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64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211篇
医药卫生   6090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121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70篇
  2019年   16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72篇
  2016年   186篇
  2015年   219篇
  2014年   383篇
  2013年   365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35篇
  2010年   457篇
  2009年   419篇
  2008年   396篇
  2007年   354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65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肝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 90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胺、补充人血白蛋白或血浆等支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门冬氨酸钾镁3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脉点滴,1次/d。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退黄降酶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门冬氨酸钾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高胆红素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观察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素,1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ALT平均复常时间、TBIL平均复常时间短于对照组。结论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乙肝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不同配比的18α-、18β-甘草酸(GL)对四氯化碳(CCl4)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临床应用合理比例。方法取健康雄性sD大鼠(2004-20)g70只,随机分为7组,即正常组、CCl4肝损伤组、180L—GL、18β-CL和3个不同配比组(α:13比例分别为4:6、3:7和2:8)。采用腹腔注射CCl4复制大鼠急性肝损伤模型。分别于24h和48h后摘眼球取血,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同时测定肝脾重量,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并对肝细胞的组织形态学进行观察。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肝脏系数显著增高,脾脏系数和SOD活性显著降低,组织病理学亦有显著差异,造模成功。5个药物组中以18α-和18β-GL配比为3:7最佳,能显著抑制CCl4引起的大鼠血清ALT、AST及肝脏系数的升高以及脾脏系数和肝脏SOD活性的降低,并能显著减轻CCl4引起的肝细胞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18α-与18β-GL3:7配比组对CCI。致大鼠肝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94.
肝内胆汁瘀积性病毒性肝炎(简称瘀胆型肝炎)是急、慢性病毒性肝炎常见的临床类型,其发病率占病毒性肝炎的2%~8%,临床特点是黄疸深、持续时间长、易转变为胆汁性肝硬化,退黄困难。我们用复方甘草酸苷联合亮菌甲素治疗瘀胆型肝炎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3种输液配伍及不同温度下甘草酸二铵注射液配伍后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室温6h内甘草酸二铵注射液与5%GS、10%GS及0.9%NS配伍液均稳定;4℃及25℃6h内与10%GS配伍液稳定,37℃6h与10%GS配伍液不稳定。结论: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常温下6h内与3种注射液配伍稳定,低温及室温稳定,37℃配伍液不稳定。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应用物理-生物耦联新工艺,对甘草有效成分的提取方法进行改进,提高有效成分得率.方法 采用蒸气爆破和酶解(木质素酶+纤维素酶)甘草粉末后再煎煮提取的方法,获得甘草酸,使用正交实验优化气爆和酶解条件,并用HPLC测定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体系.结果 与常规方法煎煮甘草粉末相比,气爆处理甘草粉末溶出甘草酸的含量显著提高(P<0.05);气爆+酶解处理甘草粉末溶出甘草酸的含量极显著提高(P< 0.01).结论 蒸气爆破+酶解工艺提取中药成分,在充分利用中药宝贵资源和环境保护方面将发挥有益作用,推动中药现代化.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建立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配伍对汤剂中甘草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L8(27)正交设计,以HPLC法测定白虎汤中甘草酸含量。结果:配伍降低了白虎汤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知母和粳米对甘草酸含量的影响存在显著性(P<0.05),石膏增加了甘草酸含量,但影响不显著,两两交互作用对甘草酸含量影响不显著。结论:知母和粳米降低了复方药液中甘草酸含量。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7月诊治的黄疸型肝炎患者102例,遵照知情同意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甘利欣(甘草酸二铵)、泰特(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组5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菌陈汤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30%,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不良反应症状均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不影响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黄疸型肝炎疗效更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999.
目的:初步探讨乌拉尔甘草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遗传规律.方法: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具有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其F1代表现高干重、高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比例远高于低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的F0代的F1代,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论:乌拉尔甘草的干重、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具有较好的遗传性,能够较稳定地遗传给子代.  相似文献   
1000.
何峰  黄勇  何迅  王爱民  李勇军  王永林 《中成药》2011,33(3):432-435
目的:对珍珠滴丸大孔树脂吸附精制的方法进行工艺考察,选取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3,4-O-二咖啡酰基-奎宁酸和甘草酸的吸附量和解析率为考察指标,选用6种型号的大孔吸附树脂进行纯化.结果:D-101树脂吸附和解吸效果最佳,最优工艺条件为:上样浓度为0.25 g生药/mL,吸附流速为200 mL/h,洗脱剂70%乙醇,洗脱剂用量为3倍柱床体积.结论:大孔树脂吸附法可用于珍珠滴丸的精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