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60篇
  免费   1889篇
  国内免费   1095篇
工业技术   24344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53篇
  2022年   527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62篇
  2019年   462篇
  2018年   397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604篇
  2015年   700篇
  2014年   1267篇
  2013年   1116篇
  2012年   1253篇
  2011年   1602篇
  2010年   1331篇
  2009年   1449篇
  2008年   1393篇
  2007年   1699篇
  2006年   1521篇
  2005年   1270篇
  2004年   1099篇
  2003年   966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634篇
  2000年   526篇
  1999年   404篇
  1998年   278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74篇
  1995年   123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88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66年   3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美国洁净煤技术计划的38个商业性示范项目涉及环境控制技术、先进发电系统、煤炭洁净燃料和工业应用等4个领域,总投资约为52.52亿美元,其中对先进发电系统的投资约占55.2%。另外,美国还准备将洁净煤技术推向国际市场,从而强化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银具有低的剪切强度,可以降低涂层的摩擦磨损,在TiN硬质涂层中引入软金属Ag,以期拓展其在摩擦学领域的应用范围.方法 采用多弧离子镀沉积技术,在SUS304不锈钢基底上成功制备了TiN/Ag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纳米压痕仪、RST3划痕仪,分析了TiN/Ag涂层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利用CSM(大气)和HVTRB(真空)摩擦磨损试验机评估了TiN/Ag涂层的摩擦学性能.结果 TiN/Ag涂层结构致密,厚度为1.2μm,硬度约为28.4 GPa.摩擦学测试表明,真空环境下的摩擦因数远低于大气环境下的摩擦因数,大气环境下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与磨粒磨损,而真空环境下主要表现为机械抛光及摩擦转移膜.真空环境下TiN/Ag涂层不同载荷下的摩擦试验表明,1 N载荷条件下,摩擦因数值低至0.07,且涂层发生轻微磨损;3 N载荷条件下,机械能和热应力使得摩擦界面中的Ag发生扩散,摩擦因数迅速增加到0.42左右;5 N载荷条件下,摩擦因数呈现较明显的波动,随着滑动次数的增加,摩擦因数最高达到1.0,涂层表面发生软化形成犁沟效应,而导致涂层失效.结论 TiN/Ag涂层中Ag掺杂可显著降低涂层的内应力,抑制摩擦过程中涂层微裂纹的扩展,适当载荷下能够有效地改善TiN硬质涂层真空下的摩擦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试验钢进行拉深成形模拟超高强钢实际应用时的应力、应变状态,研究了盐雾和大气环境下DP1180钢、MS1180钢和QP1180钢这3种1180 MPa级超高强汽车薄板钢拉深冲杯试样的延迟开裂寿命。试验结果表明:在盐雾条件下,DP1180钢的抗延迟开裂性能最好,QP1180钢的抗延迟开裂性能最差;但大气环境下,DP1180钢的抗延迟开裂性能最好,MS1180钢的抗延迟开裂性能最差,最易出现延迟开裂。在大气环境下,超高强钢在拉应力和拉应变与环境中氢的共同作用下易出现延迟开裂现象,并且首次发现冲杯试样在最大拉应力、最大拉应变的杯底外表面边缘处开裂。此外,在试验钢中存在岛状马氏体和块状铁素体组织,有利于降低其延迟开裂敏感性。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广播、电视以及卫星等信号为照射源的无源雷达,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干扰信号严重影响了远距离微弱目标的探测,为此提出了空时二维反干扰处理和二维长时相干积累技术。重点分析最大信干噪比(MSINR)准则的空域自适应零点形成技术和基于遗忘因子的改进型递推最小二乘(RLS)时域自适应处理算法,解决了微弱目标长时积累的可实现问题。最后在实验系统中进行了实际数据的仿真和验证,提高了微弱目标的检测概率,同时大目标的信杂比也提高了5 dB 以上,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5.
深海声学释放器是海洋监测系统回收的主要设备。本文分析了国外声学释放器的主要发展状况,介绍了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研制的声学释放器的情况,并对其可靠性进行了分析。最后设计了国产释放器与国外释放器通信比测实验,验证其通信性能。  相似文献   
996.
针对现代电子战日益复杂的电磁环境以及不断涌现的新体制雷达,本文采用脉冲预测的方法对指定的雷达信号进行重频跟踪。由于脉冲预测的特征规律与目标雷达重复周期精确一致,重频跟踪器解决了如何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进行实时信号跟踪的问题,并且能够适应多种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  相似文献   
997.
文中设计了基于机器视觉的行车环境安全预警系统,采用包含视频图像采集、行车环境检测以及行车环境安全预警3个功能模块的系统结构,重点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行车环境识别方法,包含车道线提取和前方车辆检测方法,并对系统硬件架构及软件流程和算法进行说明,实现高速公路行车环境的识别并进行危险警示。实验结果显示,系统能够准确地对前方车道线和车辆进行检测,实现设计效果。  相似文献   
998.
变电站电晕放电会导致变电站工频电磁场及无线电干扰水平超标,对周围环境造成噪音和电磁污染,影响居民生活和工程的环境评价,因此必须对其进行治理。根据相关设备、金具的实际布置形式和外形结构图纸,结合变电站电晕实测结果,同时考虑相间影响和周围带电导体作用,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220 kV变电站典型放电位置的三维电场有限元仿真计算模型,计算了金具表面的电场分布,得到了其表面的场强最大值和分布规律。根据计算结果优化了金具的结构、尺寸和参数,并提出了电晕噪声抑制措施。仿真结果表明采取优化和抑制措施后,金具的电场分布畸变有较大改善,表面最大场强下降到3 000 V/mm以下。研究成果为变电站的防晕降噪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为绿色电网和变电站的建设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针对当前雾霾大气环境对输变电设备外绝缘运行可靠性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采用微米级铁粉模拟雾霾中微细导电颗粒,研究交流电压下铁粉颗粒直径、含量以及位置对复合绝缘子沿面放电特征的影响,运用高速摄像机观察分析沿面闪络过程中导电颗粒物动态变化及其诱发的沿面放电现象,获取电晕放电、电晕和沿面流注放电共存、沿面流注放电3个主要阶段的放电特征,建立了闪络电压、放电发光亮度与导电颗粒物粒径、含量与位置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有助于掌握雾霾环境下绝缘子放电机理,对提高污染新形势下电力系统外绝缘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Mining and metals processing are not invisible activities and are heavy industries, which require energy, water, chemicals, and land area. Recently more emphasis is given to environmental and societal aspects in mining and processing. Development of good practices with improved resource efficiency, new recovery methods and sustainability thinking are increasingly required. This work shows pH titration method for acid mine drainage (AMD) water incorporated with aqueous thermodynamic model for selective metals precipitation from complex solution. Also two examples on gold recovery methods from aqueous streams are shown: biosorption using fungal matter and solvent extraction using a task‐specific ionic liquid. By understanding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and natural phenomena, there is a better chance of developing solutions for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new industrial processes. © 2015 American Institute of Chemical Engineers AIChE J, 61: 2739–2748, 2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