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8篇
医药卫生   55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451.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二甲双胍基础上分别加用格列齐特或者维格列汀治疗,对比其疗效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54例单用二甲双胍而血糖未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加用格列齐特或维格列汀治疗16周,检测治疗前后体重、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16周后,2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齐特组体重增加(1.61±1.2) kg,维格列汀组体重增加(0.84±1.19) kg,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格列齐特组患者低血糖报告共9人次,维格列汀组无低血糖报告.结论 对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未能达标患者,第2种口服降糖药使用格列齐特或者维格列汀均可有效降低血糖,两者疗效相当,使用维格列汀者有着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无明显增加的特点.  相似文献   
452.
周友汉 《当代医学》2014,(1):139-14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2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2例患者采用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将其余50例仅使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的糖化血红蛋白(HbAlc)、餐后2 h的血糖水平(2 hPBG)以及空腹时的血糖水平(FBG)进行比较。结果经过8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lc、2 hPBG以及FBG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Ρ<0.05),观察组患者疗效优于对照组;经过12周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bAlc、2 hPBG以及FBG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二甲双胍联合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的短期疗效十分显著,因此,在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时,可以对此种治疗方式进行推广普及。  相似文献   
453.
有研究表明 ,炎症反应在 2型糖尿病 (DM)血管病变中起重要作用[1] 。炎症反应是多种炎性细胞、递质、细胞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白细胞跨内皮迁移至血管壁间隙是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必要步骤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的黏附是此过程中早期重要的一步。多形核 (PMN)白细胞的黏附分子CD11b/CD18介导此全过程。近年来 ,国内外已有较多的研究证实 ,格列齐特有独立于降血糖的对血管病变的防治作用[2 ,3] ,但其机制不明。为此 ,我们通过对 2型糖尿病患者PMN白细胞黏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及格列齐特对它的影响 ,探讨格列齐特对血管病…  相似文献   
454.
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34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17例,口服格列齐特片,每次80 mg,每日2次;试验组117例,口服格列齐特缓释片,每次60 mg,每日1次。疗程12周。结果225例完成了试验。两组均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齐特缓释片组降低FBG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1.26%和93.16%,格列齐特片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44.44%与94.02%。格列齐特缓释片组降低2 hBG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9.91%和92.31%,格列齐特片组的显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23.08%与89.7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7.69%。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及实验室证实的低血糖(血糖≤2.78 mmol/L),个别病例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结论国产格列齐特缓释片能有效地降低FBG、2 hBG以及HbA1c水平。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455.
目的 评估格列齐特缓释片每日30 mg及60 mg两个起始剂量水平,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及其对胰岛素抵抗与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3月选取120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片30 mg/d及60 mg/d两组治疗16周,以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作为主要疗效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 PG)、7点血糖谱、胰岛素曲线下面积(AUCINS)、胰岛素敏感性指数(SEN)、胰岛素分泌功能指标[包括胰岛素生成指数(ΔI30/ΔG30)、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修正的β细胞指数(MBCI)]作为次要疗效指标,并进行不良反应等安全性评估.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差异分析采用Wilcoxon检验.结果 格列齐特缓释片治疗16周后,60 mg组HbA1c较基线的下降幅度(-2.2%±1.4%)较30 mg组较基线的下降(-1.2%±1.1%)更为显著(F=4.2,P=0.04);研究终点时,两组受试者FPG、2 hPG及7点血糖较基线的下降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UCINS及ΔI30/ΔG30较基线的变化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30 mg组较基线的升高幅度比较,60 mg组HOMA-β较基线的升高幅度更显著(t=1951.0,P=0.04);30 mg组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为10.5%(6/57),而60mg组更高,为16.1%(9/56);治疗后30 mg组和60 mg组体质指数分别为(24.8±2.6)和(24.2±2.5)kg/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P>0.05).结论 格列齐特缓释片60 mg/d在降低中国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HbA1c以及改善β细胞功能方面优于30 mg/d,但同时增加轻度低血糖事件的发生,故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选择哪种初始剂量需综合胰岛功能与低血糖风险等临床特征而定.  相似文献   
456.
例1:男,79岁。患2型糖尿病5a,日常服用格列齐特80mg,2次/d,血糖控制在4.8~7.1mmol/L,尿糖呈阴性。2003-10在晨练过程中感两眼发黑,全身出汗,之后昏倒在地,急送我院。查血糖仅0.9mmol/L,予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l,继续静滴5%~10%葡萄糖维持,2h后复查血糖1.4mmol/L,仍昏迷不醒。查头颅CT示正常,肝肾功能正常。予地塞米松、胞二磷胆碱等脑细胞代谢激活剂、吸氧治疗。  相似文献   
457.
本文对达美康和国产益公牌格列齐特片治疗Ⅱ型糖尿病(NIDDM)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达美康和格列齐特均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但在降低空腹和餐后半小时血糖方面,以格列齐特更强;(2)格列齐特组的餐后半小时胰岛素水平比达美康高;(3)服药后,两组HDL均有上升,而格列齐特组的HDL上升幅度较达美康组大。达美康和格列齐特均为有效的口服降血糖药,但在降血糖过程和预防并发症方面,则格列齐特更佳。  相似文献   
458.
取T2DM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格列齐特缓释组56例与瑞格列奈组54例,结果格列齐特缓释组FPG、HBA1c、漏服率、日平均来得时用量优于瑞格列奈组(P=0.03、P=0.01、P=0.05、P=0.02,),PPG2hAV达标率、低血糖发生率、经济学指标、达标时间、黎明现象两组无差异。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来得时联用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59.
格列齐特胶囊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对重庆力司特制药有限公司研制的格列齐特胶囊 (LSGL)与陕西丰禾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格列齐特胶囊(FHGL)进行人体相对生物等效性研究。方法 :2 0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 80mgLSGL或FHGL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中格列齐特 (GL)浓度 ,经 3P97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计算程序处理拟合。结果 :LSGL或FHGL体内药时曲线符合一室模型 ,LSGL或FHGL的Cmax分别为 4 .5 0± 0 .83和 4 .5 4± 1.0 4 μg/ml;Tmax分别为 4 .0 5± 0 .89和 4 .0 5± 0 .76h ;AUC(0~T) 分别为 80 .30± 2 6 .87,82 .5 9± 2 6 .2 0 μg·h·ml-1;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97.2 3+12 .5 8%。结论 :经方差分析和单双侧t检验 ,表明LSGL或FHGL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460.
刘芳  刘满 《河北医药》2008,30(3):397
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低血糖发作,症状典型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症状不典型者临床及易误诊,延误治疗,严重者危及生命.我院自1997年至2006年遇到低血糖偏瘫10例,结合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