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医药卫生   47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方法探讨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的效毒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STITCH等数据库查询雷公藤的化合物分子及其主要靶点,并与狼疮性肾炎相关基因做对比,获得药物靶点与疾病相关的共有基因,构建药物与疾病之间的网络关系。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潜在作用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成分-疾病网络。运用Clusterprofiler程序分别进行GO基因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从雷公藤中筛选得到44个候选活性成分,包括雷公藤甲素、雷公藤多苷、雷公藤红素等;潜在作用靶标228个,其中治疗靶标152个,毒性靶标76个。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治疗靶标主要与细菌来源分子的反应(response to molecule of bacterial origin)、对脂多糖的反应(responsetolipopolysaccharide)、胞浆钙离子浓度的正调控(positiveregulationofcytosoliccalciumion concentration)等有关。治疗狼疮性肾炎的相关基因参与通路共125条,具有潜在不良反应的相关基因通路共130条。分子对接结果表明,5α-benzoyl-4α-hydroxy-1β, 8α-dinicotinoyl-dihydro-agarofuran、triptofordin B1、triptofordinine A2与SYK有较好的结合性。结论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和分子对接挖掘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治疗靶点和毒性靶点、治疗作用通路和毒性作用通路,为研究雷公藤对狼疮性肾炎效毒作用机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抑制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磺酰罗丹明B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DNA含量;免疫印迹检测细胞Bcl-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荧光染色后观察到雷公藤甲素作用后细胞核染色质致密浓染,呈凋亡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细胞出现较高的亚二倍体峰;雷公藤甲素可使细胞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雷公藤甲素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具有药物浓度依赖性,并可通过下调Bcl-2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33.
目的:研究超声提取雷公藤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进行优选,并以雷公藤甲素含量为指标,采用HPLC法测定雷公藤甲素含量。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表明,雷公藤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药剂比为1∶15,提取时间为60 min。结论:该方法简便快捷,可作为超声提取雷公藤中雷公藤甲素最佳的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34.
目的通过示范应用,验证抗生育灭鼠剂近期(1.5个月)和中远期(4.5个月)的灭鼠效果。方法示范应用区在2012年10月15日到11月13日分3阶段投放新贝奥生物灭鼠剂(2.5 mg/kg雷公藤甲素),至2013年春季灭鼠未进行大规模投放鼠药灭鼠;对照区在2012年10月15日到11月19日分3阶段投放0.005%溴敌隆灭鼠剂,2013年春季灭鼠时(3月18-19日)再次投放0.005%溴敌隆灭鼠剂,观察两区鼠饵拖食率变化,评估灭鼠效果。结果试验区从使用新贝奥生物灭鼠剂灭鼠之日起1.5个月后鼠密度下降率为77.01%,对照区使用溴敌隆毒饵鼠密度下降率为72.66%;投放新贝奥生物灭鼠剂1个月之后4.5个月未采取灭鼠措施,试验区仍保持76.53%的下降率,而对照区在2013年春季再次使用溴敌隆毒饵灭鼠后鼠密度下降率为72.68%。结论新贝奥生物灭鼠剂适口性好,对靶鼠具有毒杀和抑制生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5.
136.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管新生和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基因/磷酸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TEN/PI3K/AKT)通路的影响,阐明雷公藤内酯醇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7.
雷公藤制剂是中药中治疗自身免疫疾病的首选药物,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肾小球肾炎和多种癌症中显示卓越疗效。雷公藤甲素被认为是雷公藤制剂中最主要的活性成分,具有免疫抑制、抗炎、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但雷公藤甲素自身存在毒性较大、水溶性差、治疗窗口窄等成药性缺陷,极大地限制了其临床应用。雷公藤甲素的毒性源自其产生药效的作用机制,常规的结构修饰很难改善其成药性,因此,如何实现雷公藤甲素的减毒增效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前药设计策略,改善水溶性、提高药物靶向性,有望解决雷公藤甲素成药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8.
目的 探究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TPL)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LPS诱导的足细胞损伤模型为研究对象,设立空白对照组、药物组、模型组和实验组。采用免疫荧光法观察足细胞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形态及粘着斑蛋白Vinculin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采集图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血管生成素样蛋白3(angiopoietin-like protein 3,Angptl3)、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 protein,CD2AP)、Synaptopodin以及Palladin的表达。结果 TPL可以使足细胞细胞骨架排列趋于整齐,部分丝状结构完整,提高足细胞CD2AP(P<0.05)和Synaptopodin(P<0.001)、Palladin(P<0.05)及Vinculin的表达,同时可降低足细胞Angptl3的表达(P<0.05)。结论 TPL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足细胞骨架,缓解LPS造成的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39.
目的基于Nrf2-ARE信号通路探讨异甘草酸镁对雷公藤甲素损伤L-0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肝L-02细胞,通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异甘草酸镁(60μmol·L^-1)对雷公藤甲素(80nmol·L^-1)损伤L-02细胞中Nrf2核转移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测定细胞核中Nrf2及细胞中细胞色素P450 3A4(CYP3A4)、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multidrug resistance associated protein 2,MRP2)和胆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的蛋白表达。结果雷公藤甲素对L-02细胞核中Nrf2具有诱导作用(P<0.01),并促进Nrf2核内转移;异甘草酸镁预处理组较雷公藤甲素组降低L-02细胞核中Nrf2的表达(P<0.01);异甘草酸镁预处理后对雷公藤甲素损伤L-02细胞中CYP3A4、MRP2和BSEP蛋白表达具有诱导作用(P<0.01)。结论异甘草酸镁可减轻雷公藤甲素对L-02细胞造成的损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核中Nrf2以及细胞中CYP3A4、MRP2和BSEP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40.
目的考察雷公藤内酯醇在不同种属的血浆蛋白结合率。方法超滤法分离结合型药物和游离型药物,LC-MS/MS法测定药物的浓度。结果雷公藤内酯醇在不同浓度下与大鼠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是(25.4±1.8)、(12.7±8.5)和(11.5.±3.2)ng/ml,与比格犬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是(16.1±2.2)、(28.6±0.3)和(25.0±1.2)ng/ml;与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分别是(21.5±2.1)、(18.9±5.7)和(21.3±2.6)ng/ml。结论雷公藤内酯醇在实验浓度范围内与大鼠、比格犬和人血浆中蛋白结合率均较低,相同浓度雷公藤内酯醇与不同种属血浆蛋白结合率,以犬血浆最高[(28.6±0.3)ng/ml],与大鼠[(25.4±1.8)ng/ml]、人血浆[(18.9±5.7)ng/ml]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大鼠与人血浆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各种属血浆蛋白结合率与药物浓度无明显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