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31篇
  免费   790篇
  国内免费   884篇
工业技术   11405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71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333篇
  2020年   356篇
  2019年   287篇
  2018年   249篇
  2017年   370篇
  2016年   368篇
  2015年   427篇
  2014年   520篇
  2013年   824篇
  2012年   647篇
  2011年   767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595篇
  2008年   473篇
  2007年   559篇
  2006年   513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453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16篇
  2000年   204篇
  1999年   170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90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纳米压痕法对304不锈钢残余应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纳米压痕法研究了304不锈钢的残余应力,采用Suresh理论模型恒定载荷时的公式计算残余应力,最大加载载荷依次为500μN、1 000μN、1 500μN、2 000μN、2500μN。结果表明,不锈钢硬度和弹性模量为定值,退火前后的硬度分别为5.3GPa和4.0 GPa,弹性模量分别为110 GPa和100 GPa。利用Ansys分析软件模拟了压痕过程,发现不锈钢在受压过程中有Sink-in现象发生。纳米压痕法测得了未退火不锈钢存在残余压应力,大小为381 MPa;用XRD测得了未退火不锈钢中有350 MPa±23 MPa的残余压应力,两种测量结果吻合良好,说明了纳米压痕法在残余应力测试时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62.
Chromium and aluminum were simultaneously co-deposited by diffusion into austenitic stainless steel substrates, by a single-step, pack-cementation process. Th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of diffusion-coated products on 304 and 316 stainless steels and on Incoloy 800 is discussed. The morphologies of the phases formed at the surface, i.e., an external beta layer and an underlying multiphase interdiffusion zone, are presen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brittle, , outer layer was minimized by variations in the pack composition and activator. The coated 304 and 316 steels exhibited excellent scaling resistance upon oxidation in air at 1000°C.  相似文献   
63.
李从春 《钢管》1995,(2):32-34
介绍了LG55冷轧管机使用Φ7~32mm、Φ50~32mm孔型轧制小直径不锈钢管的工艺特点。试验表明,两种孔型可行,且Φ57~32mm孔型的综合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4.
对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变形时壁厚变化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确定了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时壁厚变化经验公式。实验结果发现 ,不锈钢管件无模拉伸时 ,壁厚变化tf/t0 与Dif/Di,D0 f/D0 ,1-RS的值成正比 ,即 :tf/t0 =k1Dif/D0 =k2 D0 f/D0 =k3 1-RS。对于薄壁不锈钢管件 (当t0 /D0 <0 1)无模拉伸时 ,k1=k2 =k3 =1。  相似文献   
65.
高广军 《模具制造》2007,7(7):60-62
分析了不锈钢板材冲压成形性能特点以及工件产生擦伤的原因,概述了铜合金模具材料的特性及应用范围.最后以实例方式介绍了模具镶块的结构优化设计,解决了工件表面擦伤和模具寿命急剧下降的技术瓶颈.  相似文献   
66.
Results of experiments performed to isolate the 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generated during slurry erosion-corrosion of 304L stainless steel are presented. Surfaces prepared by grinding to different finishes show that increasing the roughness lowers the pitting potential in chloride solution. Subsequent erosion by an aqueous sand slurry then alters this pitting potential (Ep), as measured in the solution phase alone, in a manner dependent on the initial surface roughness. Surfaces which were initially rougher show a pronounced rise in p after erosion, while those with an initially smoother finish show a fall in Ep after erosion. Measurement of Ep during erosion-corrosion does not fit either process, with values of Ep lower than those predicted from the surface roughness alone.  相似文献   
67.
