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4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188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5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169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36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李汉成 《中国热带医学》2008,8(10):1770-1770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方法收6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治疗组除标准治疗外,每日口服贝那普利1次,初始剂量为2.5mg,如能耐受逐渐增加到10mg,连服12周。两组治疗前后均进行心力竭总积分(HFC),6min步行试验(6MT)及心功能测定。结果两组心功能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心力衰竭积分(HFC),六分钟步行试验(6MT)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博量(SV)心脏指数(CL),均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贝那普利可用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运动耐量,抑制并逆转左心室重塑。  相似文献   
102.
刘明 《中外医疗》2008,27(36):82-83
目的 观察评价氨氯地平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平行分组对照法将患者分为2组.2组基本用药相似,均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A组:氨氯地平5mg每日1次.B组:氨氯地平5mg每日2次,直到血压达标.结果 治疗第1周末血压开始下降,第4~8周血压达到标准血压.B组达标率分别为SBP(收缩压)76.67%和DBP(舒张压)80%, 较A组SBP(70%)、DBP(73.33%)达标率高(P<0.05),观察1年,2组不良反应轻,均不需停药或换药,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钙拮抗剂氨氯地平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病人依从性较好,适合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03.
贝那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对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A组)和贝那普利治疗组(B组),共用药14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压、UAER指标,并应用WCP公式计算GFR.结果:贝那普利治疗组的URAE及肾小球高滤过降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贝那普利可改善糖尿病患者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状态,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观察螺内酯和贝那普利联合应用对早期糖尿病(DM)肾病患者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影响。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3例和贝那普利组32例,2组控制血糖方法相同,贝那普利组给予贝那普利10mg,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加服螺内酯20mg,每日1次。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血浆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及UAER的变化,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UAER均显著降低(P<0.01),且与贝那普利组(81μg/min±30μg/min)相比,联合治疗组UAER(51μg/min±28μg/min)进一步显著降低(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观察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贝那普利与小剂量螺内酯联用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UAER效果更显著,且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105.
贝那普利与缬沙坦治疗慢性肾病蛋白尿及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贝那普利与缬沙坦单用及联用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及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5例慢性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贝那普利组(n=28)、缬沙坦组(n=26)、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组(n=21),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和第8周的血压、24 h蛋白尿定量、血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和血尿素(SUA)等指标.结果:三组患者治疗后血压和24 h蛋白尿定量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联用组较缬沙坦组和贝那普利组降蛋白尿作用更显著(P<0.05).三组患者治疗前后BUN,Scr无明显变化,但缬沙坦组及联用组治疗后SUA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贝那普利与缬沙坦联用对慢性肾脏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降蛋白尿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106.
活血化淤消癥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76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活血化淤消癥通络中药治疗糖尿病肾病(D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D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两组均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化淤消癥通络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对照组予贝那普利,口服10mg/次,1次/d。疗程12个月。检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血β2-微球蛋白(β2-MG)、尿β2-MG、尿α1-微球蛋白(α1-MG)、D-二聚体(D-D)、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UAER、血β2-MG、尿β2-MG、尿α1-MG、FIB、D-D水平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UAER、血β2-MG、尿β2-MG、尿α1-MG、FIB、D-D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FIB、D-D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化淤消癥通络中药治疗DN,在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和高凝状态方面明显优于贝那普利。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贝那普利和氯沙坦防治环孢素A(CsA)慢性肾毒性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每组10只.低盐饲料饲养,以CsA 15 mg/(kg·d)皮下注射造模,贝那普利组、氯沙坦组、联合用药组分别以单用贝那普利、氯沙坦及两者联用灌胃治疗,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于第4周末处死动物,取肾脏作肾组织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含量测定,Masson染色检测肾脏纤维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生长转化因子-β1(TGF-β1)和胶原Ⅲ(ColⅢ)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的肾组织AngⅡ含量、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明显升高;单药治疗组间质纤维化程度、TGF-β1、ColⅢ较模型组均有所下降,联合用药组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那普利和氯沙坦可能是通过下调TGF-β1,抑制ColⅢ表达,从而延缓CsA大鼠肾间质纤维化进展.两者联合应用,疗效更显著.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采用大鼠肾上腹主动脉部分结扎的模型,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心房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40重构的影响及贝那普利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3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组)、腹主动脉结扎组(A组)、结扎 贝那普利组(B组).喂养8周后处死,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及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鼠心房Cx40的分布特征,半定量分析Cx40的含量.结果 与C组相比,A组血浆、心肌AngⅡ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B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A组大鼠心房Cx40含量减少(P《0.01),并向侧边分布增加;而B组Cx40含量较A组增加(P《0.01),且分布不均一程度减轻.结论 AngⅡ升高可导致心房Cx40重新分布和表达减少;贝那普利通过降低AngⅡ水平,可有效减轻心房Cx40的重构.  相似文献   
109.
贝那普利对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观察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改善蛋白尿的疗效。方法 110例50-60岁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6例,其中伴有蛋白尿25例;对照组54例,其中伴有蛋白尿23例,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3个月后复查血压,能控制血压在理想范围140/90mmHg以下的,治疗组有53例(94.6%);对照组有32例(59.3%)。两组比较P〈0.01;蛋白尿程度减轻的,治疗组有16例(64.0%),对照组有3例(13.0%),两组比较P〈0.01。结论 贝那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效果好并能减少蛋白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