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9篇
  免费   1057篇
  国内免费   464篇
工业技术   810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91篇
  2021年   290篇
  2020年   262篇
  2019年   270篇
  2018年   238篇
  2017年   377篇
  2016年   376篇
  2015年   375篇
  2014年   503篇
  2013年   405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67篇
  2010年   333篇
  2009年   343篇
  2008年   327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411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75篇
  2003年   280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的微观混合性能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化学偶合法 ,对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内微观混合进行了实验研究 ,得到了转速、喷嘴间距、射流速度及浓度等因素对离集指数Xs的影响规律 ,并对其进行了定性的分析。结果表明撞击流—旋转填料床反应器中微观混合能被极大地强化 ,可成为适合快速反应新型反应设备  相似文献   
62.
介绍氧化铝空心微珠的用途、性能及生产过程。  相似文献   
63.
微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在微注射成型中的重要性,比较、分析了当前出现的柱塞式塑化、螺杆式塑化、电磁动态塑化及超声塑化等4种聚合物的熔融塑化方式,展望了未来微注射成型中聚合物熔融塑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4.
基于Flash的关键变量容错存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入式系统中往往需要保存少量复位或掉电后依赖的关键变量,利用处理器片内Flash存储参数已经成为常规选择,但与常规Flash存储器件相比,片内Flash擦除次数更为有限,难以满足系统生命周期要求。研究了如何延长微处理器片内Flash使用寿命以及关键系统变量容错存储技术,针对典型嵌入式系统应用,分析Flash擦写管理机制,基于写磨损均衡算法进行改良,进一步提升系统容错能力。该技术在基于STM32单片机硬件平台进行了测试验证。  相似文献   
65.
以聚酯多元醇(PEA)、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100)和13X分子筛为原料,采用预聚法制备PU/13X分子筛预聚体,再将预聚体分成两部分,分别与不同比例的扩链剂(MOCA)混合反应,然后将两种体系混合后浇铸成型,制备出多交联体系PU/13X分子筛复合材料.对其力学性能、耐溶剂性能进行了测试并与聚氨酯材料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多交联体系PU/13X复合材料的耐撕裂性能明显提高,拉伸性能稍有下降;通过DMA、DSC测定,表明多交联体系PU/13X复合材料的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微相分离更好,阻尼性能下降;分子筛可以改善多交联体系PU/13X复合材料的耐溶剂性能.  相似文献   
66.
CPE包覆纳米CaCO3对PVC/纳米CaCO3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研究了基体韧性、纳米CaCO3直接填充与用CPE包覆后填充PVC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适当的基体韧性有助于获得较高的冲击强度;两种填充方法下,PVC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和拉伸强度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冲击强度均要比未包覆处理填充体系的略低,而拉伸强度则相反,特别是在包覆小份量CaCO3(2份)时,所得复合材料的冲击强度甚至比PVC/CPE(8份)基体的低12%,而拉伸强度则出现最大值,比基体的高8.9%左右。  相似文献   
67.
驱动电流是热敏式剪应力微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参数。增大驱动电流可以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但传感器的安全工作温度又限制了驱动电流的增大。研究了如何基于驱动电流来最大程度地提高传感器灵敏度。从理论上分析了传感器灵敏度随剪应力输入的变化规律。通过静水中的I-V特性测试实验,确定了传感器在水下工作的最大允许驱动电流。通过电压—剪应力特性测试实验,验证了传感器灵敏度与驱动电流的关系,得到了传感器在最大允许驱动电流激励下的灵敏度。研究,发现最大允许驱动电流可以使传感器在剪应力为0.2Pa时的灵敏度达到23.8mV/Pa。  相似文献   
68.
基于电子印刷工艺的薄膜热电偶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薄膜热电偶由于具有体积小、热容量小及响应速度快等优点成为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薄膜制备常用的方法有射频溅射法、离子镀膜法以及直流脉冲磁控溅射法等,但这些方法操作设备复杂,制作时间长,效率低,成功率低且复现性差。用电子印刷工艺制备薄膜热电偶,将Au,Pt的溶液化微纳米材料印制在基板上,印刷成为Au-Pt薄膜热电偶,该方法操作方便快捷,对电极材料污染小。通过试验证明:采用电子印刷工艺制备的Au-Pt薄膜热电偶符合Au-Pt热电偶检定规程的要求,热电偶精度高,重复性和一致性好。  相似文献   
69.
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硅微陀螺仪数字化温度补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硅微陀螺仪数字化温度补偿方法。首先,介绍了集成温度传感器的硅微陀螺仪基本结构原理,分析了硅微陀螺仪动力学方程以及温度变化对硅微陀螺仪谐振频率、品质因数、标度因数和零偏的影响。然后,设计了基于FPGA的硅微陀螺仪数字化补偿电路。最后,经过温度特性实验得到标度因数和零偏随温度变化曲线,建立了温度补偿模型,提出分段温度补偿方法。经过温度补偿后,标度因数和零偏的温度系数分别由316.66×10-6/℃和366.22°/(h·℃)减小为69.67×10-6/℃和115.25°/(h·℃),证明了补偿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70.
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是宽带雷达实现目标信 息获取和精细描述的重要途径,但在成像过程中存在复杂运动导致散焦和成像分辨率不高两 个难题。针对目标复杂运动导致成像散焦问题,本文总结了微动对雷达波调制、进动目标成 像、 三维运动成像、分离部件成像等技术现状;针对成像分辨率不高问题,分析了多频段宽带回 波相参配准、融合成像等技术进展。本文介绍了雷达成像新技术,为解决上述两个难题带来 新的思路和途径,其中,雷达关联成像不依赖于雷达与目标的相对运动,可避免成像的复杂 运动补偿;太赫兹雷达成像容易实现大带宽和窄波束,获得目标精细雷达像。最后对新兴技 术的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