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8篇
  免费   266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医药卫生   275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64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7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88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80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2例急性脑梗死病人随机分为纳洛酮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纳洛酮组用5% GS 250 ml+纳络酮注射液 0.8 mg 静滴,每日2次;对照组用5% GS 250 ml+复方丹参 16 ml 静滴,每日1次.疗程均为 14 d,在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和起效时间比较.结果纳洛酮组总有效率为 93.5%,对照组为 7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纳洛酮组的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2.
熟地多糖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观察熟地多糖 (RGP)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小鼠连续给药 7天 ,取全血比色法检测血清溶血素水平 ;小鼠连续给药 10天 ,分别用DNCB致敏、攻击 ,尾静脉注射伊文思蓝溶液 ,取蓝染皮肤检测迟发性超敏反应 ;小鼠连续给药 8天 ,尾静脉注射印度墨汁后 ,立即取血读取OD值。结果 :熟地多糖 1 73g/ (kg·d) ,3 4 6 g/ (kg·d)灌服小鼠 ,可促进小鼠血清循环抗体溶血素的生成 (P <0 0 5 ) ,明显增强小鼠DNCB诱导的DTH反应 (P <0 0 5 ) ,提高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指数 (P <0 0 5 ,P <0 0 1) ,而对于吞噬系数无明显影响。结论 :熟地多糖具有提高小鼠免疫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喉咽清水蜜丸的制备、质量控制方法及其药效学和毒理学。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含量 ;对制剂的抗炎、镇痛、祛痰作用进行研究 ;对制剂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进行研究。结果 :喉咽清水蜜丸中甘草酸的线性范围为0 0384~0 615mg/ml ,回收率为 (99 20±1 75) %。本制剂具有抗炎、镇痛、祛痰作用 ,未见明显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结论 :本制剂制备工艺简单 ,质量可控 ,疗效确切 ,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4.
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及药效学相关研究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抗菌药物的药动学(PK)、药效学(PD)的相关研究,发现了抗菌药物不同的PK/PD特性;提出了预测抗菌药物疗效的重要PD参数为AUC0-24/MIC,Cmax/MIC,t>MIC和抗生素后效应(PAE)等;而且对评价药物有效性。指导合理用药,提高药物疗效,避免产生耐药性都有指导性的作用。因此,PK/PD研究是抗菌药合理应用的基础,在研究、设计和制定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制定敏感性临界值以及推荐用药指南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5.
百合更年安冲剂主要药效学研究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合更年安部皮1.5、3.0、6.0g/kg给小鼠灌胃,中、大剂量组均能显著抑制活动,减少被动活动能对抗去水吗啡引起动物的运动增加;与戊巴比妥钠有协同作用;有一定的镇痛效果。对交感神经兴奋有对抗作用。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应用群体药理学方法探讨血浆中乙醇浓度对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酸 ,乳酸 ,丙酮酸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酸 (H A)比值及乳酸 丙酮酸 (L P)比值变化的效应。方法 :给 14名健康成人口服剂量相当于1.0 2g·L-1总身体水的乙醇。在另一项实验中 ,给 8名健康成人静脉注射剂量相当于 0 .83g·L-1总身体水的乙醇。在服用乙醇后 380min采取静脉血测定乙醇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酸 ,乳酸及丙酮酸的血浆浓度。在静注乙醇后 340min采血测定上述 5种物质的血浆浓度。结果 :在口服乙醇实验中 ,C0 为 6 6 .6±8.1mg·dl-1,显著低于 10 2mg·dl-1,(t检验 ,P <0 .0 0 1)。清除相斜率 β为 0 .2 2 9± 0 .0 5mg·dl-1·min-1。在静注实验中 ,C0 为 75 .6± 10 .9mg·dl-1,与 83mg·dl-1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β为0 .2 4 5± 0 .0 5mg·dl-1·min-1。在两项实验中 ,我们应用群体间接生理反应模型来拟合乙醇浓度对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酸 ,乳酸 ,丙酮酸 ,β 羟丁酸 乙酰乙酸比值及乳酸 丙酮酸比值变化的效应 ,并得出各项参数。同时 ,我们发现 ,当乙醇的清除相结束时 ,H A比值尚未达最大值 ,说明在乙醇的零级代谢相时肝脏仍在产生NADH。乳酸和乙醇的关系曲线显示乳酸的变化呈现一种逆时钟方向的滞后。结论 :血L P比值不适合用作实  相似文献   
67.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理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内各种因素引起的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改变,可能导致相应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变化。本文综述了有关药物 血浆蛋白结合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展,及其与药代动力学和药效相关性的理论阐述,并运用药理学相关基础理论对其临床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总结了在常规的药物实践中如何评价药物的游离浓度监测和血浆蛋白结合的药效和临床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68.
以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解毒汤对小鼠的药效动力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宋珏  路通  谢林  王广基  刘晓东 《中草药》2005,36(5):709-713
目的以含药血清对小鼠肝匀浆体外生成丙二醛(M DA)的抑制作用为指标,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水煎剂的药效动力学。方法测定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作用的经时过程,并考察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单味药煎剂及小檗碱、黄芩苷抑制M DA生成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结果小鼠ig黄连解毒汤、黄连、黄芩、黄连 黄芩后,含药血清均可抑制体外肝匀浆M DA生成,且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各药的Em ax分别为86%、76%、79%及81%;tm ax分别为180、120、5及15 m in;其煎剂对M DA生成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小檗碱在0.12~10 ng/mL无明显的抑制作用;黄芩苷在1.11~10μg/mL有抑制作用,且作用亦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方。黄芩苷可能是黄芩药液和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分之一,而小檗碱可能与含药血清抗氧化作用无关;小鼠ig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所得含药血清对M DA生成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每个瘤株重复进行3批试验,每批试验用小鼠50只,随机分5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环磷酰胺(100 mg.kg-1)组和蜈龙抗癌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对于Lewis肺癌和P388白血病瘤株,低、中、高剂量分别相当生药10,25,40 g.kg-1.d-1,对于S180肉瘤和H22肝癌瘤株,则分别为15,30,50 g.kg-1.d-1。观察用药后动物的一般表现、体重增长和肿瘤生长情况。结果:高剂量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的抑制率分别为90.1%,30.8%,49.8%和52.3%。阳性对照药环磷酰胺对以上4种瘤株的抑制率分别为90.6%,77.2%,79.6%和60.3%。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体重增长减缓。结论:蜈龙抗癌颗粒对小鼠移植性肿瘤Lewis肺癌、P388白血病、S180肉瘤和H22肝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对小鼠Lewis肺癌的治疗效果最明显。高剂量连续用药9~11 d对小鼠有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国产琥珀酸罗哌卡因粉针剂及进口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的药效学特征,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琥珀酸罗哌卡因临床主要用于外科手术麻醉、局部麻醉等,我们对两药进行了4种动物模型药效学实验研究。结果:两药在相同剂量下的表面麻醉、浸润麻醉、传导麻醉及椎管麻醉作用相近,麻醉浓度和麻醉效能间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经统计学分析,两药EC50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认为国产琥珀酸罗哌卡因可以成为进口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理想的代用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