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10篇
  免费   662篇
  国内免费   843篇
医药卫生   11515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31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49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418篇
  2012年   624篇
  2011年   725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587篇
  2008年   818篇
  2007年   687篇
  2006年   717篇
  2005年   663篇
  2004年   523篇
  2003年   380篇
  2002年   328篇
  2001年   291篇
  2000年   236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151篇
  1995年   155篇
  1994年   144篇
  1993年   123篇
  1992年   178篇
  1991年   113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86篇
  1988年   44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38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目的 了解初筛试验疑似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而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中的ESBLs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方法 纸片扩散法检测18株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及多重PCR法检测细菌中的ESBLs和质粒AmpC酶基因;质粒转移接合试验检测耐药质粒的可传递性;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ERIC)-PCR法检测供体大肠埃希菌和受体E.coli J53及其接合子的同源性;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11株大肠埃希菌和6株肺炎克雷伯菌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18株细菌均为2005年1月至12月期间上海华山医院临床分离的菌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1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产酸克雷伯菌1株,按常规方法对细菌进行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18株细菌经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推荐的ESBLs初筛试验结果均为ESBLs产生可疑菌株,但确证试验未能确认;所有菌株的头孢吡肟抑菌圈直径均在18 mm以上,显示敏感.PCR检测结果显示,11株大肠埃希菌中有9株产CIT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CMY-2型AmpC酶,未发现TEM、SHV、CTX-M、PER、VEB、SFO等广谱或ESBLs;6株肺炎克雷伯菌中有5株产DHA型质粒AmpC酶,DNA测序及序列比对结果证实为DHA-1型AmpC酶;5株产DHA-1型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株中,4株同时伴有广谱或ESBLs:其中2株产SHV-11型广谱酶,另2株分别产CTX-M-14型ESBLs和SHV-62型ESBLs;1株产酸克雷伯菌亦单产DHA-1型AmpC酶;质粒转移接合试验结果表明,携带耐药基因的质粒可从供体菌转移至敏感细胞中;PFGE结果显示,6株肺炎克雷伯菌的谱型各不相同,而11株大肠埃希菌可分为5种谱型,其中B型包含7株细菌,这7株细菌均产生质粒介导的CMY-2型AmpC酶,并分离自外科病房,提示可能存在克隆菌株的流行传播.结论在确证试验未能确认的疑似产ESBLs中,对头孢吡肟敏感的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细菌主要产生质粒介导的AmpC酶,但尚有少数菌株同时伴有产ESBLs.对同时产生ESBLs和AmpC酶的菌株,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必须报告这些菌株对头孢吡肟耐药.  相似文献   
992.
宋灵宁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07,28(11):F0004-F0004
病例 简介患者.女46岁,市民。自述1月前右眼被狗添过,第二天眼内有异物感,流泪畏光、微痛、视物模糊。曾在我院以右眼角膜炎给予结膜下注射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且疼痛加重,可见度眼前仅20cm,于2006年8月3日收住院。  相似文献   
993.
前列腺液的支原体与细菌分离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患者92例,病程均在2周以上,临床症状明显,前列腺液常规检查WBC>10个/HP,平均年龄38.4岁,近期未服用抗生素。1.2 标本采集 前列腺液收集参照Meares- Stanmey分段法(196 8年) ,嘱患者清洗外阴,排尿后作前列腺按摩。第1滴前列腺液用于常规检查,第2、3滴分别用于支原体和细菌培养。1.3 支原体培养基 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的液体及固体培养基均由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提供。1.4 希派(Shepard)试剂 8g/L氯化锰(Mn Cl2 )溶液和10g/L分析纯的尿素水溶液,临用时1∶1混合,放置在4℃冰箱备用。1.5 支原体分离 培养…  相似文献   
994.
目的研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临床分布特点及耐药性。方法用经典生理生化鉴定方法,对各种临床标本分离到的150株CNS进行种的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分离到10种CNS,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42.8%,溶血葡萄球菌占38.7%。青霉素耐药率为86.2%。甲氧苯青霉素耐药葡萄球菌占54.6%(82/150)。没有发现万古霉素耐药菌。结论临床各类标本CNS中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占绝大多数,常规选用精氨酸、尿素、蕈糖、甘露糖、甘露醇等试验可将临床常见CNS鉴别出来,治疗CNS感染,首选万古霉素为宜。  相似文献   
995.
笔者收治洋地黄中毒1例,分析如下。 1病历摘要 男,75岁,回族。既往无高血压、心脏病、房颤病史。因过量服用地高辛致厌食、视物模糊18d,恶心呕吐、头晕、黄视12d入院。20d前因头昏头痛在外院就诊,测血压高180/90mmHg,心电图示房颤心律,心室率109次/min,左室肥厚,ST段异常。  相似文献   
996.
