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360篇
  免费   7048篇
  国内免费   5963篇
工业技术   62371篇
  2024年   668篇
  2023年   2001篇
  2022年   1839篇
  2021年   2399篇
  2020年   2043篇
  2019年   2177篇
  2018年   1174篇
  2017年   1627篇
  2016年   1750篇
  2015年   2158篇
  2014年   3376篇
  2013年   2927篇
  2012年   3576篇
  2011年   3563篇
  2010年   3372篇
  2009年   3815篇
  2008年   4113篇
  2007年   3686篇
  2006年   2854篇
  2005年   2836篇
  2004年   2565篇
  2003年   2034篇
  2002年   1511篇
  2001年   1146篇
  2000年   867篇
  1999年   489篇
  1998年   402篇
  1997年   314篇
  1996年   247篇
  1995年   228篇
  1994年   189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79篇
  1991年   82篇
  1990年   71篇
  1989年   6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8篇
  198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原始的U-Net采用跳跃结构结合高低层的图像信息,使得U-Net模型有良好的分割效果,但是分割结果在宫颈细胞核边缘依然存在分割欠佳、过分割和欠分割等不足.由此提出了改进型U-Net网络图像分割方法.首先将稠密连接的DenseNet引入U-Net的编码器部分,以解决编码器部分相对简单,不能提取相对抽象的高层语义特征.然后对二元交叉熵损失函数中的宫颈细胞核和背景给予不同的权重,使网络更加注重细胞核特征的学习.最后在池化操作过程中,对池化域内的像素值分配合理的权值,解决池化层丢失信息的问题.实验证明,改进型U-Net网络使宫颈细胞核分割效果更好,模型也越鲁棒,过分割和欠分割比率也越少.显然,改进型U-Net是更有效的图像分割方法.  相似文献   
992.
为了增加深海海底图像匹配对应点的数量和正确率. 本文针对水下机器人导航的序列海底图像, 提出了基于图像信息和先验知识的带状对应点配准方法. 首先对深海海底图像进行适当的光照补偿和图像线性增强等预处理. 然后利用导航数据作为引导思想, 根据拍摄图像的物理位置偏移量, 计算邻接图像相似区域(即邻接图像带状区域). 以带状区域内计算特征对应点代替全局计算特征对应点. 增加图像配准点的个数, 降低误配率. 在具有重复纹理和低纹理的深海海底图像实验中证明, 较单独使用图像信息的配准, 该方法有效的增加了图像配准对应点的数量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993.
面向无人机自主侦察任务中在线目标识别与定位需求,首先梳理了无人机侦察中目标识别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然后,介绍了Faster RCNN目标识别算法的实现原理,并针对任务需求进行了改进;之后,介绍了图像拼接的相关算法并进一步提出了目标相对定位算法;最后,设计了完整的侦察试验流程对所设计自主目标识别与定位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目标检测网络能够达到83.3%的识别准确率和35帧/秒的识别速度,所提出的相对定位算法可以达到0.702 m的平均定位精度,能够满足侦察无人机在线目标识别与定位的任务需求.  相似文献   
994.
水下机器人仅通过传统光学相机获取图像很难在复杂水下环境中或目标物具有保护色的情况下检测到目标,而通过高光谱技术进行水下目标检测可以改善这一情况;由于直接运用传统高光谱检测方法难以满足水下机器人对水下目标检测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最佳邻域重构指数(ONRIF)的高光谱目标检测方法,该方法通过线性重构的思想进行邻域寻优,选出信息量高且波段相关性低的波段组合,并使用所选波段的融合图像进行目标检测;结果表明,与直接对原始水下海产品高光谱图像进行检测相比,该方法在保证检测效果的前提下,大量减少了检测时间和数据冗余程度;还提出了一种在相同环境下对同类目标物的单波段快速采集检测方法,大大提高了采集数据的速度,可以满足水下机器人对海产品检测的需求.  相似文献   
995.
