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84篇
  免费   345篇
  国内免费   453篇
医药卫生   10682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0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75篇
  2020年   17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9篇
  2017年   139篇
  2016年   193篇
  2015年   226篇
  2014年   399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544篇
  2011年   584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819篇
  2007年   586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746篇
  2004年   439篇
  2003年   433篇
  2002年   356篇
  2001年   303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71篇
  1997年   205篇
  1996年   204篇
  1995年   188篇
  1994年   242篇
  1993年   180篇
  1992年   113篇
  1991年   126篇
  1990年   89篇
  1989年   110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7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目的 通过考察寒凉药与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来建立评价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方法。方法 用噻唑蓝比色法(MTT法)考察4种寒凉药和5种温热药对人乳腺癌细胞 MCF-7体外生长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寒凉药、温热药对细胞形态特征的影响,台盼蓝染色法分析所选寒凉药和温热药的细胞毒性作用。结果 寒凉药(50~800 μg/mL 黄连、虎杖、竹叶、夏枯草) 抑制 MCF-7生长增殖,随质量浓度增大抑制作用增强。温热药干姜和白胡椒(50~800 μg/mL)促进MCF-7生长增殖,干姜的促进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白胡椒的促进作用先增大后减小。其余温热药低质量浓度(肉桂与花椒 50~200 μg/mL、仙茅 50~400 μg/mL) 促进 MCF-7 生长增殖,促进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高质量浓度 (肉桂与花椒 400~800 μg/mL、仙茅 600~800 μg/mL) 抑制 MCF-7生长增殖,抑制作用随质量浓度增大而增强。形态学观察表明寒凉药(黄连、虎杖、竹叶、夏枯草)在所选质量浓度范围内使 MCF-7密度减小,细胞固缩变圆;温热药(干姜、白胡椒、肉桂、仙茅、花椒) 在各自起促进作用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使 MCF-7 密度增大,生长旺盛。台盼蓝染色表明各寒凉药与温热药对 MCF-7没有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本方法有可能用于中药寒热药性的实验评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8例食管鳞状细胞癌和32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Survivin的阳性表达率55.17% (32/58)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的9.38% (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0.5%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在白内障环形撕囊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6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0.5%吲哚菁绿溶液前囊膜染色.采用粘弹剂下染色法,应用撕囊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操作.对照组不做染色,应用撕囊镊连续环形撕囊.结果 观察组有28眼撕囊成功,成功率93.3%;对照组有20...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内镜下碘染色在食管癌高发区内镜普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莆田市涵江区对3 180例40~69岁人群进行内镜检查,对比碘染前后食管黏膜颜色和形态的变化,并对黏膜异常者行组织活检。结果 792例接受食管组织活检,碘染前后发现食管癌分别是19例和38例,发现异型增生分别是337例和51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镜下食管黏膜碘染色可提高筛查过程中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研究细胞穿透肽(cell penetrating peptide,CPP)PEP-1介导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 Zn-superoxide dismutase, SOD1)在小鼠顶叶皮质的转导.方法 将150只健康成年昆明小鼠随机分为PEP-1-SOD1组以及SOD1组,分别腹腔注射200 μg PEP-1-SOD1或者SOD1蛋白,于给药后1、2、4、8 h 以及24 h 等5个不同时间点取顶叶皮质行Western blotting免疫荧光组化染色以及SOD1活性检测.结果 PEP-1-SOD1组给药后小鼠顶叶皮质出现外源性SOD1蛋白条带,显微镜下观察到转导阳性细胞,并且SOD1活性升高,以上指标均在4 h时达到最高峰;SOD1组顶叶皮质任何时间点均未检测到目的 蛋白条带,显微镜下未发现转导阳性细胞,皮质SOD1活性无明显变化.结论 PEP-1可以有效介导SOD1以天然活性形式转导进入小鼠顶叶皮质.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CD56、PTA1、 LAIR-1等与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有关的分子在腭扁桃体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方法 首先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的方法观察腭扁桃体细胞(PTC)在IL-2活化前后3种分子的表达情况.然后用免疫组化确定CD56表达的部位,以原位杂交法确定PTA1表达的部位.结果 在静止PTC中CD56、PTA1、LAIR-1的表达率分别为3.8%、 1.9%和35.1%.经IL-2活化后表达率上升为5.9%,19.2%和54.8%.免疫组化法表明CD56+细胞散在地分布于生发中心.原位杂交法表明,PTA1主要分布于腭扁桃体的滤泡旁区,少量分布在生发中心和内皮细胞上.结论 CD56、PTA1、LAIR-1这3种分子在腭扁桃体细胞中均有表达,且能被IL-2诱导.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确定芜湖地区健康人群(20~40岁)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平均值。方法:随机选择健康人群40例,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按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检测方法进行培养检测,计数SCE发生率。结果:本地区健康人群自发SCE互换率AM呈正态分布,范围为4.1~8.9,平均值为6.7±1.4,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CE互换率AM可作为染色体结构稳定性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寻找GCDFP-15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的最佳表达方法,从而更好地判断腋臭微创手术大汗腺残余.方法 收集20例腋臭微创手术刮出物标本,每例切6张免疫组化片,分成三组,分别采用不修复、微波高压修复、EDTA修复进行前处理,且每例2张切片分别用DAB显色3min和6min,比较染色效果.结果 微波高压修复且显色3min者显色最佳,阳性对比强烈,定位明确,背景清晰.结论 GCDFP-15采用微波高压修复,DAB显色3min,在大汗腺免疫组化染色中可达最佳染色效果.  相似文献   
999.
1000.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病死率居各种恶性肿瘤之首,早期诊断对胃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学和遗传工程学及其相应新技术的发展,发现了许多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的肿瘤标志物。本文综述胃蛋白酶原的分子结构、分布、生物学特性探讨血清胃蛋白酶原(PG)及(PGⅠ、PGⅡ)含量变化与不同胃黏膜病变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