 为了提高G102Cr18Mo高碳不锈轴承钢的洁净度、细化碳化物组织,采用真空感应熔炼、两次真空自耗重熔、大锻压比锻造的工艺路线,研究了真空处理及大锻压比锻造对化学成分、气体含量、夹杂物分布、二次枝晶间距及碳化物颗粒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真空感应熔炼过程(VIM)中,随着铝含量的增加,碳的脱氧能力大幅降低,即使铝质量分数为0.003%也对碳的脱氧能力有明显的阻碍作用;真空自耗重熔过程(VAR)由于高的真空度、高的重熔温度等热力学条件以及反应动力学条件的改善,氧含量显著降低,第一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从0.001 49%降低至0.000 57%,降低了61.7%,第二次自耗重熔后氧质量分数降低至0.000 50%。真空感应熔炼、真空自耗重熔过程,夹杂物的成分变化不大,主要以Al-Si夹杂为主,其次为Al2O3夹杂,再次为MnS夹杂、Mg-Al-Ca、Mg/Ca-Al夹杂。双真空冶炼后,钢中夹杂物主要为0~5 μm的细小夹杂物,未发现大于20 μm的夹杂,含有少量10~20 μm的夹杂,钢的洁净度大幅度提高。在真空自耗锭横断面上,从边部向芯部二次枝晶的形貌变化不大,二次枝晶间距逐渐增大,但是变化趋势缓慢,二次枝晶间距为85~95 μm,这主要得益于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对真空自耗锭进行大变形处理,最终锻造成40 mm的圆棒,碳化物颗粒的最大尺寸不大于20 μm,平均尺寸为15 μm,且没有碳化物聚集的现象。低的自耗重熔速度和大锻压比锻造是碳化物细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68.
 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由于高含量硅元素的加入使其具有优异的耐高温腐蚀性能和较低的成本,在制酸行业有着潜在的应用价值。然而,该合金中高含量硅元素的加入会促进凝固过程中溶质再分配,进而造成显著的元素偏析,最终导致合金内部产生枝晶组织和大量的有害相。对铸锭组织进行均匀化处理能够有效消除枝晶与元素偏析,促进析出相回溶和枝晶消融,从而改善材料的热塑性,有效应对热变形开裂问题。因此,采用金相显微镜(OM)、扫描电镜能谱分析(SEM/EDS)、电子探针(EPMA)、JMatPro软件计算等方法,研究了实验室条件下制备的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铸锭的显微组织和元素分布状态,通过残余偏析指数、扩散动力学计算并结合均匀化处理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合理的均匀化处理工艺。结果表明,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凝固过程中钼元素偏析最为严重,通过残余偏析指数模型计算得到的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可用来指导该成分合金的均匀化处理工艺;5%Si高硅奥氏体不锈钢经过1 150 ℃×12 h均匀化处理后,铸锭内枝晶消融,元素偏析基本消除,析出相与铁素体回溶到基体中,合金转变为全奥氏体组织,热塑性得到改善;当加热温度达到1 250 ℃时,合金出现过烧现象,晶界开始熔化。  相似文献   
69.
利用冷热疲劳试验机模拟分析了冷热循环对不锈钢复合板热疲劳性能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对热疲劳试样V形缺口及裂纹区域的形貌和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复合板热疲劳试样经 20~550 ℃ 7 500次冷热循环后,结合界面处V形缺口区出现微裂纹,且微裂纹起裂于V形缺口尖端基层侧。随着冷热循环的继续进行,微裂纹向基层内扩展,但并非沿着结合界面处扩展,而是沿着基层侧扩展。此外,热疲劳裂纹的起裂和扩展与氧化和应力作用有关,微裂纹起裂于热疲劳试样 V 形缺口区域基层侧表层局部氧化孔洞,并在冷热循环的应力作用下向基层内扩展,同时加剧氧化。随着冷热循环的继续进行,晶界氧化逐渐加剧,导致微裂纹扩展成更为明显的裂纹。  相似文献   
70.
含铜(Cu)抗菌不锈钢是一类结构/功能一体化金属新材料,目前已经具备稳定的工业规模生产能力。为应对日常生活、医疗领域和海洋工程装备领域所遇到的细菌微生物污染问题,已经开发出适用于相应领域的多种含Cu抗菌不锈钢新材料。为了探索新阶段含Cu抗菌不锈钢的研发方向,综合介绍了含Cu抗菌不锈钢关键性能的研究进展及在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分析了时代发展给该领域所带来的新的问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