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6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41篇
工业技术   1795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19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68篇
  2010年   143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人民黄河》2016,(7):5-10
不同类型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和冲出范围的影响因子和权重存在差异。"5·12"汶川地震后,震区沟谷流域内的大量松散物质在强降雨作用下形成了很多规模较大的降雨型泥石流,选取汶川震区20条暴雨沟谷型泥石流沟,对其被一次降雨过程的一次性冲出量、最大冲出长度、最大冲出宽度的预测方法进行了研究,应用多元统计方法建立了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和冲出范围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和冲出范围的因素除了总物源量、动储量总量、流域面积、沟道纵向长度、相对高差等自然因素外,还有筑坝、矿产开采、泥石流流域内边坡开挖等人为因素;所建立的模型适用于汶川震区暴雨沟谷型泥石流一次性冲出量和冲出范围的预测。  相似文献   
102.
府谷县大石板沟地处黄土沟壑区,由于附近人类活动影响,大量弃土堆填于大石板沟上游沟谷内,结合地形地貌及区域降雨条件分析,认为人类活动增大了大石板沟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即可能产生人为泥石流。对人为泥石流的特点、形成条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指出在采用科学治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可以阻止泥石流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海玮 《城乡建设》2011,(2):12-12
这场突如其来的泥石流,彻底摧毁了舟曲城区仅有的两个饮用水蓄水库,摧毁了城区供水主管网,使整个县城的供水系统全面瘫痪,城区几万人瞬间断了生活用水,解决供水难题成了抢险救灾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4.
目前,我国南方陆续进入主汛期,强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过程日趋频繁,部分地区多次出现强降雨过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总指挥回良玉对此高度关注,要求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和汛情、灾情,认真做好防御强降雨及其可能引发的流域洪涝、城乡积涝和局部地区山洪、山体滑坡、泥石流灾害等工作,同时要防范雷电和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暴雨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相似文献   
105.
《Planning》2015,(3):427-430
牛塘沟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至2011年8月共暴发了5次不同规模的泥石流地质灾害,对沿沟的村庄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和危害,特别是"8·20"牛塘沟泥石流,对沿沟两岸灾后重建的村庄及水磨镇自来水厂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对水磨镇中学师生的生命安全亦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根据牛塘沟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成因机制的分析,提出治理工程措施,通过工程措施的实施,保护了沟域内危险区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和防减灾效益。  相似文献   
106.
缙云县泥石流地质灾害与降雨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缙云县域内已发生的泥石流与降雨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概略地确定了该地区沟谷型泥石流发生的临界雨量,给今后该地区的泥石流防治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7.
《人民黄河》2017,(8):80-84
通过室内水槽试验,探讨了坡度不连续沟道经泥石流侵蚀后纵剖面形态的演化特征。试验中底床纵剖面由3个坡度不连续的坡段组成,相邻坡段间形成了纵向上的坡度转折点,即凹转折点和凸转折点。结果表明:凸转折点附近在侵蚀过程中并没有产生溯源侵蚀,而是逐渐平滑化;凹转折点附近的侵蚀具有明显的冲击侵蚀特性,出现了明显的侵蚀坑;侵蚀后纵剖面起伏与沟床转折角有关,当转折角较小时,以水力侵蚀为主,侵蚀后纵剖面起伏较小,当转折角增大时,重力侵蚀逐渐增强,出现局部崩塌或滑坡,侵蚀后沟道纵剖面起伏增大。  相似文献   
108.
论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和防治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了符合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和防治需要的泥石流分类方法,最后阐明了泥石流预测、预报和防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李立民 《山西建筑》2004,30(7):114-115
针对乌鞘岭地段不良地质的分布情况,从滑坡、顺层斜坡、崩塌落石等方面,分析了该地质情况对展线工程的影响,提出二线修建后可能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崔庆忠  崔巍 《吉林水利》2006,(Z1):47-49
本文对岫岩县境内近年来所发生的崩塌、山洪、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掌握这些灾害特征和致灾原因,积极落实防治措施,对防灾减灾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