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78篇
  免费   5603篇
  国内免费   3555篇
工业技术   61936篇
  2024年   137篇
  2023年   620篇
  2022年   1156篇
  2021年   1392篇
  2020年   1656篇
  2019年   1578篇
  2018年   1399篇
  2017年   1844篇
  2016年   2048篇
  2015年   2268篇
  2014年   3099篇
  2013年   3558篇
  2012年   3483篇
  2011年   3952篇
  2010年   2845篇
  2009年   3143篇
  2008年   3069篇
  2007年   3535篇
  2006年   3273篇
  2005年   2871篇
  2004年   2327篇
  2003年   2149篇
  2002年   1831篇
  2001年   1504篇
  2000年   1334篇
  1999年   1048篇
  1998年   880篇
  1997年   744篇
  1996年   580篇
  1995年   458篇
  1994年   398篇
  1993年   349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08篇
  1990年   152篇
  1989年   130篇
  1988年   105篇
  1987年   86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6篇
  1983年   41篇
  1982年   40篇
  1981年   32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5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4篇
  1964年   12篇
  195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随着可再生能源在配电网中渗透率的不断提升,其出力不确定性导致的弃风、弃光现象日趋严重.针对该问题,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背景下提出一种配电网动态重构与移动储能协同优化方法.首先,为缩减问题规模,融合时序负荷先验信息并采用模糊C均值算法划分重构时段,同时避免多余的开关操作.其次,考虑到可再生能源出力的不确定性,构建计及时空相关性且对稀疏离群点具有鲁棒性的不确定集合.然后,建立配电网动态重构策略与移动储能经济调度的两阶段鲁棒协同优化模型,第1阶段选择关键开关与充放电站,第2阶段对重构开关与移动储能进行协同优化以评估第1阶段选择方案的经济性.针对模型多层结构的复杂性,采用嵌套的列约束生成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测试系统中的仿真计算,验证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2.
针对海量电力负荷数据,提出一种基于空间密度聚类和异常数据域的负荷异常值识别方法.首先,基于空间密度聚类方法将负荷曲线按照正常和异常用电模式进行分类,并对正常用电模式中的负荷曲线进行负荷水平分类.然后,在不同负荷水平下,利用负荷期望值的置信区间和负荷样本与样本均值之间偏差的四分位差,构建异常数据域.考虑非典型用电行为的偶然性,引入用电时刻偏移量,对形成的异常数据域进行修正,并构建面向异常用电模式的异常数据域.在算例中,采用居民和工业用户的负荷数据集对所提方法进行检验,相比于传统方法,文中所提方法的识别精确率平均提高了10%以上,综合评价指标平均提高了4%以上.  相似文献   
993.
可靠性评估是保证机械设备安全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手段。 在航天设备中应用的循环泵需要经历火箭发射阶段以及 航天器在轨运行阶段的极端环境,为了研究火箭发射和航天器在轨等极端环境下循环泵的可靠性,在地面构建了一整套的可靠 性试验系统,并进行了数次模拟实验,采集了相关数据。 分别通过时域特征参数分析法和小波降噪-Hilbert 包络分析法来对模 拟实验过程中采集到的振动信号进行数据分析处理,根据分析结果对循环泵进行可靠性评估,结果表明循环泵的可靠性满足航 天设备在极端环境下的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994.
聚类分析是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基本方法。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应用于基于电网大数据平台的在线负荷建模中在聚类质量、鲁棒性等方面表现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分段线性表示(IPLR)的日负荷曲线降维方法。利用IPLR对数据组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的优点,与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适用于不等维时间序列间相似度衡量的特点相结合,构造出IPLR与DTW距离相结合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首先,根据负荷曲线相邻及间隔采样点变化量,提取负荷曲线的特征点,对曲线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然后,以DTW距离作为曲线相似度衡量指标,运用基于Canopy的K均值(CK-means)算法对降维数据组展开聚类分析。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中国某省区电网典型用户日负荷曲线的分类与综合,结果表明所提降维方法与相似度衡量方法相契合,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变电站综合负荷行业构成比例解析。  相似文献   
995.
