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471篇
  免费   9407篇
  国内免费   7184篇
工业技术   144062篇
  2024年   1299篇
  2023年   4536篇
  2022年   5074篇
  2021年   5206篇
  2020年   4506篇
  2019年   5313篇
  2018年   2893篇
  2017年   4000篇
  2016年   4418篇
  2015年   4815篇
  2014年   7903篇
  2013年   6665篇
  2012年   8020篇
  2011年   8346篇
  2010年   7768篇
  2009年   8190篇
  2008年   8542篇
  2007年   8108篇
  2006年   7454篇
  2005年   6912篇
  2004年   6955篇
  2003年   4359篇
  2002年   1994篇
  2001年   1848篇
  2000年   1550篇
  1999年   1492篇
  1998年   894篇
  1997年   758篇
  1996年   557篇
  1995年   471篇
  1994年   368篇
  1993年   491篇
  1992年   501篇
  1991年   424篇
  1990年   343篇
  1989年   356篇
  1988年   205篇
  1987年   123篇
  1986年   90篇
  1985年   102篇
  1984年   65篇
  1983年   49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7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5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主要研究一种新的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传统的信号—传播模型,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法求出该模型中的相应参数,从而利用该模型求出初始各移动终端的位置;再采用快速迭代法和各移动终端相互校正从而提高定位的精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时间复杂度小、收敛速度快,且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992.
提出了一种基于SIM卡的端到端短消息加密通信的机制.该机制利用智能卡的数据加密能力与主动式命令等特性,巧妙地在其上实现了短消息的编辑、加密和发送,很好地满足了那些对敏感数据传输的安全要求;同时对于移动网络和手机终端都没有特别要求,通过OTA技术可以很方便地下载到用户SIM卡中,易于在现有的移动网络中实施.  相似文献   
993.
改进的基于AdaBoost算法的人脸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传统AdaBoost算法的不足,分析了训练过程中出现的退化问题及样本权重扭曲的现象,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该方法对样本权重的更新规则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即为每一轮循环设定一个权重更新阈值,根据样本是否被错误分类以及当前权重是否大于该阈值来更新样本权重,从而限制了困难样本权重的过分增大.使用该方法训练级联人脸检测器,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AdaBoost算法所出现的退化问题,在保证检测率的同时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994.
为提高油-气管道检测的效果,结合国内外典型管道机器人的特点,综合分析了管道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定位技术和实时检测技术3个方面的现状,并指出了核心技术的不足;针对石油化工行业高温带压管道环境,提出管道检测机器人的研究重点为分层模糊神经网络运动控制技术、CCD视觉定位技术、低频电磁定位技术和分层图像分割的优化方法等。为进一步提高化工油-气管道内检测机器人的检测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为了探究稀土离子掺杂铝硅酸盐的光温特性,本文采用燃烧合成法制备了系列荧光粉材料Ca1-3x/2Al2Si2O8:xEu3+。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掺杂Eu3+离子不会改变基质CaAl2Si2O8的晶体结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该荧光粉在近紫外光区域具有较强吸收,当被波长为393 nm的近紫外光激发后,其最大特征发射峰为611 nm,且Eu3+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为0.05。利用上升时间测温法研究了CaAl2Si2O8:Eu3+荧光粉的光温传感特性,结果表明: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上升时间单调递减,但当掺杂掺杂超过0.100时就会发生淬灭。Ca0.985Al2Si2O8:0.01Eu3+的相对灵敏度随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并在520 K时达到最大值(0.024 K-1)。上述研究表明该荧光粉具备优异的温度传感性能,在测温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沿海城市深受全球化与地方化双重影响,城市演化动力发生了巨变。学界有关全球化或地方化视域城市、产业、企业发展研究表明:(1)全球/地方化视域城市发展研究视角趋向于微观化,研究切入主线是城市体系、产业与企业,研究存在全球化转向地方化视角,区域经济宏观分析转向城市个体产业微观剖析,单一经济关系转向多重属性。(2)形成了全球化进程城市体系-产业生产网络-跨国公司网络驱动中国沿海城市竞争格局与演化机制,以及地方化抗争全球化所催化的城镇密集区成长-产业集群根植性-中小企业网络发展机制。(3)重视以全球-地方化视角研究跨国公司的组织、行为与网络,尤其关注全球化跨国企业、地方化企业与产业集群的角色与效用发挥机制;全球化视角认为嵌入世界生产网络重构城市体系,推动城市趋向新形态是全球化主线;地方化视角认为构建区域城市集合体、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根植区域发展,可通过区域管理多样化提升地方的国际竞争力与生产网络话语权,进而谋取世界城市体系中更高能级。(4)城市全球化与地方化发展具有不同的研究路径,两者在"自由市场化"以及"市场+政府主导"原则下选取不同博弈行动策略,导致了两者之间存在互为博弈过程,博弈模式呈现动态博弈,帕累托上策均衡策略选取遵循市场经济主导、行政管理辅助、微观要素依赖原则。  相似文献   
997.
