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99篇
  免费   243篇
  国内免费   356篇
医药卫生   9098篇
  2024年   51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148篇
  2021年   193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112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75篇
  2013年   289篇
  2012年   387篇
  2011年   495篇
  2010年   432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82篇
  2007年   534篇
  2006年   464篇
  2005年   459篇
  2004年   413篇
  2003年   382篇
  2002年   320篇
  2001年   296篇
  2000年   228篇
  1999年   217篇
  1998年   209篇
  1997年   185篇
  1996年   219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93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79篇
  1989年   7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正>随着心脏外科及体外循环麻醉技术的进步,心脏外科手术逐渐普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术后存活率、减少并发症显得至为关键。有报道[1]称25%的心脏病患者术后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昏迷是其中最严重且影响术后存活率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3%。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干预心脏外科手术后昏迷患者24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4例患者均为北京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4年5月期间心外监护病房收治的心脏外科手术后48h仍未苏醒的患者。其中男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总结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中预防人工心脏瓣膜-患者不匹配(PPM)现象的措施和效果.方法 2010年2月至2011年12月,357例接受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参照人工心脏瓣膜的有效开口面积(EOA)和患者的体表面积计算有效开口面积指数(EOAI),将EOAI >0.85 cm2/m2定义为不存在或仅有轻度的PPM,0.65≤EOAI≤0.85 cm2/m2定义为中度PPM,EOAI<0.65 cm2/m2定义为重度PPM.术中采用“三步法”预防PPM.若患者主动脉瓣环过小,则采用以下3种方法:(1)主动脉瓣置换采用单针单线不带垫片间断缝合技术;(2)应用新型人工心脏瓣膜;(3)主动脉瓣环扩大手术.结果 357例AVR,置换机械瓣272例、生物瓣85例.本组49例AVR采用单针单线间断缝合法.38例应用新型人工心脏瓣膜,11例应用主动脉瓣环扩大手术.357例手术的PPM总发生率为6.4%,但无重度PPM发生.置换机械瓣的PPM发生率为1.8%,而生物瓣为21.2%.结论 AVR术中采取适当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术后PPM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早期手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可行性.方法 1996年6月至2011年7月,135例IE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分为A组(早期手术治疗组,2008年后收治的患者)和B组(传统治疗组,2008年前收治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死亡、治疗后心功能不全、感染复发、出院后栓塞等事件,分析患者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差异.组间比较,A组患者整体死亡比例下降(9.4%对23.0%,P=0.016);心脏功能衰竭患者比例减少(5.4%对26.2%,P<0.001);两组患者感染复发比例无差异(0对4.9%,P=0.112;).A组患者手术比例高(67.6%对32.8%,P<0.001),手术死亡率及再感染发生率未增加(6.0%对15.0%,P=0.222;0对5.0%,P=0.405).结论 早期积极合理的外科治疗可以改善IE患者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总结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技术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2002年8月至2007年12月,连续158例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三尖瓣环成形手术治疗.158例患者中,男74例,女84例;年龄(47.3±12.0)岁.肺动脉收缩压(53.4±19.8)mm Hg(1 mm Hg =0.133 kPa).三尖瓣轻度反流患者66例(41.8%),中度反流54例(34.2%),重度反流38例(24.0%).术前轻度反流组三尖瓣瓣口直径(38.2±4.9) mm,中度反流组(47.0±11.6) mm,重度反流组(44.5±8.9) mm,P<0.001.轻、中、重度反流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为0.59±0.08、0.59±0.06、0.58±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三尖瓣成形手术适应证为中-大量三尖瓣反流或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病例(肺动脉收缩压>40 mm Hg).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在经典术式基础上尽可能采用小号三尖瓣成形环和隔瓣部分固定技术.通过多元回归和生存分析方法,评价近、中期疗效.结果术后少、中、大量反流组病例三尖瓣环缩小值分别为(12.4±5.6) mm、(20.8±11.5)mm、(18.6±8.3) mm,三尖瓣环少量反流组瓣口直径环缩幅度显著小于中、重度反流组(P<0.001).术后早期中量反流组1例患者死亡.术后157例患者获得中期随访,随访中位数为49.1个月.随访期间3例出现三尖瓣中、大量反流,其中,术前中度反流组1例,重度反流组2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中期随访中9例死亡,其中术前轻度反流组3例,中度反流组2例,重度反流组4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 应用Cosgrove-Edwards成形环进行改良三尖瓣环成形术治疗左心系统瓣膜病变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中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总结Konno-Rastan手术治疗复杂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疗效、并发症和常见失误及预防.方法 1996年1月至2012年8月,13例患儿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流出道扩大、人工机械瓣膜主动瓣置换(Konno-Rastan术).