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208篇 |
免费 | 564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学科分类
工业技术 | 4880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5篇 |
2024年 | 190篇 |
2023年 | 185篇 |
2022年 | 161篇 |
2021年 | 183篇 |
2020年 | 225篇 |
2019年 | 149篇 |
2018年 | 141篇 |
2017年 | 186篇 |
2016年 | 173篇 |
2015年 | 144篇 |
2014年 | 258篇 |
2013年 | 263篇 |
2012年 | 238篇 |
2011年 | 271篇 |
2010年 | 204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145篇 |
2007年 | 170篇 |
2006年 | 184篇 |
2005年 | 137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15篇 |
2002年 | 96篇 |
2001年 | 99篇 |
2000年 | 93篇 |
1999年 | 72篇 |
1998年 | 75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39篇 |
1995年 | 28篇 |
1994年 | 35篇 |
1993年 | 27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25篇 |
1990年 | 3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2篇 |
1976年 | 2篇 |
1975年 | 9篇 |
197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8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71.
72.
Sergei V. Kalinin Brian J. Rodriguez Albina Y. Borisevich Arthur P. Baddorf Nina Balke Hye Jung Chang Long‐Qing Chen Samrat Choudhury Stephen Jesse Peter Maksymovych Maxim P. Nikiforov Stephen J. Pennycook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2010,22(3):314-322
The plethora of lattice and electronic behaviors in ferroelectric and multiferroic materials and heterostructures opens vistas into novel physical phenomena including magnetoelectric coupling and ferroelectric tunneling.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lasses of electronic, energy‐storage, and information‐technology devices depends critically on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field‐induced polarization switching. Polarization reversal is controlled by defects that determine activation energy, critical switching bias, and the selection between thermodynamically equivalent polarization states in multiaxial ferroelectrics. Understanding and controlling defect functionality in ferroelectric materials is as critical to the future of oxide electronics and solid‐state electrochemistry as defects in semiconductors are for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s. Here, recent advances in understanding the defect‐mediated switching mechanisms, enabled by recent advances in electron and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y, are discussed. The synergy between local probes and structural methods offers a pathway to decipher deterministic polarization switching mechanisms on the level of a single atomically defined defect. 相似文献
73.
74.
75.
76.
77.
通过风电叶片单向和多向复合材料拉伸力学性能实验, 结合声发射技术, 研究复合材料损伤演化特性及纤维预断缺陷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单向和加卸载拉伸实验时, 采用声发射实时监测整个损伤破坏过程, 获取复合材料试件的拉伸力学性能、 损伤破坏特征及相应的声发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 由于纤维预断缺陷的存在, 单向复合材料加载到约30%破坏载荷时, 缺陷位置及相邻区域的基体和界面开始出现明显损伤; 加载到约60%破坏载荷时, 含缺陷层和相邻的层出现明显的层间剪切破坏, 导致刚度的急剧缩减, 声发射撞击累积数明显高于无缺陷试件。含纤维预断多向复合材料加载到约60%破坏载荷时, 纤维预断处树脂基体出现明显损伤; 随相对应力水平的提高, 多向复合材料的Felicity比下降较为平缓。 相似文献
78.
79.
针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反射金属工件表面缺陷的高精稳健检测与评估这一工程难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反射抑制效应的偏振检测系统,能够有效避免背景杂波干扰,提升复杂检测环境下的缺陷探测能力。系统基于Q-type非球面设计,其像差校正能力强,简化了系统结构,第7表面面型与最佳拟合球面偏离量仅0.371 μm,第9表面面型与最佳拟合球面偏离量仅0.434 μm,焦距为50 mm,F数为2,工作距离为300 mm。仿真结果表明,调制传递函数在奈奎斯特频率为144.93 lp/mm处优于0.42,满足成像质量要求;公差分析和2000次蒙特卡洛分析结果显示,在满足偏振检测系统成像质量条件下,公差范围合理,符合加工与装配条件。同时,基于斯托克斯矢量法提取高反射检测图像中的缺陷偏振态信息,实现斯托克斯矢量、偏振度和偏振角信息的高反射抑制重构,有效提升偏振检测图像对比度、凸显缺陷轮廓信息及形貌特征,对激光增材制造高反射金属工件表面缺陷的特征提取与表征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初始损伤对高聚物粘结炸药(PBX)在外力作用下结构变化与损伤行为的影响,采用预制缺陷的方式模拟了初始损伤,制备了不含预制缺陷、含斜45°非贯通缺陷以及含斜45°贯通缺陷的3组PBX模拟材料样品,利用经改进的圆弧压头巴西试验加载方式,在X射线CT系统上开展原位研究。通过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获得了裂纹及孔隙的三维形态、尺寸及空间分布信息。利用ABAQUS软件对试验进行了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预制缺陷与巴西试验加载方向呈45°角时,预制缺陷会破坏其加载方式的对称性,样品的损伤行为也会相应发生改变;非贯通缺陷与贯通缺陷对样品的损伤行为的影响有很大区别;含非贯通缺陷的样品会发生分层现象,即表层缺陷对样品损伤行为的影响范围主要集中在含有缺陷的部分;模拟的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试验现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