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文化教育   62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心存美好     
我八岁那年的春天,家里那头小牛犊也近两岁了,长得还算健壮。母亲说,可以让它下田犁地了。于是,在一个大清早,哥哥叫上村里两个有经验的叔叔,牵着家里的牛犊去地里"驯牛"了。我知道,牛在耕作时表现如何  相似文献   
12.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有关环境改造与保护的课文。作者通过描写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付出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存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教学目标1.会用纵横交错造句。2.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的壮举,认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3.
翟华 《神州学人》2007,(6):40-40
转眼之间,我和先生远离祖国,来到比利时求学已经快4年了。先生在根特大学的博士帽就要戴上,我也顺利拿到鲁汶大学的硕士文凭,一家国际知名的咨询公司看中了我,许以高薪。正当我们陶醉于即将到来的美好生活时,忽然惊喜地发现我们期盼的宝宝不期而至了。我和先生都是奔三的人了,两家的老人早就盼着抱孙子了。所以我们决定放下一切,迎接宝宝。那家知名的咨询公司得知我怀孕的消息,立即回信:“恭喜,等你一旦可以工作,请马上联系我们。”他们的真诚和宽容让我感动不已。  相似文献   
14.
作为需求侧的"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以"谁的需要"(主体)、"需要什么"(内容)和"为了什么"(目的)三个维度逻辑性地彰显其内涵:既是对人民这个最大主体的把握,又内在地涵盖了"美好生活"的内容取向,并最终指向满足需要的终极目的。主体之维:立足主体、发展主体、尊重主体。内容之维:生活之真——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生活之善——对人与社会和谐的需要,生活之美——对人的身心和谐的需要。目的之维:以物为目的向以人为目的转变的根本性目的,以生存需求为目的向以发展需求为目的转变的直接性目的,以数量为目的向以质量为目的转变的间接性目的。  相似文献   
15.
我叫张祥慧,今年48岁,湖北长阳人.2009年6月,在全总"家政促就业"工作精神的号召下,经过近一个月的业务培训,我与200多位名姐妹成为宜昌首批赴京家政人员.在北京打工学习一年后,我又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想往回到了长阳,开创自己的"锦绣前程".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文艺观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源于实践并与实践相统一,立足文艺实践进行理论论述,同时把文艺应用于各项工作,其理论动力在于特定的价值导向,那就是人民群众,并体现出明显的实践特色。从理论与实践关系角度研究习近平文艺观,有必要在实践中以习近平文艺观为指导,借助于文学艺术提升人民美好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相似文献   
17.
求学生涯的最后一个寒假,我曾经朝思暮想它的早日来临:YY着肆无忌惮地睡懒觉;没日没夜地与忍痛割爱抛弃长达一年之久的"情人"——游戏相约;海阔天空地与昔日同窗叙旧、玩牌、畅想未来美好生活。幻想的这些寒假美好生活片段陪我度过了无数个甜蜜的梦乡,支撑着我在攻克博士课题难关时没有三番五次被沮丧的情绪困扰,一蹶不振。然而,憧憬的令人兴奋与激动不已的假期生活蓝图终究化为泡影。刚到家的那两天,逍遥  相似文献   
18.
一据进入初一第一学期的学生回忆小学升学考试前作文的情况,50%的学生反映:老师让他们备好几种不同题型的作文,帮助他们修改后告诉他们:考到什么,就拿什么去套。更有  相似文献   
19.
2010年4月12日,历时半年、由包括港澳台地区在内的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超过3000万中学生参加的第五届"恒源祥文学之星"中国中学生作文大赛在香港落下帷幕。我省由贵州教育报刊社选送的选手石阡县文博中学学生毛远参加了本届大赛决赛并获得了"恒源祥文学之星"全国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婆婆     
本期的文曲星是个爱笑的小男孩,他以春光一样灿烂的微笑,感染着他身边的每一个人。他就是—— 山东省青岛市同安路小学二年级的杨与同同学。 他带来了两篇富有童真童趣的习作,《婆婆》一文中,小作者回忆了自己和婆婆在一起的美好生活,表达出对婆婆深深的思念,情真意切。《我的理想》则记录了他不断变化的理想,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