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7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151篇
工业技术   945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4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75篇
  2015年   174篇
  2014年   466篇
  2013年   419篇
  2012年   599篇
  2011年   672篇
  2010年   499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321篇
  2007年   590篇
  2006年   506篇
  2005年   484篇
  2004年   401篇
  2003年   410篇
  2002年   387篇
  2001年   309篇
  2000年   313篇
  1999年   270篇
  1998年   253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2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21.
详细介绍了自动控制在包钢选矿厂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2.
热带钢连轧机工作辊温度场和热凸度预报模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一种具有较高精度的样条有限条法对轧制过程中工作辊的温度场和热凸度进行计算和预报。结果证明,该模型理论计算值与现场实测值吻合较好,可以较准确地计算和预报热带钢连轧机工作辊的热凸度。  相似文献   
23.
济钢第一小型轧钢厂轧机液压换槽系统因工作压力增高,蓄能器压力油长期作用于锁紧缸,引起密封圈击穿、泄漏和机架不稳。通过增设定值减压阀控制油压,改进锁紧油缸结构,解决了锁紧油缸的泄漏问题,保证了轧制线的稳定,轧机作业率由85%提高到87%。  相似文献   
24.
胡仕幼  程荣友 《钢管》1996,(6):36-39
通过校核Φ76mm自动轧管机组穿孔机顶杆小车的轴承寿命,提出了顶杆小车的改进措施,如重新选配合适的轴承型号,修改有关装配尺寸等。改进后,顶杆小车的使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5.
李军善  马智明 《冶金设备》1995,(2):26-28,38
本文针对安阳钢铁公司薄板厂叠轧薄板轧机轧辊轴承轴瓦容易损坏、沥清润滑油冒烟起火这一问题,通过实验方法,找出了原因,并对大铜瓦进行了改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6.
介绍了我国第一套Φ170mm三辊轧管机组热轧设备和产品规格及技术特点。  相似文献   
27.
由北京冶金设备制造厂设计的YSK6型钢丝捆扎机,共设有并列6台棒材捆扎车,每台捆扎车由中间收送机、成形捆扎机、液压装置、捆扎辊道和台车组合而成。按生产工艺参数要求,整个成型捆扎周期为30秒。捆扎后的棒材在成品称重时用电子秤,每称量一次均可打印出单次净值、累加值和累加次数值。  相似文献   
28.
方平 《钢管》1994,(1):18-20
定量描述了实际生产过程中三辊斜轧穿孔所产生的钢管壁厚极差和波浪形内螺纹,初步探讨了三辊轧管机对钢管壁厚极差和波浪形内螺纹的影响。  相似文献   
29.
Φ450轧机厚控系统的改造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对轧机厚控系统的改造设计,详细描述其控制系统硬件构成、软件设计、控制模型的组成及特点。  相似文献   
30.
L.J. Webb 《Water research》1985,19(8):969-974
Wastewaters from the manufacture of pulp and paper have given rise to problems of excessive microbial growth in rivers over a number of years.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in a series of four articles describing research undertaken by PIRA at four U.K. paper/board mills (one integrated with pulp production) over the period 1978–1980. This first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published literature on sewage fungus growth from pulp and paper mill discharges up to 1978, but mainly describes previously unpublished work undertaken by PIRA over the period 1965–1975. This introductory paper thus provides a state-of-the-art review of methods to control sewage fungus growth from pulp and paper mill effluents prior to commencement of the research describ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artic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