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3篇
  免费   74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医药卫生   12847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490篇
  2022年   411篇
  2021年   507篇
  2020年   484篇
  2019年   477篇
  2018年   209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59篇
  2015年   366篇
  2014年   706篇
  2013年   671篇
  2012年   859篇
  2011年   844篇
  2010年   773篇
  2009年   675篇
  2008年   685篇
  2007年   638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580篇
  2004年   465篇
  2003年   400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05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前列腺癌是欧美地区最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疾病死亡率仅次于肺癌[1]。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尽管现在局限性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有很大的进展,但是雄激素抵抗性和转移性前列腺癌的治愈仍然极为困难。近年来PSA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特异性标记物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其实用性和局限性也日见明显,人们不断地寻找新的基因及其蛋白质,以期能够补充PSA的不足之处,或为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瞬时受体电位p8(Trp-p8)就是在筛查前列腺特异性cDNA文库时发现的一种新基因,它有可能成为前列腺…  相似文献   
92.
中央腺体内前列腺癌3D 1 H-MRSI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应用3D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3D ^1H-MRSI)研究中央腺体(CG)前列腺癌(PC)的代谢特点,并初步探讨3D ^1H-MRSI对CG内PC的鉴别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 分析18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16例PC的3D ^1H-MRSI表现,16例PC中2例源于CG,14例肿块较大同时累及外周带和CG。测量CG内PC及BPH的CG体素(Cho+Cre)/Cit比值及Cho/Cre比值,并分别对PC与BPH体素的两组代谢物比值进行比较。结果 CG内PC波谱主要表现为Cit峰明显下降甚至消失,Cho峰显著升高,两者波峰可呈现倒置。CG的腺体增生组织主要表现为Cit峰高耸,Cho峰次之,Cre峰最低,基质增生者Cit、Cho峰均降低;CG内PC体素(Cho+Cre)/Cit比值显著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体素存在部分重叠(29/133,21.8%)。CG内PC体素的Cho/Cre比值明显高于BPH的CG(P〈0.001),但两组之间重叠较多(105/133,78.9%)。结论 CG内PC的诊断存在一定困难,其(Cho+Cre)/Cit明显高于BPH的CG,但与BPH有部分重叠,综合Cit峰降低、Cho峰升高、Cho/Cre增大有助于CG内PC的检出。  相似文献   
93.
有前途的前列腺癌治疗靶向去势治疗是目前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惟一有效方法,但大部分前列腺癌都会发生激素抵抗,因此需要提出新的基于分子机制的治疗方案。Zellweger T等建立了包括良性前列腺增生(n=65)、前列腺上皮内肿瘤(n=78)、临床局部前列腺癌(n=181)、激素抵抗性前列腺局部复发(n=120)和远处转移(n=91)共535个组织块的生物芯片,并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13  相似文献   
94.
目的:研究前列腺病变中E-钙粘素、p16和雌激素受体(ER)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状况及其与临床资料的关系,探讨基因过甲基化在前列腺癌(PCa)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前列腺全切术标本: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3例,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10例,有随访记录的PCa 20例。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对E-钙粘素、p16和ER基因CpG岛甲基化进行检测。结果: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在PCa中的发生率分别为30%、25%和65%。非恶性病变(BPH和HGPIN)很少发生DNA过甲基化。结论:PCa的发生及进展与E-钙粘素、p16和ER基因过甲基化密切相关,检测甲基化状况对HGPIN与PCa的鉴别诊断可能有辅助作用。E-钙粘素和ER基因过甲基化可能提示预后差。  相似文献   
95.
