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98篇
  免费   4738篇
  国内免费   3487篇
工业技术   60923篇
  2024年   459篇
  2023年   1614篇
  2022年   1674篇
  2021年   1935篇
  2020年   1784篇
  2019年   1856篇
  2018年   1008篇
  2017年   1551篇
  2016年   1758篇
  2015年   2009篇
  2014年   3267篇
  2013年   2556篇
  2012年   3066篇
  2011年   2866篇
  2010年   2587篇
  2009年   2708篇
  2008年   3088篇
  2007年   2809篇
  2006年   2412篇
  2005年   2337篇
  2004年   2102篇
  2003年   1877篇
  2002年   1610篇
  2001年   1518篇
  2000年   1326篇
  1999年   1079篇
  1998年   980篇
  1997年   1008篇
  1996年   1013篇
  1995年   916篇
  1994年   834篇
  1993年   636篇
  1992年   621篇
  1991年   597篇
  1990年   531篇
  1989年   559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68篇
  1986年   51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59年   1篇
  1951年   1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温度是生物净化滤柱运行的一个重要参数,采用生物净化滤柱处理模拟含氨氮、铁、锰地下水,考察水温从约25℃降到约6℃过程中氨氮、铁、锰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出水氨氮、总铁、锰的浓度分别低于0.15mg/L、0.1mg/L、0.05mg/L,均低于国家标准。出水总铁、锰均未受到水温下降的影响,但是出水氨氮浓度逐渐从约0.02mg/L升高到约0.12mg/L。进一步分析发现,铁主要在滤层的0~0.4m段去除,去除效果没有受到水温变化的影响。氨氮、锰主要在滤层的0~0.8m段去除,其沿程浓度均随水温降低而明显升高。氨氮、锰的生物去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水温为24.6℃、15.3℃、6.7℃时,两者的动力学常数k分别为0.154min-1、0.186min-1,0.143min-1、0.175min-1,0.103min-1、0.163min-1;半反应时间t1/2分别为4.51min、3.72min,4.83min、3.96min,6.72min、4.24min。随着试验水温的降低,氨氮、锰的去除效果明显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62.
针对当前矿用电机车运输性能未充分发挥其功能的问题,以X矿电机车为例,建立制动系统的数学模型和机械模型,对其空载、满载上坡、满载水平以及满载下坡时三挡、二挡运行工况下的制动杆性能进行仿真分析,为该矿电机车制动系统的优化提供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3.
64.
某款冰箱在关门过程中,门体在多个小角度处出现悬停的现象,影响用户的体验。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对冰箱助吸器进行了优化设计。将助吸器变形量、刚度、有效力臂接触位置点至铰链轴心连线长度,以及这一连线与接触位置法向夹角作为关键因子,研究关键因子与设计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助吸器的结构设计与性能评估。在此基础上,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实现助吸器的优化,并形成最终设计方案。基于多体动力学仿真进行优化设计,可以缩短开发周期,提高设计效率,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5.
《应用化工》2015,(10):1934-1937
介绍了飞机除冰液适航审定、飞机除冰液空气动力学性能发展历史、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等,分析了测试应注意的问题。空气动力学性能是飞机除冰液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我国适航部门一直严格按照要求对该项性能进行审定以确保航空安全。  相似文献   
66.
行麦玲  刘义良  裴景洋  胡斌  杨天远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0,49(4):0414002-0414002-6
针对目标探测类空间红外相机大范围成像、高灵敏度探测、高精度定位等应用需求,文中提出采用像方远心光路和低温光学技术结合的解决方案,设计了物方视场角8°×8°、入瞳口径265 mm、工作温度200 K的像方远心折射式光学系统。镜头最大口径280 mm,采用多级分散的弹性支撑设计,解决大口径低温透镜装框、透镜组件支撑和镜头整体安装各环节的热应力卸载问题。在保证高刚度和低漏热的情况下,使低温下透镜的热应力对镜头能量集中度的影响降低到可接受范围内。镜头完成装调及室温下像质确认后,进行了力学振动试验,并将其制冷到200 K水平测试像质,测试结果表明,镜头能量集中度达到轴上75%,边缘视场72%。  相似文献   
6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对整体稳定性计算做出了水平荷载按照倒三角形分布、考虑结构顶点位移相等而将结构折算为竖向悬臂受弯构件等假定,但这些假定和简化降低了计算精度。通过实际工程案例,对影响刚重比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地下室层数、地下室侧向土的水平抗力系数、地下室嵌固端楼层刚度比、不同嵌固部位以及屋顶构架等影响因素,分析不同计算程序假定的合理性,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8.
大港孔店油田本源微生物代谢产物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剂技术研究了大港孔店北二断块水动力学关系,结果表明该区块注水井和采油井之间具有紧密的水动力学连通关系。在本源微生物驱油试验阶段,对试验区微生物及其代谢物在地层中的分布状况进行了3年连续监测,表明本源菌激活期间菌数增加102~105倍,原油部分氧化,使得低分子脂肪酸(乙酸盐,甲酸盐,丁酸盐等)含量约增加10~100倍,碳酸氢盐从0·4~0·6g/L增加到0·7~1·8g/L,产生的生物表面活性剂使地层水平均表面张力降低至48~33·3mN/m,地层水相对石蜡平均界面张力降至25~13·7mN/m,产生的生物多糖代谢物使地层水平均粘度增至0·76mPa·s,最高达0·83mPa·s。这些变化改变了油层物理化学和生态环境,改善了原油流动性,尤其是水动力学连通关系最好的井地层水组成的改变和增油降水效果最为明显。试验区监测结果表明,微生物及代谢物随注入水主流动方向运移,生物表面活性剂和低分子脂肪酸及生物聚合物的作用是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69.
动态分组传输技术中的SRP—fa公平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分组传输(DPT)是Cisco提出的一种针对IP分组优化的光传输技术,其发展演进直接推动了弹性分组环(RPR)技术的出现、兴起和发展。DPT中的SRP—fa公平算法,技术成熟而且易于实现,对RPR技术具有相当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简要介绍SRP—fa算法的原理、主要目标和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70.
张立娟  岳湘安 《油田化学》2006,23(3):243-247
水驱后的残余油膜将贴于孔隙壁面,为壁面边界层流体,处于三相界面的包围和共同作用下。目前的调研结果显示,油膜的组成及力学特性沿孔壁方向上是变化的。在化学驱过程中油膜不仅受到驱油剂的驱替作用。还受驱油剂/油界面张力、油/固体界面张力及驱油剂/固体界面张力的阻碍作用。由于油膜组成、力学特性及相间作用的复杂性.以往对油膜驱替机理的研究都是从微观实验的角度对现象作观察和定性解释。本文根据水驱后残余油膜在油藏孔隙中存在的特点,提出了油膜驱替的简化模型。基于油膜驱替的微观实验,采用数值方法从定量的角度分别计算了不同黏弹性驱油剂在不同的驱油剂/原油界面张力作用下对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考察了驱油剂的流变性、驱油剂/油界面张力、驱替速度等因素对驱替不同厚度油膜的影响规律。进一步探讨了驱油剂/原油界面特性和流变性在驱替残余油中的综合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驱油剂对油膜的驱替始于驱油剂/油界面,要同时克服驱油剂/油界面约束力和油膜的屈服应力。降低界面张力、增强驱油剂的黏弹性、增加驱替速度,有利于提高驱替残余油膜的驱替效率。适当增加驱油刑的黏弹性可以放宽驱替薄油膜时对超低界面张力的要求。图13参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