基于40 nm CMOS工艺,设计了一款625 MS/s、12 bit双通道时间交织模数转换器(ADC)。单通道ADC采用了前端无采保模块的流水线架构以降低系统功耗。系统采用了宽带高线性度前级驱动电路以及高速高精度栅压自举开关以保证交织系统的有效输入带宽。一种基于辅助通道的后台校正算法被用于校正通道间采样时间失配,该后台校正方法可适用于完全随机输入信号。芯片核心面积为0.69 mm~2。后仿真结果表明,该625 MS/s、12 bit时间交织ADC在全速率下进行奈奎斯特采样,系统无杂散动态范围(SFDR)为67 dB,信号-失真噪声比(SNDR)为58.5 dB,功耗为295 mW,满足设计指标,证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96.
为了解决心律失常实时诊断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实时心律失常诊断系统,并提出了一种基于前向反馈神经网络(FFNN)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1D-CNN)的实时心律失常诊断算法。系统利用可穿戴的心电图(ECG)采集设备采集心电信号并实时无线传输到客户端软件进行心律失常诊断,然后将诊断结果自动上传至服务器。心律失常诊断算法以原始胸导联ECG并采用200 ms时间窗的片段作为输入,首先使用一个基于FFNN模型的分类器实时检测R波的位置,然后提取出每3个R波之间的心电序列并重采样为长度360点作为ECG_RRR特征,最后使用一个基于1D-CNN模型的分类器进行实时心律失常分类。利用MIT-BIH心律失常数据库中MLII导联ECG数据训练算法模型并对系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实时心律失常诊断系统与算法具有正确率高、实时性强且易部署的特点,对于跨病人的R波位置检测查全率为98.0%,查准率为99.5%以及整体正确率为97.6%,对于5分类的心律失常检测正确率为91.5%。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现有的计步算法无法适应用户行走状态、手机姿态多样性的问题,以及有效解决静止状态下的虚假步态周期的判别问题,提出基于峰值检测的自适应时间窗口计步算法。该算法通过检测加验证的方式进行计步,利用双重滤波对原始加速度进行预处理,根据峰、谷值时间差的自适应时间窗口消除伪峰值,再利用方差与标准差对检测到的峰值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相比传统方法(固定窗口峰值检测、条件判断峰值检测)在不同运动状态、不同手机姿态下的平均计步精度分别提高了7.7%、3.4%,并且优于目前流行的商业步数计算应用。  相似文献   
998.
单翼迷宫式滴灌带产品新国家标准中增加了氧化诱导时间(OIT),这对产品的抗热氧老化性能提出了要求。本文从滴灌带配方出发,讨论了产品原料与其OIT的料效关系,结果表明,防老化母料的加入比例对滴灌带的OIT影响最大,增加其比例可增大滴灌带的OIT;高密度聚乙烯(PE?HD)的加入比例对滴灌带的OIT影响大于线性低密度聚乙烯(PE?LLD)和低密度聚乙烯(PE?LD)的加入比例,增加PE?HD比例、减小PE?LLD和PE?LD比例可增大滴灌带的OIT;PE?LD的加入比例对滴灌带OIT的影响最小,在配方设计时应综合使用比例合理的PE?HD、PE?LLD、PE?LD以满足滴灌带良好的加工和其他性能要求;防老化母料中稳定剂比例不应随成本而减少,稳定剂比例增大时,滴灌带的OIT增大;通过对滴灌带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炭黑含量及OIT指标测试,得出滴灌带MFR和炭黑含量与其OIT无明显的相互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99.
25MnV钢"零保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正交组合回归设计试验方法,研究了“零保温”淬火工艺对25MnV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零保温”淬火条件下奥氏体转变的特征。结果表明,在830—930℃“零保温”淬火时,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25MnV钢的强度、硬度升高,经930℃“零保温”淬火后该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零保温”淬火后可获得细小的板条状马氏体组织。25MnV钢“零保温”淬火工艺可以代替传统的保温淬火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首先对精密转子的回转误差进行了数学描述,并首次提出利用FFT复数表达式的相位谱来解析转子回转误差中“偏心运动”的主要成因,文章还提出了相应的转子回转精度的“两端双向测量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