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3篇
  免费   264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医药卫生   275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黄酮外用酊剂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黄酮外用酊剂治疗外阴白斑的药效学.方法:将黄酮提取物配成0.2%(含25%乙醇)的酊剂.通过体外抑毒实验,小鼠抗炎、止痛、止痒实验,大鼠肉芽肿实验,及初步临床治疗116名外阴白斑患者,探讨了黄酮酊剂与治疗外阴白斑有关的药理机制和初步临床疗效.结果:该药具有明显止痛、止痒、促进损伤组织愈合、抗慢性肉芽肿、抗急性炎性渗出和抗病毒的功效.结论:黄酮酊剂治疗外阴白斑药效确实,见效快,使用方便,安全、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72.
神经生长因子脂质体大鼠鼻腔给药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NGF脂质体(NGF-SSL)鼻腔给药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并与NGF静脉给药相比较。方法鹅膏蕈氨酸(ibotenicacid,IBO)大鼠Meynert核注射制造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r'sdisease,AD)模型,以生理盐水Meynert核注射作为假手术对照组,通过水迷宫试验,跳台实验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价AD模型。并应用此模型采用同样方法研究NGF静脉给药,NGF和NGF-SSL鼻腔给药后的药效。结果AD模型经鉴定能够应用于药效研究。NGF鼻腔给药药效优于NGF静脉注射,NGF经脂质体包载后药效进一步提高。NGF-SSL鼻腔给药后能明显保护胆碱能神经元免受损伤,动物游泳时间缩短,跳台潜伏期延长,AchE染色积分光密度接近正常大鼠。结论鼻腔给药能够实现药物给药途径上的脑靶向,药物经脂质体包载后能明显增加其脑摄入,提高药效。  相似文献   
73.
复方黄连液对慢性骨髓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探讨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和复方黄连液对它的影响.将64例慢性骨髓炎患者随机分为复方黄连液组和庆大霉素组各32例,观察治疗前和治疗后1、2、3个月患者红细胞免疫诸指标的变化,并将治疗前指标与正常人对比.结果显示,慢性骨髓炎患者红细胞免疫诸指标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0.01);在治疗后3个月,所有病例的红细胞免疫指标高于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且复方黄连液组优于庆大霉素组(P<0.05~0.01).表明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复方黄连液能显著提高慢性骨髓炎患者的红细胞免疫功能,为临床运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4.
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共同构成了现代药理学研究的基础。PK/PD模型是将两者相结合,以说明给予某一剂量后所引起的药理作用的时间过程。研究PK/PD关系不但有助于正确指导临床用药,还可以用于探讨药物作用机制、新药评估以及新制剂的开发等。本文就近些年来PK/PD模型在药理学和毒理学,临床应用以及新药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榆柏喷雾剂对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作用.方法:建立小鼠皮肤创伤和烫伤两种皮肤溃疡模型,记录用药组和对照组小鼠皮肤溃疡面积,用显微镜观察溃疡面炎症细胞浸润情况.结果:与自身对照组相比较,榆柏喷雾剂可明显缩小小鼠皮肤溃疡面积(P<0.01),同时炎症细胞浸润也有明显减少(P<0.01);并且局部刺激性试验证明本制剂无刺激性.结论:榆柏喷雾剂可明显促进小鼠皮肤溃疡的愈合.  相似文献   
76.