嗜铬粒蛋白A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在前列腺癌 (PCa)诊断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ELISA法测定 30例健康志愿者 ,35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1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 (BPH)患者的血清CgA ,分析比较各组CgA的水平。  结果 PCa患者血清CgA(16 2± 12 .5 )ng/ml,与正常对照组 (6 0 .2± 19.8)ng/ml及BPH组 (81.3± 4 3.0 )n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血清CgA水平随癌分期的升高而升高 ,D2 患者血清Cg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其他分期PCa组 (P分别 <0 .0 1和 <0 .0 5 )。CgA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联合检测可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平行试验敏感度83% ,系列试验特异度 93%。 结论 血清CgA水平可应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监测和疗效观察 ,尤其对PSA阴性或伴有远隔转移的病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关注前列腺癌发病趋势重视前列腺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既往我国前列腺癌发生率较低,近年来随着生存环境、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国人前列腺癌发生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本期“专家论坛”栏目中,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提供的数据显示:1973至1975年,上海地区前列腺癌标化发病率为1.6/10万人口,1997至1999年已上升为5.3/10万人口。虽然目前我国还缺乏前列腺癌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资料,但叶定伟教授文章中提供的资料应该引起泌尿外科医师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保护控尿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的技术要点.方法 对收治的94例T1b~T2c前列腺癌患者行保留控尿功能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即腹腔镜下精细解剖前列腺尖部,保护EUS及其控尿神经,膀胱颈后唇成形后与尿道吻合;并同前期42例行常规前列腺癌根治术(LRP)的患者比较,术后30、60和90 d评估患者的控尿状况.控尿标准: 站立或行走时无尿液漏出,或全天使用尿垫不超过1块.结果 术后30、60 d控尿率LRP组为27.7%(13/47)、66.0%(31/47);CSLRP组为55.3%(26/47)、85.1%(40/47),均有统计学差异(χ2=7.406,4.663,P<0.05).术后90 d两组控尿率为78.7%(37/47)和91.5%(43/47)(χ2=3.02,P>0.05).结论 利用腹腔镜的优点,保护EUS和膀胱颈后唇成形加强尿道后壁,能明显加快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控尿的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98.
勃起功能障碍(ED)是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不希望发生的一种并发症,但是它的发生率又非常高(10—90)%。西地那非治疗ED的有效性已有相关研究。为确定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使用西地那非治疗的结果和预测因子,Lima Pompeo AC等进行了一项研究。入选了71例临床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平均65岁),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有良好性交能力。其中61例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保留了单侧或双侧的性神经。术后3-28个月中,主诉有勃起功能障碍的患者,以不能插入阴道确定。这些患者口服西地那非100mg,  相似文献   
99.
目的:通过基因微阵列分析,研究经显微切割后的前列腺上皮内瘤变(PIN)的基因表达谱,并将其与前列腺良性增生(BPH)及前列腺癌的mRNA基因表达谱进行对比,探讨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检测PIN及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方法:采用美国Affymetrix公司的HG-U133A基因芯片,检测了16例人的前列腺组织标本,包括5例良性标本,6例PIN以及5例前列腺癌标本,均为新鲜冰冻组织。为了精确获得上皮细胞基因表达谱,避免周围间质细胞及单核细胞的RNA 对结果的影响,我们采用了激光捕获显微切割技术,分别得到了3组纯的上皮细胞群进行研究。结果:有些基因的表达强度在从良性增生到PIN到癌的转化过程中,呈逐渐改变的趋势,但笔者发现3组间基因表达谱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与BPH及前列腺癌相比,PIN有其独特的基因表达谱。结论:基因表达谱中显著上调及下调的特异性基因,可以将PIN 和BPH及前列腺癌中区分开来;基因微阵列分析也有助于揭示代谢通路及信号转导途径的变化,有利于靶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观察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治疗前列腺部尿道梗阻的远期疗效。方法 1993年11月—1996年8月应用网状镍钛记忆合金尿道支架治疗前列腺部尿道梗阻患者15例,其中前列腺增生14例,前列腺癌1例。分别于术后3个月及6年随访。结果 术后6年,症状明显改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比术前减少16.6,残余尿(RUV)从平均151.2mL,减少至29.1mL,平均尿流率(MFR)从平均3.0mL/s增加到11.1mL/s。结论 镍钛记忆合金网状支架对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引起的前列腺部尿道梗阻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特别适用于不能耐受手术或预期寿命不长的尿潴留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