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39篇
工业技术   37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21.
社团结构是复杂网络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拓扑属性之一,社团结构的划分方法对分析复杂网络相关统计特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为了提高社团划分精度,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信息熵(information entropy)模块度的社团划分算法(简称IE算法).在有着确定社团结构的数据集和不确定社团结构的数据集上,通过选取Q值、社团划分个数、社团最大连通分量大小和强弱社团个数比例4个重要参数,将IE算法与两种最主要的基于模块度的划分算法GN(Girvan-Newman)和FastGN(Fast Girvan-Newman)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证明了IE算法在社团划分性能上优于GN和FastGN;将IE和其他7种最主要的经典社团算法进行时间复杂度分析,并在随机网络和真实网络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时间复杂度在GN与FastGN之间,时间复杂度小于GN而精确度优于GN,证明了在大多数数据集上IE算法的社团划分准确度优于传统基于点边比率的社团划分算法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2.
探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功能模块对于理解生物系统的组织和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普遍的做法是将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表示成一个图,利用各种图聚类算法来挖掘功能模块。本文采用了基于模块度优化的图聚类算法来探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中的集团,从具有2617个节点11855个相互作用的酵母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探测出68个集团。对于得到的集团,首先从拓扑结构的角度验证其的确是内部连接稠密的子图,然后分析了MIPS数据库中ComplexCat提供的已知的蛋白质复合体与这些集团的重叠情况,发现很多蛋白质复合体完全包含在某些集团中,最后使用超几何聚集分布的P值来分析一个集团对某个特定功能的富集程度,并根据最小的P值对应的功能来注释该集团的主要功能,发现集团中大部分的蛋白质具有相同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探测的集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在对装备训练问题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针对内容体系不完善问题运用模块化思想整合了装备训练内容,构建了装备训练内容模块化体系,研究了装备训练内容模块化体系与装备训练岗位的对应关系。为装备训练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对提高装备训练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
从传统的面向对象编程的局限性入手,提出面向方面编程,阐述了该编程思想的优越性并分析它和设计模式之间的关系。最后简单介绍了嵌入式操作系统,提出面向方面编程思想在其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Generalization is a critical capacity for organisms. Modeling the behavior of organisms with neural networks, some type of generalizations appear to be accessible to neural networks but other types do not.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two simulations. In the first simulation we show that while neural networks can recognize where an object is located in the retina even if they have never experienced that object in that position ('where' generalization subtask), they have difficulty in recognizing the identity of a familiar object in a new position ('what' generalization subtask). In the second simulation we explore the hypothesis that organisms find another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of recognizing objects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n their retina: they move their eyes so that objects are always seen in the same position in the retina. This strategy emerges spontaneously in ecological neural networks that are allowed to move their 'eye' in order to bring different portions of the visible world in the central portion of their retina.  相似文献   
26.
Developing a modular system that properly supports a range of security models is challenging. The work presented here details our experiences with the modular Linux security framework called Linux Security Modules, or LSMs. Throughout our experiences we discovered that the developers of the LSM framework made certain tradeoffs for speed and simplicity during implementation, and consequently leaving the framework incomplete. Our experiences show at which points the theory of the LSM differs from reality, and details how these differences play out when developing and using a custom LSM.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27.
充放储一体站并网的多级阶梯电压控制分区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电动汽车充放储一体站并网带来的电压问题以及电压控制分区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一体站并网的多级阶梯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在定义无功源控制的电气距离和评价分区质量的加权社团结构(community structure,CS)多目标模块度指标的基础上,多级阶梯电压控制分区方法分降维聚类、分裂凝聚、还原调整3级进行最优分区。在分区中结合电网运行状态,对一体站功能行为进行多场景优化,根据场景概率计算无功期望。算例采用 IEEE39节点系统对一体站并网进行电压控制分区,验证了方法的合理性和正定性,反映出一体站并网对分区带来的影响;同时采用 IEEE118节点系统进行电压控制分区,验证了方法应用在大系统中的合理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28.
虚拟机自省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入侵检测和恶意软件分析等领域。但是由于语义鸿沟的存在,获取虚拟机内部信息时会导致其通用性和执行效率降低。通过分析现有语义鸿沟修复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称为ModSG的语义鸿沟消除方法。ModSG是一个模块化系统,将语义修复分为2部分:与用户直接交互的在线语义视图构建和与操作系统知识交互的离线高级语义解析。二者以独立的模块实现且后者为前者提供语义重构时必要的内核语义信息。针对不同虚拟机状态和不同内核版本操作系统的实验表明,ModSG在消除语义鸿沟上是准确和高效的。模块化设计和部署也使ModSG容易扩展到其他操作系统和虚拟化平台上。  相似文献   
29.
This article responds to a critique by H. C. Barrett, D. A. Frederick, M. G. Haselton, and R. Kurzban (see record 2006-10940-009), wherein it is argued that manipulations of cognitive constraints cannot be used to test general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regarding the architecture of mind. In making this argument, Barrett et al. focus on what they believe to be faulty logic in D. DeSteno, M. Y. Bartlett, J. Braverman, and P. Salovey's (see record 2002-18731-006) use of such techniques to examine proposed sex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In presenting their argument, however, Barrett et al. appear to disregard central findings presented in DeSteno et al. (2002) and, in so doing, fail to grasp the interrelations among findings that might readily address their concerns. Here, the authors present arguments for why and when manipulations of cognitive resources may prove useful in investigating evolved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and, in so doing, situate their use within the ongoing debate concerning evolved sex differences in jealousy. (PsycINFO Database Record (c) 2010 APA,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30.
文章首先介绍了DSP伺服系统软件的模块化设计,改进系统信号流图,将软件模块与信号流图模块对应.以对软件进行增量式搭建;其次介绍了利用面向对象技术设计伺服系统的方法,根据面向对象要求确定对象.再给出关键消息定义,指出伺服系统软件使用面向对象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