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0篇
  免费   2468篇
  国内免费   1781篇
工业技术   27159篇
  2024年   212篇
  2023年   850篇
  2022年   893篇
  2021年   1043篇
  2020年   856篇
  2019年   910篇
  2018年   496篇
  2017年   656篇
  2016年   780篇
  2015年   879篇
  2014年   1597篇
  2013年   1186篇
  2012年   1542篇
  2011年   1490篇
  2010年   1255篇
  2009年   1319篇
  2008年   1537篇
  2007年   1235篇
  2006年   1128篇
  2005年   1120篇
  2004年   1038篇
  2003年   1008篇
  2002年   811篇
  2001年   571篇
  2000年   521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355篇
  1997年   287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152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08篇
  1991年   96篇
  1990年   102篇
  1989年   8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多分量波场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研究了二维各向同性介质中两分量记录的矢量法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首先从弹性波波动方程出发,在交错网格空间中推导了各向同性介质中弹性波逆时延拓的高阶有限差分格式;然后从程函方程出发,采用逆时差分格式求解地下各点的地震波走时。为确保算法满足地震波传播的因果性条件及其对复杂模型的适应性,用扩展波阵面算法追踪波前并搜索全局极小,以上述方法的计算结果作为弹性波逆时偏移的成像条件,实现二维多分量资料的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模型试算和实际单炮记录试验表明,叠前逆时深度偏移方法考虑了地震波的矢量特征,是一种有效的矢量波场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52.
激光水下成像技术及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孔捷  张保民 《光电子技术》2006,26(2):129-132
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三种主要的激光水下成像方法,即常规水下激光成像、高分辨率水下激光三维成像和偏振激光成像,分析了它们各自的工作原理、特点以及各自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3.
《今日电子》2006,(4):84-84
用于MCF532x和MCF537x ColdFire系列产品的开放源代码开发工具支持液晶显示器(LCD)和连网功能,能够简化嵌入式连网和图形用户界面(GUI)系统的开发。ColdFire板卡支持包包括:带有基本以太网和串行通信驱动的uCLinux工具链和内核,完全的传输控制协议/互联网(TCP/IP)堆栈。  相似文献   
54.
高国龙 《红外》2003,(5):34-40
1 引言 为了研究目标/背景现象,需要对红外背景的空间、光谱及时间特性进行表征。要使这项工作做到切实可行,就必须收集大量背景数据。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对所选的背景地形反复进行测量,以建立一个数据库。  相似文献   
55.
本文基于微通道板MCP(Microchannel Plate)探测器件设计一套成像系统,用于对波长为30.4nm的极紫外EUV(Extreme Ultraviolet)光进行成像.结果获得了一宽度为3mm的狭缝的像,实验测得490μm的成像系统的空间分辨率,并分析了影响系统分辨率的各种因素及为提高系统分辨率所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56.
共焦显微术和多光子显微术因其可以对厚的生物样品实现光学断层成像,因而在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详细综述了共焦显微术和多光子显微术在成像原理及特性等方面的差别,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每种显微术各自的优点、局限性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7.
58.
59.
论反射地震偏移成像   总被引:53,自引:14,他引:39  
对反射地震偏移成像问题进行了分析、对比与探讨,并对各种偏移方法如叠后时间偏移、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和它们之间在地质效果上的异同进行了讨论。认为,在当前的地面观测记录的质量条件下,叠后时间偏移和叠后深度偏移,叠前时间偏移和叠前深度偏移,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它们都有应用价值,不是互相排斥,而是互相补充。今后的方向是发展和完善高分辨率和高保真度的偏移成像方法。在这方面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