熟地黄多糖对血虚模型小鼠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观察熟地黄多糖 (RGP)对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造血干细胞、骨髓有核细胞的影响。方法 :各组小鼠连续灌胃 8~ 9d ,腹腔注射环磷酰胺 (CY)致化学损伤血虚模型 ,取全血测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计数 ;各组小鼠尾静脉注射同种供体小鼠骨髓细胞悬液 ,取脾脏固定 ,观察外源性脾结节形成 ,各组小鼠以60Coγ全身照射7.25Gy ,取脾脏观察内源性脾结节形成 ;各组小鼠60Coγ全身照射 7.5Gy ,复制出放射性损伤模型 ,测外周血象和骨髓有核细胞数量。结果 :RGP各组对CY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 ,与模型组比较 ,有显著差异。对小鼠脾结节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005,P<001) ,对于小鼠外周血象的放射性损伤 ,RGP高剂量组可明显抑制小鼠全血细胞减少 (P<005) ,RGP低剂量组虽可提高损伤小鼠血细胞数量 ,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熟地黄多糖对于不同血虚模型小鼠外周血象、骨髓有核细胞下降均有拮抗作用 ,对小鼠造血干细胞具有促进增殖、分化作用。  相似文献   
77.
海螵蛸对骨愈合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为揭示中药海螵蛸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干预作用,了解海螵蛸的调节靶点,探索建构中药基因组学的途径.通过在大鼠胫骨打孔的方法建立单因素干扰模型,在不同时间点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各类mRNA的变化进行动态观察骨愈合过程中Ⅰ、Ⅱ、Ⅲ型前胶原mRNA、转化生长因子(TGG)-β1 mRNA、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mR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海螵蛸在骨折早期对Ⅰ、Ⅲ型前胶原mRNA、VEGFmRNA、BMP-2mRNA的表达升高,而对Ⅱ型前胶原mRNA、TGF-β1 mRNA的表达量无明显影响;但达到峰值后,Ⅱ、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水平下降,VEGFmRNA、TGF-β1mRNA表达量中后期维持于较高水平.表明海螵蛸与血管形成有关,对骨折软骨形成早期具有促进骨诱导的作用,并对成骨细胞的增殖及合成活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8.
续断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探讨续断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细胞周期和Ⅰ型前胶原αmRNA表达影响.根据文献方法培养大鼠成骨细胞株UMR-106/01,采用3H-Tdr法检测细胞增殖,PNPP法、RIA法、茜素红染色法以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碱性磷酸酶活性、骨钙素活性、矿化结节形成和Ⅰ型胶原αmRNA的表达,从而了解续断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FCM法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续断中、高剂量能显著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增加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矿化结节形成的数量,促进成骨细胞骨钙素和Ⅰ型前胶原mRNA的表达(P<0.01,P<0.05),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续断高剂量组细胞增殖率、S期细胞比率和细胞增殖指数等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和雌激素组比较差异也无显著性.细胞凋亡率和G0-G1期细胞比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5).表明续断能有效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防止成骨细胞凋亡,可能是该药促进骨折愈合、防治骨质疏松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汉族和侗族健康成人服用地西泮(安定)后的中枢神经系统效应,探讨药物作用的种族差异性。方法:采用双盲随机交叉给药方法,给予汉族和侗族受试者各10人以安慰剂、地西泮7.5 mg或15 mg一次口服,所有药丸置于红色胶囊中,各次服药间隔至少2周。受试者检测前均用早餐,检测时间为9:30 am,记录服药前及服药后0.5、1、1.5、2、3、5 h的数字符号匹配试验(DSST)成绩和脑电图。结果:汉族受试者服7.5 mg地西泮后60~90 min及服15 mg地西泮后30~90 min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侗族受试者,但侗族受试者服15 mg地西泮后3~5 h的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汉族受试者,汉族和侗族受试者服用同一剂量5 h后的血药浓度曲线下面积均无显著差异。汉族受试者服15 mg地西泮后1、1.5、3、5 h的DSST下降值和5 h的DSST得分改变曲线下面积均显著低于侗族,经血药浓度校正后这种差异便消失。应用每人的效应-浓度曲线来计算使脑电图快波比重增加50%所需的地西泮浓度,汉族受试者使快波比重增加50%所需的地西泮血药浓度为543.8±371.7μg·L-1,侗族为547.0±590.7μg·L-1,两民族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汉族和侗族口服相同剂量地西泮在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有显著性差异,但产生的中枢效应程度相同。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