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文化教育   10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陈染小说研究一直聚焦于其小说独特的内容和表达方式上,而陈染小说独特的价值体系研究受到了不应有的冷落和忽视。敞开女性私密生活与私语化表达方式是陈染用以拆解传统主流价值支点,重构个性化边缘价值支点的特殊手段,陈染小说的核心意义是建立了一个个性化的价值确认体系——内倾性、过程性、非功利性、非道德性的价值确认体系。  相似文献   
92.
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先生为中国的建设和发展贡献了很多力量,其对教育的贡献更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事实上,陈嘉庚先生在长期的对教育的投入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教育管理理念,对今天教育管理仍有很强的指导意义,他的教育管理理念集中体现在他对学生、教师、校长的管理和对学校的成功规划上。  相似文献   
93.
城市化是促进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和城乡发展的强大动力,也是解决二元结构矛盾的根本出路.没有城市化的工业化是畸形的、没有后劲的,没有城市化也就没有现代化.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是"十一五"期间楚雄州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举措,不走城市化道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94.
陈灿是清末云南的一位重要官员,辛亥革命后,陈灿离任归里,将宦滇时的文稿选编为<宦滇存稿>.<宦滇存稿>向来以研究相关问题的原始资料而著称,是研究晚清滇中、滇南社会历史较为珍贵的资料.该文试对<宦滇存稿>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介绍,并对<宦滇存稿>的史料价值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95.
陈满铭教授成功地建立一个比较科学的章法学体系,他和他的弟子们在章法学成为独立的学科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章法学是大有可为的。  相似文献   
96.
五四时期,陈独秀的革命启蒙呈现出的是一种自主的、进步的、进取的、世界的、实利的、科学的精神态度。其倡导的文学革命就是这一思维方式在文学领域的运用,而不是用其参与其他革命。然而,这种把理性原则当作救路的科学革命运动,并没有使作为个体存在的陈独秀在彻底反传统的勇气中品尝到克服民族危机的喜悦,在其自信的启蒙言说的背后,伴随着的始终是无法摆脱的重重矛盾。由此,其革命思维中相伴相随的神学沉思反而显示出深长的意味,这使其与历代革命者不能不有着精神情怀上的巨大差异。  相似文献   
97.
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中,集中体现了现代性的追求,同时,在文本背后也体现了郁达夫的传统文化情结.本文从现代性所表现出来的几个方面,如主体、颓废等,透视了传统文化对<沉沦>的艺术思想、写作构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98.
陈毅同志生前除了用他杰出的军事战略才能带领人民军队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出生入死、奋勇战斗外,他还有着较高的文学才华和文学修养;在他革命的一生中留下了许多精彩的文学作品;在早年的北京求学期间,陈毅与《晨报》副刊有着一段不太为人所知的文学源缘,十几篇文学作品就发在了这份副刊上,并在当时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本文主要就这一内容做一番评述。  相似文献   
99.
《中庸》作为儒家的重要典籍,历来受到当政者的极大重视,而“诚”又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注释者,诸如程颐、朱熹、王守仁,对其均有所阐发,他们的“诚”说虽源于《中庸》,但不止于《中庸》,而是表述了各自的治世理想。因之,《中庸》“诚”说在注释者的转释中渐失其原貌。  相似文献   
100.
陈亮、叶适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学者,其德育思想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们独有的实用德育价值观,重视用实际效果来检验人们的道德观,这不仅在我国伦理道德思想史上起了积极的进步作用,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实学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亦正是值得我们现代德育价值观所思考和借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