男8例,女5例;年龄5~13岁;体质量12~51 kg,中位值21 kg.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8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主动脉瓣上狭窄3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合并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缩窄及右心室流出道狭窄1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球囊扩张术后再狭窄1例.患儿均合并继发性室间隔增厚、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瓣环直径12.0 ~ 16.4 mm,术前跨主动脉瓣压差90~ 151 mm Hg(1 mm Hg =0.133 kPa).置入St.Jude AG19号机械瓣膜8例,AG17号5例.结果 无手术死亡.呼吸机辅助4~74 h,中位时间6h;ICU停留1~6天.1例术后第3天出现突发性晕厥,确诊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永久性心外膜起搏器,术后7天恢复窦性心律,传导功能正常,将起搏器设定为60次/min,VVI模式备用.2例术后3个月复查发现新生心室水平残余分流,其中1例因反复心功能衰竭再次手术,修补残余分流,术后心功能状态良好,无残余心内畸形;1例因无明显症状,门诊随访,术后3年患类风湿,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肾病综合征,拟择期行残余分流修补术.其余患儿无不适症状.全部患儿随访1 ~78个月,终生服用华法林抗凝,控制国际标准比值(INR) 1.8 ~2.5.随访期内无死亡,未发现人工瓣膜相关性并发症发生.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为7.7%;残余分流发生率为15.4%;术后早期感染性心内膜炎发生率为0,远期发生率为7.7%.结论 Konno-Rastan手术可以有效地治疗患儿复杂的多水平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但由于手术操作复杂,可导致较高比例的手术并发症;完善手术操作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观察下肢静脉曲张疾病中,Tiel基因在曲张大隐静脉第1对瓣膜中的异常表达,探讨其与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方法 大隐静脉曲张组15例,正常对照组11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隐静脉第一对瓣膜CD31及Tiel的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瓣膜中Tiel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对照组中瓣膜两侧内皮细胞表达CD3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瓣膜根部近心侧内皮细胞表达Tiel强于远心侧(P<0.05),但在瓣膜尖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曲张组中瓣膜除了形态发生变化外,瓣膜近心侧内皮细胞CD31的表达稍弱于远心侧(P<0.05),而Tiel的表达显著弱于远心侧(P<0.01);Western blot未能检测到瓣膜中Tiel蛋白的表达.结论 静脉瓣膜近心侧内皮细胞Tiel基因的低表达可能在下肢静脉曲张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总结分析异种生物瓣膜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评价生物瓣膜在心脏外科中的应用效果和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7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异种生物瓣膜置换术患者206例的临床资料,男157例,女49例;年龄44~79(64.7±13.2)岁。置换生物瓣膜227枚,联合置换机械瓣膜11枚;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51例,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结果术后早期(30 d内)死亡7例。院外随访6个月~5年,平均随访23个月,随访134例,随访率67.3%(134/199)。随访患者心功能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发现瓣周漏、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和出血等并发症。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提示生物瓣膜功能良好,无明显衰败迹象。结论异种生物瓣膜置换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近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分析评价三尖瓣成形环成形术在治疗中、重度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中的效果.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75例中度至重度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患者行三尖瓣成形手术,其中31例采用传统Devega法成形术(对照组);44例采用国产佰仁思瓣膜成形软环(成形环组),分析对比两组手术方法及成形效果. 结果 75例患者中围手术期死亡4例,死亡率为5.3%,其中69例(97.2%)患者于术后1个月、1年、18个月进行随访,随访末期,对照组与成形环组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收缩压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48.1% (13/27)出现中度以上三尖瓣反流,成形环组16.7% (7/42)出现中度以上反流,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三尖瓣成形环在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方面具有较好的中期效果.  相似文献   
999.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SHPT)是慢性肾衰竭(CRF)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发生于肾小球滤过率(GFR)降低,是机体对钙、磷、活性维生素D代谢紊乱的一种适应性反应。SHPT可引起肾性骨营养不良、血管和心瓣膜钙化,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通过耐高压注射型PI CC管与三向瓣膜式PI CC导管的应用比较,总结临床经验。方法:30例耐高压注射型导管组作为观察组与30例三腔瓣膜式导管组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置管相关并发症情况及两组材质和性能的比较。结果:通过比较观察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3%,一次性置管成功率97%。对照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一次性置管成功率100%。观察组并发症占17%,而对照组使用中的并发症占3%。两组材质各有其优缺点,应有选择应用。结论:两种导管各有其优越性,应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和需要,选择更适合个体的PI CC导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