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145篇
  免费   3348篇
  国内免费   2101篇
工业技术   27594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833篇
  2021年   962篇
  2020年   1012篇
  2019年   883篇
  2018年   815篇
  2017年   972篇
  2016年   997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502篇
  2013年   1468篇
  2012年   1794篇
  2011年   1931篇
  2010年   1403篇
  2009年   1401篇
  2008年   1303篇
  2007年   1523篇
  2006年   1290篇
  2005年   995篇
  2004年   819篇
  2003年   677篇
  2002年   603篇
  2001年   412篇
  2000年   371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263篇
  1997年   231篇
  1996年   171篇
  1995年   157篇
  1994年   132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61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0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8篇
  1979年   14篇
  1978年   14篇
  1977年   8篇
  1961年   4篇
  1959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化工企业开展危害识别及风险评估的现状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韩达 《化工进展》2003,22(7):766-769
结合本公司建立与实施HSE管理体系实际,分析了企业开展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中常见的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法。  相似文献   
92.
BP神经网络在致密砂岩储层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须家河组地层岩性复杂,属于超致密低孔渗储层,所以储层识别是该地层天然气勘探中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和难点之一。针对常规储层识别准确率不高的状况,提出利用BP神经网络进行储层的气水干层识别,利用模糊聚类和产层测试结果标定建模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形成建模集与测试集,建立BP神经网络模型对23口井的储层进行气水干层预测,正确率达77.9%以上,明显提高了该地区的测井解释精度,并提供了一种准确率较高的储层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93.
分析了实际电力系统中负荷异常数据的主要成因,并针对2类主要的坏数据各自的特点,分别使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负荷预测样本数据。针对自动化系统故障造成的坏数据,提出了具有负荷预测应用特点的总加值动态多源处理技术,从而能够充分利用采集设备或网络通道对负荷总加值而言的多重冗余配置;针对大负荷的突发性偶然波动造成的坏数据,采用对电网终端负荷的逐一扫描辨识,部分避免了对单一总加数据预处理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94.
M. Kleiner  A. Brosius 《CIRP Annals》2006,55(1):267-270
The knowledge of reliable material parameters is an essential requirement for the numeric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forming processes, especially when using high speed forming processes in industry. Therefore, a method was developed and implemented to determin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yield stress, plastic strain, and strain rate of aluminium alloys at very high strain rates of up to 10,000 s-1 by using the electromagnetic forming process (EMF) of tubular specimens. To determine the associated flow curves, an inverse engineering strategy combining an online measurement technique and multi-physical couple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s is use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gard to the anisotropic behaviour of specific aluminium alloys.  相似文献   
95.
96.
文章提出一种测井相识别模型,该模型用常规测井信息,定量地确定测井相在钻遇地层中的空间位置,建立测井相。配合东海油气勘探工作,用该识别模型对苏堤构造带的钻遇地层进行了测井相分析。  相似文献   
97.
陆相碎屑岩储层隔夹层成因、特征及其识别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陆相储层隔夹层是形成储层流体流动非均质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储层精细表征的重要内容,油田勘探开发实践表明,陆相储层隔夹层主要可分为泥质隔夹层、钙质隔夹层和物性隔夹层三大类。根据这种分类,深入分析和总结了这三类隔夹层成因、岩性特征、分布特征和测井识别特征,并比较其区别,这对以后新老区块隔夹层研究有参考和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98.
陆相断陷湖盆中层序边界是由于沉积物表面高出沉积基准面或盆地基准面、沉积物发生剥蚀或无沉积作用所形成的,其产生机理主要有边界断层停止活动、断块翘倾活动、湖盆整体抬升和湖平面下降。层序边界在地震特征上、测井曲线上、钻井剖面中的岩性、岩相特征、古生物组合、微量元素的变化上均有明显的特征。利用这些特征,在济阳坳陷下第三系中识别出9个三级层序。  相似文献   
99.
A model-based autotuning method consists of an identification and a regulator tuning phase. To achieve satisfactory performance and robustness, it is advisable that both phases be tailored a priori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bserved process dynamics. Such characteristics include, but are not limited to, the model structure. For example, overdamped and underdamped models with the same pole-zero structure are parametrised and controlled in different ways. Step response data, that are typically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phase in the autotuning context, can also be pre-processed to reveal tho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ep response classification method suitable for the above purpose. The method is based on a polygonal curve approximation technique for data pre-processing, followed by a neural network classifier. Only normalised I/O data are employed, so that the neural network can be trained off-line with simulated data. Simulation results are reported to show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proposed classification method in terms of the achievable tun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00.
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清贵  潘小东 《录井工程》2006,17(3):6-9,23
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结果表明,盆地油气储集层普遍为致密砂岩非常规储集层,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孔、洞、缝发育程度,因此在油气钻井中如何识别致密储集层的孔、洞、缝并确定其所在井段尤其重要。针对综合录井仪的0.1m钻时及相关参数的资料采集技术要求,通过对大量录井数据资料的统计和演算,建立起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及裂缝发育位置的3种储集层裂缝识别模型,即直接识别模型、地层可钻性(A值)识别模型、钻时回归(RWSR)值识别模型。系统阐述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综合录井识别技术方法原理,详细介绍了致密砂岩储集层裂缝识别的3个模型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该技术方法的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为油气勘探中储集层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现代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