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544篇
  免费   4258篇
  国内免费   3412篇
工业技术   98214篇
  2024年   614篇
  2023年   2227篇
  2022年   2728篇
  2021年   3220篇
  2020年   2288篇
  2019年   2241篇
  2018年   1278篇
  2017年   1947篇
  2016年   2389篇
  2015年   3263篇
  2014年   6462篇
  2013年   5044篇
  2012年   5261篇
  2011年   5672篇
  2010年   4920篇
  2009年   5124篇
  2008年   6158篇
  2007年   4801篇
  2006年   4170篇
  2005年   4526篇
  2004年   3762篇
  2003年   3403篇
  2002年   2409篇
  2001年   2182篇
  2000年   1917篇
  1999年   1401篇
  1998年   1331篇
  1997年   1137篇
  1996年   1141篇
  1995年   916篇
  1994年   846篇
  1993年   699篇
  1992年   660篇
  1991年   666篇
  1990年   523篇
  1989年   548篇
  1988年   89篇
  1987年   72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20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3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7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青西油田裂缝性储集体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西油田位于酒西盆地西部的青南凹陷,储集体主要是下白垩统下沟组泥质白云岩与白云质泥岩(本文简称“泥云岩”)和砾岩,裂缝是油气的主要运移通道和重要的储集空间。本文着重总结青西油田裂缝性储集体的沉积特征、岩石学特征、储集层物性分析、成岩作用与裂缝成因网络、构造环境与构造裂缝、有效裂缝段识别以及储集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认为赤金堡组有着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2.
廊固凹陷大兴断层对油气分布的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廊固凹陷断裂系统复杂,其中大兴断层是中西部的控盆边界断层,它通过对凹陷的构造样式、沉积特征的控制进而影响整个凹陷的油气分布。从区域构造背景和盆地的沉积演化角度,按不同段落断裂展布的方向、产状的陡缓、对沉积的控制作用以及不同层段物质组份的差异,将大兴断层划分为4段:北段、中北段、中南段和南段,各段又可进一步分为上下不同的两段。各段断层的结构、形态、伴生构造、活动时间等都存在较明显差异,通过控制物源而控制沉积相的展布、储层物性和生储盖组合。相应的伴生构造和沉积物发育特征导致构造、构造-岩性组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北段下段、中北段下段近湖一侧是廊固凹陷中西部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北段上段发育的生物气藏具有一定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93.
在气藏开采过程中,由于孔隙压力的不断降低,使得介质变形而导致渗透率的变化,进而影响井的产量。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各种流体与固体耦合的数值模拟模型。然而,对于裂缝性储层和多相渗流问题,流固耦合模型中许多参数不易获取,且求解难度很大,使得耦合模型存在一定的应用局限性。很少有文献在气井产能模拟时将介质变形和就地的长期导流能力加以综合考虑。文章考虑介质变形引起的天然裂缝渗透率的变化和裂缝导流能力随时间递减的影响,建立了裂缝性气藏压裂后气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推导出了数值计算模型;本模型易于编程求解,对于研究裂缝性气藏的渗流特征,特别是进行单井压后产能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意义。计算表明:不考虑介质变形和导流能力递减所预测的气产量偏高;目前普遍使用的气藏数值模拟软件中,假定渗透率、裂缝导流能力为常数,以致模拟计算结果比实际偏高。  相似文献   
994.
利用华北油田水驱开发晚期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大型地下储气库,对保障京、津、冀等地区安全、平稳供气,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期对华北任11井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的可行性已开展了相关研究工作,但没有解决工作气量、气垫气量优化评价的关键技术问题。文章通过借鉴国外含水层储气库注采运行的经验,在物质平衡原理基础上,提出了描述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改建地下储气库工作气量预测的数学模型。该模型能较准确地预测随油气界面下移,气库能达到的最大工作气量和相应气垫气量。通过实例求解得出注气增压系数对工作气量及其在库容量中所占的比例影响较大。随着注气增压系数的增大,工作气量及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气库效率随之提高,因此,提高注气增压系数是提高裂缝性碳酸盐岩块状底水油藏储气库效益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95.