目前研究的分拣机器人故障检测系统检测准确性较低,导致检测结果误差较大、实时性较差;为此,基于物联网设计一种新的分拣机器人故障检测系统;选用滑轮式机器人载体设定分拣机器人,硬件部分采用Zigbee压力传感器采集机器人故障信息,利用XBEE模块负责数据传输,协调分拣中控机接收各个传感器采集的信息,通过STMP3550芯片实现控制器设计;通过信息标定、信息采集、特征提取、故障识别实现软件工作流程,应用非极大值最大类间方差法来筛选出最优的高低阈值解,得到连续但含有假边缘的故障信息图像边缘;将提取到的图像特征向量映射到类型空间之中,确定故障原因,完成故障识别;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分拣机器人故障检测系统在6次检验中都准确地检测出故障原因,故障检测耗时平均值为3.27 min,能够有效提高检测准确性,加强检测结果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996.
电力输电线路下方或附近的无覆盖物的裸露地表,是引起输电线路事故的主要隐患之一;从无人机电力巡检航拍图像中识别裸露地表可以预防类似事故的发生;由于Mask RCNN识别无人机电力巡检航拍图像中裸露地表的精度较低,提出一种图像特征融合的方法,即人工提取HOG和LBP两种不同的图像特征,经过不同权重的融合共同表征图像中裸露地表区域的特征,再对SVM进行训练并用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识别率可以达到80%以上,识别时间少于60 ms;HOG和LBP两种特征在进行融合时,当两种特征的数量级相当时,得到的识别率最高;可见,该方法在具有较高识别率的同时,具有比较好的实时性,适合于无人机机载平台对航拍图像的初筛,且训练时间较少,权重参数规模小,为无人机航拍图像中目标物的识别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7.
图像拼接的过程由图像获取、图像预处理、图像配准和图像融合四个步骤组成,而图像拼接的质量主要依赖图像的配准精度。因此,图像的配准算法是图像拼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提取条件下重叠区灰度值相同比率的图像配准算法,可实现存在灰度值差异和旋转关系条件下的图像配准。  相似文献   
998.
李一正  梁华  冯豪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21,49(6):1224-1228,1261
传统图像识别过程多发生在环境较为稳定的室内场景中,而当前增强现实的发展趋向于对户外场景的应用,比如在旅游行业中对建筑、雕像等目标的识别.针对ARToolKit增强现实系统在户外自然场景下的图像分割过程因受到实时变化的光照、遮挡等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错误分割导致增强现实效果难以实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直方图均衡化的改进GrabCut算法.采用直方图均衡化对图像非线性拉伸,提高图像对比度;对GrabCut算法的边界项函数进行均值化处理,减少边缘像素的错误分割,提高目标图像的边缘完整性,实现图像的准确分割.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在复杂现实场景中拥有较高的实时性和稳定性,改善了ARToolKit增强现实系统在户外场景中的处理性能.  相似文献   
999.
为了黑白和灰度老旧照片的上色效果,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生成对抗网络的图像上色方法。与传统的上色方法相比,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提取图像的色彩特征,避免了人工特征提取的时间成本,提高了图像上色的效率。加快了上色的速度。实验针对收集的图像数据集,通过对目标函数添加L1正则化约束条件提高图像上色的效果。在训练好的网络模型后,能够对黑白和灰度老旧照片自动上色。论文实验结果峰值信噪比为30.01,结构相似度为0.83,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000.
针对三七叶部病斑图像中存在背景与病斑颜色相近和阳光照射下存在影子的情况导致对图像病斑分割精度不高、效果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rabCut和HSV彩色空间模型的分割方法.通过GrabCut算法实现对复杂背景以及阳光照射下的影子与待分割三七叶片的分离.保留第一次分割结果的基础上,在HSV彩色空间下提出一种颜色距离的定义.根据定义的颜色距离,在使用颜色信息的同时结合空间信息,得到病斑的分割边界.实验表明,当色调分量因子k1和饱和度分量因子k2分别取0.1和0.05时得到的分割边缘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