湘东北地区为一主要出露新元古界冷家溪群的构造隆起带, 其前中生代的抬升剥蚀过程模糊不清且尚未得到研究。 本文通过新元古代的冷家溪群—上古生界地层序列、地层发育和缺失情况及其反映的不整合特征, 尝试性重塑了湘东北前中生代抬升剥蚀过程, 形成以下主要认识: 湘东北地区自北往南可划分为临湘、岳阳、 金井、 长沙、 醴陵等5 个特征有别的抬升-剥蚀区, 造成抬升-剥蚀的构造事件包括冷家溪期末的武陵运动、 板溪期末的雪峰运动和早古生代后期的加里东运动, 其中加里东运动包括奥陶纪末的北流运动和志留纪中后期的广西运动; 武陵运动自北而南在各抬升-剥蚀区造成的抬升剥蚀量分别为>0~5 200、 800~6 900、00~3 200、 500~3 200、 500~8 000 m; 雪峰运动造成的抬升剥蚀量在临湘抬升-剥蚀区不明, 在岳阳抬升-剥蚀区约300~800 m, 在金井抬升-剥蚀区约1 800 m, 在长沙和醴陵抬升-剥蚀区不明显; 加里东运动自北而南在各抬升-剥蚀区造成的抬升剥蚀量分别约为500、 3 300~>4 400、 2 400~7 900、 300~7 100、 3 100~9 300 m。上述抬升剥蚀过程为武陵、 雪峰和加里东等构造运动特征提供了一定约束。  相似文献   
998.
1-羟基芘是一种重要的有机电致光材料中间体,该中间体能与一些芳烃及其衍生物进一步反应得到不同性质的光电材料,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为获得1-羟基芘,本文以芘为原料,在二氯甲烷溶液中,在三氯化铝的催化下与乙酰氯反应得到1-乙酰芘;然后与间氯苯过甲酸或过氧硼酸发生bayer-villiger反应,得到1-乙酰氧基芘;接着在甲醇和四氢呋喃混合溶液中水解得到1-羟基芘,该合成路线短,原料易得,适应工业化生产,经1HNMR光谱鉴定,产物与1-羟基芘结构一致。  相似文献   
999.
首先,以二苯基乙二酮和2-氨基乙酰胺为原料,通过环合反应和羟基氯代合成了5,6-二苯基吡嗪-2-醇(Ⅰ) 和5-氯-2,3-二苯基吡嗪(Ⅱ)。其次,化合物?Ⅱ?与4-异丙氨基丁醇反应得到4-[(5,6-二苯基-2-基)(异丙基)氨基]-1-丁醇(Ⅲ)。然后,化合物?Ⅲ?和溴乙酸甲酯发生Willianmson反应得到2-{4-[N-(5,6-二苯基吡嗪-2-基)-N-异丙基氨基]丁氧基}乙酸甲酯(Ⅳ)。最后,Ⅳ与甲基磺酰胺在叔丁醇钠作用下缩合得到目标产物Selexipag。对各步反应进行了优化,羟基氯代反应条件为: n (Ⅰ)∶n (POCl3)=1.0∶1.7,120?℃反应4 h。胺基化条件为: n (4-异丙氨基丁醇)∶n (Ⅱ)=4.0∶1.0,170?℃反应68?h。Willianmson反应条件为: n (Ⅲ)∶n (溴乙酸甲酯)∶n (四丁基溴化铵)∶n(氢氧化钠)=1.0∶1.0∶0.1∶15.0,甲苯为溶剂,80?℃反应5?h。酰胺化反应条件为: n (Ⅳ)∶n (甲基磺酰胺)∶n (叔丁醇钠)=1.05∶1.0∶1.5,室温反应2 h。优化工艺总收率达到74.5%,且反应条件温和,分离方法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000.
以三(2,2,6,6-四甲基-3,5-庚二酮)化铬为前驱体,采用化学气相沉积(CVD)法在氧化铝(Al2O3)陶瓷基板上制备碳化铬(Cr3C2)薄膜,其中沉积温度为723 K至923 K,沉积时间为1 200 s。研究了不同沉积温度对Cr3C2薄膜的相组成、择优取向、宏观表面、微观结构及电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723 K至923 K下制备得到具有高度(130)择优取向的Cr3C2薄膜。随着沉积温度的升高,Cr3C2薄膜表面先由光滑变粗糙,后逐渐变光滑;薄膜晶粒呈椭球型生长;薄膜的厚度先增加后减小,从而导致电阻先减小后增大。在798 K时制备得到厚度最大且电阻最小的(130)择优取向的最佳Cr3C2薄膜。同时,在实验条件下Cr3C2薄膜表面存在少量的碳和Cr2O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