以川中公山庙构造沙一油藏为例,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准面旋回原理为指导思想,在储层沉积学特征研究的基础上,从“沉积作用-基准面旋回-非均质性研究”的思路出发,较详细地分析了沙一油藏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的特点及其对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控制.在沙一油藏滨浅湖-三角洲相沉积体系中共划出1个长期、6个中期和29个短期旋回层序.在此基础上指出沙一油藏储层宏观非均质性受控于基准面的旋回变化,一般在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的下部砂体比较发育,非均质性弱;各中期基准面旋回上升半旋回末期和下降半旋回期泥质沉积较发育,非均质性强;同时探讨了基准面旋回原理在储层表征和油气田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为了建立裂缝性潜山油藏的孔渗参数模型,选取核磁共振测井、密度测井和声波测井资料约束Elanplus软件解释井剖面各点的总孔隙度和裂缝系统渗透率,利用井点孔渗物性与声波测井速度资料回归了声波测井速度、声波时差与孔隙度、渗透率的关系式。利用三维地震反演和相干分析得到的三维速度数据体,求取了埕北30太古宇潜山油藏孔渗物性的三维分布。在建立裂缝系统径向、主裂缝方向、次裂缝方向和垂向渗透率之间相关关系模型的基础上,结合应力场数值模拟求得的裂缝走向,预测了裂缝系统渗透率的三维空间各向异性分布,建立了裂缝性潜山油藏的孔渗参数模型。  相似文献   
997.
番禺30-1砂岩强水驱气藏储层非均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针对垂向非均质性严重且边底水能量强的番禺30-1气田面临的潜在开发问题,通过岩心分析及测井二次解释,对其夹层特征及储层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研究,划分出19个流动单元并定量描述了各流动单元的特征参数,建立了该气田的精细地质模型。综合评价表明,新建的地质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为该气藏合理开发提供了坚实的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998.
盐家油田油水井结垢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地层温度65~75℃的盐家油田油水井近井地带、井底、井筒发生严重结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7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均为NaCO3型水.矿化度6.4~10g/L,HCO3浓度高(1.6~3.7g/L),Ca^2++Mg^2+浓度较低;1口水源井水及1口水井注入水为CaCl2型水,矿化度32~33g/L,Ca^2++Mg^2+浓度高(3.1~3.8g/L)而HCO3浓度低;采用CaCO3饱和指数法和CaSO4热力学溶解度法预测,在70℃下所有水样均有CaCO3结垢趋势,除3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外,均有CaSO4结垢趋势。3口油井采出的地层水与水源水在25℃按不同比例混合后,悬浮物含量大幅度上升。在70℃放置7天后再次大幅度上升,烘干的悬浮物易溶于稀盐酸.其主要成分为碳酸盐.说明注入水、地层水不配伍。1口电泵采油井和1口注水井油管垢样含盐酸可溶物(碳酸盐)超过90%。讨论了碳酸盐、硫酸盐垢的生成条件:温度、压力及pH值。图1表4参3。  相似文献   
999.
高温低渗裂缝油藏用调剖剂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疆宝浪油田砂岩油藏高温(90~110℃)、低孔(1.37%~17.4%)、低渗(O.020-0.266μm^2)及裂缝发育的特点,研制了由0.6%~O.8%AM/AN共聚物PMN,0.3%~0.6%两种有机和一种无机物复合交联剂及0.1%~0.2%酸度调节/交联剂柠檬酸组成的水基凝胶调剖剂。该剂成胶时间4~60小时可调,储能模量≥10Pa,决定于各组分用量和成胶温度。0.5%PMN+0.54%交联剂+0.1%柠檬酸配方调剖剂在105℃放置12个月后,储能模量下降小于32%;在孔隙度31%-45%、渗透率2.6-5.5μm^2的岩心砂填充管中于90-95℃充分成胶后,封堵率〉90%。2003年宝浪油田两口注水井用该剂调剖后,注水压力上升2~3MPa,吸水剖面改善,有4口对应油井大幅度增油。图11表3参4。  相似文献   
1000.
大港油田官109-1断块稠油油藏的油井由于井筒、近井地带发生原油有机沉积,储层原油流动性差,采用多种方法都不能正常生产。为此研制了一种碱性解堵液,用于油井化学吞吐。该解堵液为复配碱和抗硬剂等添加剂的10%两性木质素表面活性剂溶液,能使玻璃片表面由亲油变强亲水,在石英上的接触角为6°(稀释至1/2和1/4浓度时为11°和12°),与羊大站原油间的界面张力为1.75×10-3~3.18×10-3mN/m。该解堵液与黏度1~50 Pa.s的不同区块稠油按体积比1∶1混合形成的乳状液,60℃、175 s-1黏度为2~6 mPa.s,在配液水矿化度高达6000mg/L以上或钙镁离子浓度高达250 mg/L时,该解堵液仍能保持对稠油的乳化降黏能力。该解堵液从实验岩心中驱出的原油量比地层水多75%,驱出液为乳状液。通过一个井例介绍了化学吞吐工艺:先用一种降黏解堵液对油井进行预处理,清洗油管、炮眼及近井地带,再注入碱性解堵液(该井例中为500 m3),注入时间约15小时,然后开井生产。2000年2月至2002年6月在16口新投产井实施化学吞吐(第一轮次),15口井有效,其中2口井先后转注水,其余13口井到2005年底仍继续产油。图1表6参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