背景神经营养素-4(NT-4,Neurotrophin -4)在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体中均起重要作用,不仅对某些特定亚群神经元的存活、增殖、分化及轴突可塑性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而且对某些神经元的生存也是必需的.但这些资料大多来源于体外实验,其在体内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NT-4在体内的分布也少见报道,在高等灵长类猴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为探讨NT-4在成年灵长类动物猴脑的分布及为进一步研究NT-4与成体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关系提供了有用的形态学依据.设计用PBS代替一抗的实验对照.地点和材料实验在昆明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完成.动物来自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成年雄性恒河猴(体质量平均6 kg)7只.方法采用氯氨酮肌肉注射麻醉,Zamboin's液心脏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各部位行冷冻切片,厚25μm.免疫组织化学SP法,抗体为兔抗NT-4多克隆抗体.主要观察指标光镜下于猴脑的不同部位观察NT-4-IR阳性物(呈棕色串珠状、丝状或颗粒状).对照实验用0.05 mol/L PBS代替一抗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NT-4-IR(Neurotrophin -4 immunoreactive)分布于大脑皮层Ⅲ~V层的部分神经元胞体及突起以及白质内少量的神经胶质细胞;小脑皮质及白质内的部分神经元;海马CA1、CA2、CA3区的部分神经元;此外豆状核、尾状核、脑桥核、前庭神经核、薄束核、契束核、副神经核等可见散在阳性反应细胞及交织成网的纤维.结论NT-4-IR广泛地分布于猴脑的多种组织和细胞,提示其功能可能涉及不同类型的神经元及可能的非神经元.  相似文献   
997.
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150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内皮素(E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方法30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降颅压、护脑),试验组口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对照组口服曲克芦丁。结果(1)试验组:基本痊愈率52%,显效率22%,有效率16%,无效率10%,总有效率90%。对照组:基本痊愈率44%,显效率18%,有效率16%,无效率22%,总有效率78%,经R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试验组血液流变学、ET、CGRP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肝肾功能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天麻蜜环糖肽片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优于曲克芦丁。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研究中国丙型肝炎病毒 (HCV)不同基因型感染分布情况 ,并对 3b序列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技术扩增HCV5’NCR 1a、1b、2a、2b、3a、3b、4a、6a不同基因型的cDNA及 187份HCVRNA阳性样品中cDNA。A应用BHH (BsrBI、HaeⅡ、HinfI)复合内切酶消化 5′ NCRcDNA ,B应用BstUⅠ消化 ,C应用HaeⅢ消化 ,电泳检测片段大小。结果  187例HCVRNA阳性患者ABC分型结果表明 ,1b型感染率占 6 7 38% ,2a型 12 30 % ,1b/ 2a型为5 88% ,3b型 5 35 % ,2b型 3 2 1% ,2a/ 2b、1b/ 2b型各为 2 14 % ,1a型 1 0 7,6a型 0 5 4 %。 3份 3b基因型 5’ NCRA T克隆测序结果表明 ,3株 3b型之间同源性为 99 5 4 %~ 10 0 %。其中chiKQ5 0与GI5 14 395 3a株为 96 2 8%与GI6 76 8773b株同源性为 98 6 % ,与 1a型为 93 4 9% ,与 1b型为94 88% ,与 2a型为 91 6 3% ,与 2b型为 89 30 % ,与 4a型为 95 35 % ,与 6a型为 93 4 % ,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该项分型技术既保证了RT PCR检测灵敏度 ,又具有良好的分型效果。提示 :该分型方法不仅适合中国HCV基因型检测 ,对亚洲及欧洲和非洲HCV分型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9.
目的:研究腹泻小儿便中双歧杆菌含量变化与红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42例腹泻小儿和38例正常小儿进行了粪便双歧杆菌含量、红细胞CR1(ECR1)数量及红细胞自然粘附肿瘤花环率(NTRR)的测定。结果:与正常小儿相比,腹泻小儿粪便中双歧杆菌含量明显下降,红细胞CR1数量无明显改变,NTRR明显下降。结论:小儿肠道内双歧杆菌含量与其红细胞CR1免疫活性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构建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酸链球菌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乳链菌的表达及其治疗价值奠定基础。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3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病研究所完成。①载体pNCSF的构建:将质粒集落刺激因子及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质粒分别加入BamH Ⅰ和Pst Ⅰ进行双酶切,并用Ap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重组质粒命名为pNCSF。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GFP的构建:将经过优化适合在乳链菌表达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克隆于含有P59启动子、USP45蛋白信号肽的pNBC1000载体,得到重组质粒pNCSF;同时设计上下游引物经PCR扩增增强荧光表达蛋白(EGFP),TA克隆后经测序验证,再连接于pNCSF获得重组质粒pNCSFGFP。③载体pTRCSF、pTRCSFGFP的建立:将获得的pNCSF和pNCSFGFP进一步克隆于穿梭载体pTR1001c,以获得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结果:①载体pNCSF构建结果: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720bp的目的片段。②SDGFP的TA克隆及载体pNCSFEGFP的构建结果:SDGFP阳性克隆产物经EcoRⅠ酶切鉴定得到775bp目的片段。pNCSFEGFP酶切鉴定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有(含启动子P59、信号肽USP45、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SDGFP)1495bp的目的片段。③穿梭质粒pTRCSF、pTRCSFGFP酶切鉴定结果:经Xba Ⅰ、Sac Ⅰ进行双酶切鉴定,分别得到约717bp、1492bp大小目的片段。结论:获得了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乳链菌表达载体pTRCSF及pTRCSFGFP,并经酶切鉴定和测序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