室开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中基因的基本情况,为新基因的筛选鉴定提供依据。方法:日本血吸虫尾蚴cDNA文库中的噬菌体侵入大肠杆菌BM25.8后环化成质粒。筛选出转入质粒的菌株。提取质粒DNA,用质粒上的一段测序引物序列进行一次性测序,得到一个表达序列标签(EST0。通过BLASTx及BLASTn公共数据库经编辑分析的EST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经过分析编辑后的新EST序列,以编写好的程序和E-mail方式递交,以获得GenBank登录号,通过对同源性比较结果的总结,对该文库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在测出的58个EST中有3个核苷酸序列与日本血吸虫已知基因高度同源,有2个核苷酸序列与曼氏血吸虫较高度同源,有7个EST的蛋白质序列与其他物种有较高同源性而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很低,有27个EST的蛋白质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都很低。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表达基因EST测定及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新肝炎病毒TTV在各类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和基因分型 ,在日本株TTVORF1保守区合成了特异性引物 ,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两次扩增血清TTVDNA ,对各类人群中TTVDNA分别进行了分子克隆和部分基因测序 ,并与日本报道的TTVDNA基因序列比较。结果显示 :从非甲 戊型和非庚型肝炎病人、血清HBsAg阳性的肝炎病人、正常献血员、静脉内吸毒者和女性性乱者中 ,分别获得的 6份TTVDNA克隆 ,其基因序列与日本株TTVORF1部分基因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 97%~ 99% ,均属于TTVla型。提示 :我国各类高危人群感染TTV以la型为主 ;TTV基因型与疾病发生和传播方式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濮阳市首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并分析濮阳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 SFTSV)分离株S、M、L片段分子特征。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分析流行病学特点, 用Vero细胞分离病毒, 提取SFTSV核酸, 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构建多重PCR法对病毒核苷酸序列进行特异性扩增, 利用二代测序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 DNAStar、MEGA11等生物信息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 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14 d内均无旅居史, 有野外作业史, 无蜱虫叮咬史;血液样本检测SFTSV核酸阳性;SFTSV基因型为E型, 其S、M、L片段基因均为E型, 与GenBank中已知的SFTSV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4.8%~99.9%、94.0%~99.8%、95.7%~99.7%。结论该患者确诊为濮阳市首例SFTSV感染引起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与河南近年来分离株基因分型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6.
细菌L型的医院感染及其质粒谱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全面防止医院感染,我们对细菌L型的医院感染进行了研究。方法对医院内环境中800份标本及医院感染患者918份标本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大肠埃希氏菌L型及铜绿假单胞菌L型进行了质粒谱分析和药敏试验。结果本院环境及医院感染患者细菌L型总检出率分别为19.0%和16.7%。不同来源的3种细菌L型的多重耐药性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来源3种细菌L型的同源性比例均较高,分别为90.3%、75.0%、84.2%。结论细菌L型医院感染患者的病原菌主要来自医院内环境  相似文献   
17.
栖稻黄色单胞菌(Flavimmons oryzihabitans),以前称之为黄伤寒色杆菌(Chromobacterium typhiflavum),栖稻假单胞菌(Pseudomonas oryzihabitans)和CDC(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pn)Ve-2群微生物。现据rRNA同源性归“其他核酸同源性未知的假单胞菌“之黄色单胞菌属(Flavimons)。该菌属只有唯一的一个菌种——栖稻黄色单胞菌。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呼吸道病毒:人偏肺病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副黏病毒科包括副黏病毒亚科及肺病毒亚科,肺病毒亚科包括肺病毒属与偏肺病毒属;肺病毒属中的病毒许多是人类和动物疾病的主要病原体,如人呼吸道合胞病毒(hRSV)。但是,人类以前没有发现偏肺病毒属与哺乳动物的感染或疾病有联系。2001年,VandenHoogen等在荷兰首先从患呼吸道感染的儿童分离到一种以前未被检出的副黏病毒,根据序列同源性和基因群的分析,该病毒被暂时定为偏肺病毒属中的新成员,命名为人偏肺病毒(或称人间质肺病毒,human metapneumovirus,hMPV)。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我院2001年8月~2002年3月显著增多的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之间的同源性。方法 用脉冲场凝胶电泳对7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明确其是否为同一菌株的克隆。结果 7株不动杆菌分为:A型2株,A1型2株,A2型1株。A1型与A2型之间的相似系数达94.6%,它们与A型的相似系数达84.9%,其余两株各有独特的PFGE分型。结论 其中5株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有高度同源性,第5号株极可能是此次院内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20.
重症监护病房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同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分离自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及其间的同源性。方法20株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2005年5~8月我院ICU病人的标本,物体表面,肥皂盒,呼吸机管道和穿刺导管以及医务人员的手。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进行药敏试验及MIC值测定,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20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结果15株对包括碳青霉烯类在内的多种抗生素耐药,2株仅对碳青霉烯类等少数抗生素敏感,3株对大多数抗生素敏感。14株有高度同源性,3、14号株同源,12、19号株同源。结论分离自ICU的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高。大多数菌株有高度同源性,1号株可能是交叉感染的源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