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9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73篇
工业技术   165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01.
《上海化工》2007,32(3):10-10
随着近几年国内外钛白粉市场销售畅旺,我国钛白粉产量迅速扩大.规模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目前,我国钛白粉主要采用硫酸法生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废副硫酸亚铁,亟待寻求出路。  相似文献   
102.
103.
氧化铁涂层砂改性滤料除氟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介绍了氧化铁涂层砂和未涂层石英砂除氟过滤比较:氧化铁涂层砂除氟效果显著,却除率达90%以上,基本遵循低PH高去除率的规律;石英砂对水中的氟无任何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104.
矾土     
《磨料磨具通讯》2000,(12):9-10
  相似文献   
105.
106.
氯酸钠和铁粉的混合物在紧急关头用作氧气发生剂的基本材料,在这项研究中,进行了热分析,反应残渣的分析和燃烧实验,比如进行了燃烧量热或燃烧速度的测量,以便弄清氯酸钠和铁粉混合物的热反应和燃烧反应。含有细铁粉的二元混合物在低温时具有优良的反应性和大量释放氧气的能力。含有氯酸钠和细铁粉的二元混合物,其铁含量在20—60重量%的宽范围内是可燃的。氧化铁对二元混合物的热反应具有大的催化作用。但是,氧化铁对燃烧的催化作用取决于氧化铁的种类,细颗粒的Fe2O3具有大的催化作用。加入硅藻土,使高硼酸钠和过氧化锶的线性燃烧速度增加。此外,硅藻土能改善线性燃烧速度的可再现性。  相似文献   
107.
108.
采用“络合-中和沉淀”法制备超微粒氧化铁(d=10-20nm)。研究了超微粒氧化铁气敏材料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以及 RE_2O_3和 SnO_2的掺杂效应。提出了一种对可燃性气体具有较高灵敏度的不含贵金属的新型气敏元件,并对其气敏机制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9.
分别以红黏土去铁前后的原状样为研究对象,采用压力板仪和饱和盐溶液蒸气平衡法测得全吸力范围内的土水特征曲线并同时量测体变;利用压汞试验测量不同吸力下的孔径分布,以探讨去铁前后红黏土的孔隙结构,并解释宏观持水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低吸力范围(0~1MPa),去铁前原状样的持水曲线下降较为明显,而去铁后原状样的持水曲线较平缓,尤其是吸力–饱和度的关系,到1MPa时基本上仍为饱和状态,所以去铁后土样进气值增大;去铁后的原状样随着吸力的增大收缩明显,而原状样的收缩相对较缓,主要原因是游离氧化铁以包膜和桥的形式分布在颗粒表面,加强了颗粒之间的连接和包裹作用,使得土骨架抵抗变形的能力增强。高吸力范围(9~367MPa),去铁前后红黏土持水和收缩特性相差不大,此时游离氧化铁的作用不明显。去铁前后的红黏土原状样基本上存在单峰孔隙结构,主要原因是在自然经过无数次胀缩变形,相对较大的孔隙收缩,最终使孔径分布相对均匀;随着吸力的增加,这两种土样孔隙结构基本上不变。  相似文献   
110.
以Fe2O3纳米粉与铂粉为原料,通过压片与烧结,制备出了Pt-Fe2O3复合纳米陶瓷。SEM等分析表明,该陶瓷中存在大量纳米尺寸的孔洞,其Fe2O3晶粒粒径仅为30nm。以该陶瓷材料制备的氢气传感器,在室温下对氢气具有显著的响应。对氮气中5%氢气,其电阻下降90余倍,响应时间和在空气中的恢复时间分别约为20s和30s。为了揭示其室温氢敏机理,将氮气中氢气的浓度由5%降低至0,发现该陶瓷的电阻不随氮气中氢气浓度的下降而发生变化。该结果表明,Pt-Fe2O3复合纳米陶瓷的室温氢敏现象是由于氢在Pt的催化作用下与吸附氧在室温下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与之前报道的TiO2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现象相比,Fe2O3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性能与机理均存在显著的差别,因此有必要对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基陶瓷材料的室温氢敏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